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咸陽師范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
茶文化對茶館空間藝術的影響
——以中國傳統茶樓設計為例
張寧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茶文化源遠流長,喝茶不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還代表著一種精神以及生活態(tài)度。茶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代名詞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機構成元素。我國傳統茶館的設計,通常是將我國古典韻味與時代氣息融合,體現了當代的技法與設計思路。
茶文化;茶館;傳統茶樓;設計;討論
茶樓在古代本是曲藝演出的現場,而伴隨我國民眾喝茶習慣的形成,茶文化開始在民間得到推廣;而茶樓的崛起就是代表性事件,城市規(guī)劃的改變以及經濟的飛速進步,對茶文化進步也產生了極強的帶動作用。
1.1茶文化的誕生
茶文化在我國唐朝達到巔峰,并在宋朝、明朝風行,到清朝時衰落。茶風的演變摻進了文化韻味。通過加工、飲用等環(huán)節(jié),匯聚了我國人民的智慧以及審美情趣,并進行程序化,構成獨具一格的以風俗儀典為特色的文化藝術。茶文化源遠流長,喝茶不僅是一種休閑方式,更是中國人風貌的寫照。茶在中國是精粹,是我國傳統文化長河中的一顆閃亮的“明珠”。
1.2茶樓文化的興盛
茶樓文化的誕生,能夠回溯到我國兩晉南北朝王朝,茶樓的功能更多的是休閑、住宿,到唐朝才開始出現茶館,其歷史較為悠久,經歷了一千六百多年。筆者在下文中要描述的茶館多用于展現茶道以及演出,亦是文學家、詩人云集之所,也是現代人放松身心的所在,其是匯集了茶藝演出、茶文化會展、休憩、娛樂、商業(yè)座談等多類作用的休閑建筑。其創(chuàng)造性地把我國古典韻味、古典茶藝與當代新式設計理念進行整合,并表現出我國古雅的空間美學觀念,力圖打造極富我國文化色彩的文化茶樓。
通觀中國茶樓文化演變的過程,其前提是文化經濟得以進步、我國國門對外開放、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及市場經濟的大行其道。而城市風貌的煥然一新、經濟能力的增強,為我國茶樓文化提供了無限可能。尤其是城市中提倡節(jié)約、提倡商貿的風氣,茶、旅行、休閑、消費等元素的綜合作用,讓茶樓文化開始煥發(fā)活力,形成異彩紛呈、璀璨耀眼的文化奇觀。
所以,茶樓的創(chuàng)設讓大眾在享受香茗之時,也能夠觀摩茶藝表演,成為了時下流行的休閑方式??蛻粼谄奋鴷r也能夠享受茶文化帶來的表演,并在茶文化中得到熏陶,修身養(yǎng)性。茶樓是茶文化展示的平臺,是藝術的結合體,茶藝更是飲茶的衍生品。而茶藝,說到底是一類沖茶與品茗的學識,是享受茶的途徑;當了解并鑒賞這類文化的客戶數量激增時,茶樓的客戶也會增加;而伴隨客戶的增多茶樓和茶文化也會持續(xù)改變,從品茗逐漸過渡到茶營銷,進而彰顯茶樓的經濟價值。
2.1茶館的色調以及格調的混搭
茶樓是基于茶文化而構建的,其呈現出我國古雅、謙和、包容并蓄的特征。在設計中以茶為主旨來設計茶樓中的桌凳、柜面、裝飾燈等等,這類創(chuàng)意十足的設計能夠讓光顧的客人在進入茶樓的瞬間就體會到愉悅的氣氛,讓客人迷戀;尤其是在工作學習之余,品一杯香茗,讓客人開始享受休閑時光。
在茶樓的設計階段,將我國古典表現手法與當代的設計理念結合,茶樓外表通常由玻璃幕墻組成,如此能夠讓茶樓盡顯奢華并且讓客人感覺窗明幾凈,呈現出獨特的味道。室內色調通常使用暖色調,讓客人享受賓至如歸的待遇,并促使客人放松身心。
茶樓的包廂通常有大包廂與小包廂,不同規(guī)格的包廂氣氛有所不同:大包廂通常用作商務會談;而小包廂則讓朋友親戚盡享團聚之樂。
2.2茶樓空間設計與解析
筆者曾經對一個創(chuàng)新性極強的茶樓有著深刻印象,其外表參考了泰山岱廟內古雅的樓亭以及角樓的格調,使用九脊殿形式五角屋檐起翹,復合式的房頂和茶花元素,整體架構中,用茶花作為茶樓形體而帶給光臨的客人新穎、獨到的視覺沖擊,并且讓茶館看上去美觀大方。茶館的設計,不僅要依照我國經典的古建筑格調,讓茶館看上去古色古香并帶有濃郁的中國文化特色,其汲取了我國古典文化的精粹,是文化與外表的結合體。
2.3茶樓建造原料以及色調解析
建造原料的挑選應根據地區(qū)情況而定,運用本地石材,不僅呈現出茶樓的地區(qū)特征,也節(jié)約了茶樓的造價成本。茶樓的建造通常使用混泥土板構造技法中的積壓、扭折技法,石材取材于本地,體現了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fā)展。
在茶樓色調層面的設計,應依照地區(qū)文化與本地的風俗人情特色,將本地極具創(chuàng)意以及種族特色的色調理念影響到于茶樓的建造中去,而白磚紅瓦以及中國色調是我國歷來建設領域內有著特殊感染力的色調混搭,將這部分我國民族色調體現在當代茶樓建造中去,在茶樓外表的色調混搭中,能給客人耳目一新之感,并且使之樂于消費。
