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群里的一個家長給我留言:“我家孩子看到什么作文題目部大腦空白一片,真真兒是不會寫作文,怎么辦???求招兒,在線等,挺急的……”
作文是個積累的功夫,就是馬上抬進(jìn)急診室也是不頂用的。話分兩頭,暫不說如何寫好作文的事兒,只說說一看作文題目就大腦空白的病根兒。估計有讀者看到這兒,就要猜了——這是小智要教大家寫作文的節(jié)奏嗎?那你就錯啦!《小記者在行動》這個欄目不是要教你怎么寫作文的,而是要教你怎么觀察、體會生活的。大腦空白,病根在于——你的心沒有感受到生活的色彩和溫度。生活像海,寬廣而遼闊,但是對于生活在家和學(xué)校兩點(diǎn)一線間的孩子來說,又是非常單調(diào)、封閉、狹窄的。所以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善感”的心,非常重要。“帶著眼睛上路”,就是希望每一個小智的讀者、每一個參與活動的小記者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xí)慣,把“眼睛”練“尖”,練出一雙閃亮、敏銳的“新聞眼”,與身邊的生活全接觸,與美好的生活共成長。
他在紅綠燈的路口,他思考“猛獸”與“羔羊”……禮讓斑馬線
歐陽奕帆
“紅燈停,綠燈行。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快步走……”小時候,我只是覺得這兒歌很好聽,卻從沒想到它居然會有這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那天,我去上羽毛球課。就在經(jīng)過市政府側(cè)門附近的十字路口,靜待綠燈亮起,準(zhǔn)備穿過前面的路口時,發(fā)生了驚險的一幕。一個手提蔬菜的白發(fā)老爺爺,完全不顧紅綠燈的指示,正慢吞吞地在滾滾車流中穿行。就在我為他捏把冷汗時,一輛汽車突然行駛到他面前,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刺耳的剎車聲。車是停下了,可老爺爺也應(yīng)聲倒在地上。看著他捂著膝蓋,痛苦的表情,大家的心都吊了起來。很快,交警趕來了,救護(hù)車也呼嘯而來,老爺爺被抬上車后,只剩下滿地的蔬菜橫七豎八地躺在路中央……
也許在老爺爺?shù)难劾?,汽車不是可怕的“猛獸”,而是隨時可控的“羔羊”。然而,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產(chǎn)生的嚴(yán)重后果——萬一被撞,輕則受傷,重則喪命。
也許在有些司機(jī)的眼里,自己坐在車上就是安全的。他們一到斑馬線,總是一邊耀武揚(yáng)威地按著喇叭,一邊無視行人和其他車輛的存在,開著五六十碼以上的速度向前沖去……可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這樣做,既是不愛護(hù)別人的生命的表現(xiàn),自己的生命也不保險。要是撞了人,你肯定脫不了干系;要是撞了車,你能保證你每次都撞得贏別人嗎?!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不管是行人,還是司機(jī),請遵守交規(guī),禮讓斑馬線——這樣做,既是對他人負(fù)責(zé),更是對自己負(fù)責(zé)。
(指導(dǎo)教師:鐘華奇)
叫醒耳朵:生活里有無數(shù)像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如果能認(rèn)真地對待這些小事,那么,你的生活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面貌。比如在日本,垃圾必須分類,廚房垃圾只能在每周特定的一天扔在垃圾桶里,除了這天之外的其余時間,即便家里有了剩菜等垃圾,也只能放在家里……正是日本人重視這樣的小事,所以他們的城市更清潔,他們的資源回收進(jìn)行得更好。認(rèn)真對待小事,不僅是一個人良好素質(zhì)的表現(xiàn),更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