?
水稻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
水稻是綏化市的主栽作物,常年種植面積500萬畝以上,占農(nóng)作物總面積18%以上。該生產(chǎn)區(qū)域常年有效積溫2 300℃~2 750℃,降雨量400~550 mm,無霜期120~130 d,土壤黑土層深厚,土質肥沃,pH值6.5~7.5,水田生產(chǎn)區(qū)域水資源豐富。當前,制約水稻增產(chǎn)的主要因素:一是低溫冷害。水稻生長季節(jié)經(jīng)常出現(xiàn)階段性低溫,引發(fā)延遲性和障礙性冷害,造成成熟度和結實率降低;二是病蟲害多。夏季高溫多雨,常發(fā)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蟲害;三是標準化程度低。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病蟲防控、農(nóng)時等標準把握不嚴格,隨意性大。綏化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總結出的“集中智能催芽、商品芽籽或商品成苗、大棚毯式育秧、標準大格田、精確灌溉施肥植保管理、機械播種、攪漿、插秧、收獲”配套生產(chǎn)技術,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提質增產(chǎn)增收效果,大面積水稻平均單產(chǎn)可達600 kg。
1.1集中智能催芽。3月15日前用護苗、亮盾等種衣劑進行包衣。3月25日~3月27日開始第1批次浸種,4月5日~4月7日開始第2批次浸種。浸種水溫保持在11℃~12℃,浸種7~9 d,達到浸透標準,在溫度30℃~32℃條件下催芽,當種子80%破胸露白時,將溫度降低到25℃,當芽長1~2 mm時出箱。購買芽籽的農(nóng)民及時按協(xié)議取種,分散練芽。育商品苗的,攤開置15℃~20℃環(huán)境煉芽。
1.2大棚毯式育秧。建設集中高臺育秧大棚小區(qū),建開閉式肩部通風育秧大棚。上年秋季備好床土、做好置床。3月15開始清雪扣棚做床,置床達到平、直、實標準。4月1~8日,配制床土,擺放秧盤,床土pH值調(diào)到4.5~5.5,秧盤之間、秧盤與置床要靠緊靠實。當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5℃~6℃,棚內(nèi)溫度12℃時即可播種,常年4月5~18日播種。毯式秧盤育苗,每平方米機播芽種0.6~0.75 kg。
1.3機械規(guī)范整地。一是建設標準良田。改造老稻田,裁彎取直、去高添洼、消肥補瘦,擴大格田面積在10~15畝。實行單排單灌,灌水地上渠,排水地下渠;二是秋整地。上年秋收后及時整地,翻旋結合,翻一年旋二年,翻深18~22 cm,旋深12~14 cm。三是攪漿整地。4月20日開始放水泡田,泡田3~5 d后,進行攪漿整地。整地要達到齊、大、平、凈、瘦、直、勻、深標準。
1.4機械移栽插秧。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3℃、泥溫15℃、秧齡30~35 d或葉齡3.0~3.5葉時插秧。一般年份水稻插秧適期是5月6~23日。起秧前1~2 d,每平方米苗床施用二銨125~150 g,10%吡蟲啉1 000倍液均勻葉噴。用高速插秧機進行機插。插秧標準要達到早、密、淺、正、直、滿,即是要適時搶早,保證基本苗數(shù),插秧深度2 cm以內(nèi),秧苗栽的正,插行直,插滿插嚴,插后同步補苗,放水扶苗。插秧規(guī)格,一積溫帶30 cm×13.3 cm,每穴3~4株;二積溫帶30 cm ×13.3 cm,每穴3~5株;三積溫帶30 cm× 13.3 cm,每穴4~6株。
1.5精確灌溉管理。采用淺水間歇灌溉技術,提高地溫促進生長發(fā)育。水稻插秧時灌“花達水”,插后灌苗高2/3的深水層護苗,返青至分蘗期灌3 ~4 cm淺水層,到有效分蘗期臨界期,達到有效分蘗時,在6月25日前后曬田控蘗5 d左右,然后進入以壯根為主的間歇灌溉。減數(shù)分裂期加深水層5~7 cm,如遇低溫,可加深水層到17 cm以上,防御障礙性冷害。臘熟末期停灌,8月25~30日(黃熟初期)排干,洼地適當早排水。
1.6精確施肥管理。全生育期氮磷鉀肥施用比例為2∶1∶1。高產(chǎn)攻關地塊鉀肥比例達到1.5左右,增施硅肥和鋅肥。一是施足基肥。每公頃施用優(yōu)質農(nóng)肥20~30 t,二銨130~150 kg、尿素60~75 kg、硫酸鉀60~70 kg,結合耙地一次性施入。二是追施蘗肥。返青后立即每公頃追施尿素60~75kg,6月15~20日每公頃追施尿素20 kg做調(diào)節(jié)肥。鹽堿地基肥、蘗肥用硫酸銨為好。三是巧施穗肥。7月上中旬拔節(jié)黃出現(xiàn)即可開始追穗肥,每公頃施尿素60~75 kg、硫酸鉀60~70 kg,水稻長勢過旺地塊氮肥少施或不施。四是酌施粒肥。齊穗期追氮肥總量的5%做粒肥。貪青晚熟地塊不追氮肥,每公頃用磷酸二氫鉀2 kg配成1.5%以下濃度葉面噴施。
1.7精確植保管理。組織專業(yè)化隊伍防治病蟲草害。預防稻瘟病,6月下旬用25%使百克、三環(huán)唑或40%富士1號,兌水噴霧預防葉瘟。孕穗末期(7 月25日前后)和齊穗期(8月5日前后)用藥防治穗頸瘟。防治二化螟,7月中下旬幼蟲蛀莖前,用18%殺蟲雙,人工甩施,用藥2~3次,每隔7~10d用藥1次。水稻返青后,用苯噻酰草胺可濕性粉、瑞飛特等防除雜草,常年保持稻田四周和池埂無雜草。
1.8適時機械收獲。在水稻黃化完熟率90%~95%以上時,用全喂入或半喂入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
2.1保證種子質量。水稻智能催芽育秧基地,為稻農(nóng)統(tǒng)一提供商品芽籽或商品成苗,一方面統(tǒng)一了品種,解決了品種“多、亂、雜”問題。
2.2提升秧苗素質。水稻智能催芽大棚毯式育秧,根系發(fā)育好,苗期根多1~5條;秧苗素質高,地上百株鮮重增加0.2~0.7 g,分蘗提前2~7 d;植傷少返青快,適于機械化插秧,返青提前2~5 d。
2.3生產(chǎn)技術配套。從智能催芽、毯式育秧、攪漿整地,到水、肥、病、蟲的精確管理,各項技術集成配套應用,嚴格執(zhí)行標準,避免了技術分散、跑粗走樣,提高了技術到位率和貢獻率。
2.4效率高利用率高。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提高了作業(yè)效率。智能催芽起到了“芽室?guī)мr(nóng)時”的作用,把傳統(tǒng)農(nóng)時向前推了5~7 d。小格田變大格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5%~8%。
152000黑龍江省綏化市園林綠化管理處朱廣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