原料的運用不但因地制宜,也是本地區(qū)特色的一類直觀的呈現,在節(jié)約成本的基礎上又不失美觀。
茶館是茶藝文化展示的平臺,是藝術結合體,從我國世代相傳的水墨畫、書畫陳設、蘇杭園林藝術到當代立體線條、表示類別等無所不包,是多樣化的立體空間,而當代茶館伴隨年代的更迭,更有著濃郁的年代氣息;其不單是純粹的茶葉營銷或品牌推廣,也是對歷史變遷的實證。在茶樓的建造階段,把中國的古雅格調與當代創(chuàng)設理念融合,將古雅格調與文化符號以當代的技法以及當代的原料予以呈現。
而在建筑環(huán)境的色調混搭方面,通常使用黑白紅三色調為重要色調,并輔以金黃、藍色粉飾,散發(fā)出優(yōu)雅美觀的藝術韻味。茶樓的建筑設計以精神享受為出發(fā)點,館中、館外、太陽和水的清亮,讓人無限神往,讓客人感到心曠神怡。如此環(huán)境,讓客人在鱗次櫛比的城市建筑中找到回歸自然的契機,體會到祥和安寧、身心愉悅的氛圍,讓疲憊了一天的客人感受到溫馨,猶如找到靈魂的歸宿,體現了本土的文化對人的熏陶作用。
而將發(fā)源于宗教的文化體現到當代茶館內,猶如品味一杯心靈雞湯,用空間氣氛的巧妙打造去呈現中國的獨到哲思以及民族精神。
3.1再創(chuàng)造
通常是效仿以往的文化元素而派生的模式以及功能。以茶館數量繁多的四川為例,某茶樓的設計就是四川茶文化的再創(chuàng)新,其能夠刺激四川人對往事的回憶,能夠看到歷史“打”下的烙印。該茶樓在設計技法上運用“再現”技法,廳堂寬闊,未用包間將茶樓分成一個個獨立的小間,而是汲取四川茶館內朋友三四聚集在一起聊天的習慣創(chuàng)造充裕的空間來呈現老四川的文化。廳堂側面布置了四川老茶館使用的煮茶的火灶,火灶恰好能表達四川人對以往生活的懷念,而茶桌茶凳是竹子制造而成的,唯有在色調以及型式的處置上更見精細,四川茶文化的獨特韻味被一寸寸地“雕琢”出來。
在茶館內部的裝潢方面,于細微處做文章,通過再創(chuàng)造來向生活致意,雪白的墻壁、暖色調的木梁柱無不彰顯四川的魅力;而且窗戶也是經典的四川民房通用的開窗。
3.2凸顯核心
凸顯核心是說對有鮮明的本土特征的房屋家私、擺件以及小品等的運用。出色的茶館設計理念需要突出主旨并賦予茶館存在價值。整體氣氛的營造至為關鍵,家私、擺件以及小品等凝聚了本土手藝人的智慧以及文化底蘊、民情民俗,能夠誘導客人的遐思。
而對茶館空間布置來說,南派茶樓運用毛筆字或山水畫的裝裱平添一股雅致的韻味,其應用效果也頗為理想;而北派茶館則體現出豪氣萬丈的格調。比如筆者提及的四川某茶樓運用爐灶來承襲老四川文化,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手法,而且其小包廂的創(chuàng)設中,設計師也使用一部分主旨性強的小品來彰顯四川的魅力;比如在某包廂中取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里面放置一部分老成都居民的影像資料等等,均體現了凸顯核心的手法。
又比如首都的茶館,創(chuàng)設階段把京劇服裝以及各式各樣的道具擺設在茶館中,呈現出老北京人愛聽戲、愛唱戲的特點,也是對老北京文化的一種詮釋。
3.3淬煉
淬煉是說:汲取地區(qū)文化精髓,在設計中融匯,一道表現設計觀念。此處,要使用經典的形式語言實施解析以及囊括并轉換,甚至夸大表現力,讓設計能夠打動客人的心。例如:在茶館的創(chuàng)設階段將冰花窗擴大,并置于天花板上,以抽象的表現手法,讓空間的傳統內涵更為充實。
3.4借鑒
濱海城市廣東的茶文化與茶糕點的烹調關系密切。其伴隨歷史變遷而構成的平面布局尤其是“廚房”的結構部署值得借鑒。原料上也使用當代的原料來體現其氣度。
茶館挑選人潮擁擠的街市為鋪面,是考慮到生意好壞。然而伴隨年代的變遷,居民消費理念的升華,茶館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物質財富日積月累的前提下,尋找精神上的享受趨勢說明茶樓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必需品。
[1]李君.茶文化在大悟茶園旅游景觀中的表達與營建——對大悟三里鎮(zhèn)茶園景區(qū)設計的解讀[J].大眾文藝,2013(21):63-64.
[2]周婷,邵宛芳,侯艷等.淺析茶文化在生態(tài)茶園景觀中的表達與營造——以西雙版納大渡崗鄉(xiāng)云寶生態(tài)茶園景區(qū)設計為例[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2):10-14.
[3]楊昇.論藝術呈現在全民飲茶日推廣中的運用——以茶文化劇《六羨歌》為例[J].農業(yè)考古,2013(5):161-163.
張寧(1981-),女,陜西洛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
2014年度陜西省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項目編號:2014040;2012年度咸陽師范學院校級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2XSYK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