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寶
雖然擁有綾瀨遙、三浦春馬和水川麻美三位人氣演員,
但是日劇《別讓我走》還是落入了高開低走的怪圈,收視率一直處于被碾壓的狀態(tài)。
同樣可惜的是,該劇有石黑一雄的原著加持,
克隆人的生存思考和虐心的三角戀這些引人入勝的元素,
最終呈現(xiàn)的卻是一部較為平庸的作品。
三個從特殊的學校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們一出生就有著特殊的使命——為了被掠奪器官而擁有了短暫的生命,他們接受著嚴格的制度,受控于學校,永遠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最終只淪為“拯救人類”的犧牲品。作為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別讓我走》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2010年,導(dǎo)演馬克·羅曼尼克執(zhí)導(dǎo)過同名的文藝電影,由安德魯·加菲爾德、凱瑞·穆里根和凱拉·奈特莉三位知名演員主演。
原著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架空的時空,從克隆人的愛情和生存展開,其實意在探索生命的意義,是對“存在”這件事的拷問。日劇版則將故事搬到日本,基調(diào)如原作一樣,郁結(jié)深沉,暗黑壓抑,改變了電影版中既定的時間線,對三位主角之間的情感糾纏有更多細節(jié)刻畫。同時,該劇編劇是森下佳子,她與女主角綾瀨遙堪稱黃金搭檔,合作了不少佳劇,這次沒能hold住收視也是略微遺憾。
相較來說,電影版基調(diào)更為凌厲冷酷一些,同時也有更多留白。而劇版雖然也是沉重、苦悶、陰暗的風格,但更多將沖突和思考放在了愛情上,更像是由科幻元素包裝的愛情劇,在科幻主題上并沒有做更深層次的展開。即便是探討克隆人該不該擁有靈魂并且主宰命運這樣的命題,因為涉及醫(yī)學倫理,也只是蜻蜓點水,更多是只留給觀眾思考。
不過,該劇收視率慘淡也有理可循,畢竟這么壓抑的主題加上主角們扭曲的性格和虐心的三角戀,愛而不得又無法掌控自己的身體和命運的絕望宿命,會有點影響觀眾追劇的情緒。全劇圍繞著恭子、小友、美和三人從陽關(guān)學院成長到成年后變成器官捐獻者的時間線,在很大篇幅上描寫了三人的愛情糾葛,將原本壓抑悲情的愛情故事變得有些狗血夸張。膽怯懦弱的小友時不時會變成渣男形象,善良隱忍的恭子明顯帶點圣母的人設(shè)傾向,任性腹黑的美和則變成了心機婊,在人物上他們都沒有特別討喜。雖然原著里三位主角的性格都存在缺陷從而互相傷害,但是劇版對于愛情與友情關(guān)系的放大恰好削弱了它對深沉主題的探討。
因此,即便它有關(guān)注克隆人的嚴肅命題,但更多的焦點還是放在虐戀這件事上。而且相對于電影版中三位英國演員更為內(nèi)斂走心的表演,劇版三位主角的演出更外放,而且除了綾瀨遙發(fā)揮穩(wěn)定之外,三浦春馬的表現(xiàn)可謂是全程呆懵的狀態(tài),有點不盡如人意,而水川麻美的人設(shè)更是多了幾分“討人厭”,隨時處于歇斯底里、喜怒無常的狀態(tài)。盡管人物在后期都經(jīng)歷了蛻變,但是在性格的轉(zhuǎn)變上,難免有些割裂。
克隆人早就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只是放在以愛情為主題的影視劇里,會帶來不一樣的思考。有趣的是,劇版在情節(jié)上比電影版多出了一個人物刻畫,就是那個混血美女飾演的那位“早已看穿一切”的激進者。作為克隆人的反抗軍的一員,她最后以一場悲愴的街頭演講和自殺的方式來體現(xiàn)自己的基本權(quán)利,自主地決定了自己的命運,并且給面前的社會人帶去了震撼,這是電影中沒有的橋段,同時也被認為是劇版最燃的一段。事實上,該劇也在試圖提出問題——這些早已被決定了命運,甚至洗腦過又甘愿奉獻的克隆人,究竟該不該擁有靈魂?而小說中女校長則表示:“我們是為了告訴他們,你們也是有靈魂的?!?/p>
其實這種帶有一定的政治隱喻,又是思考靈魂主宰的嚴肅命題,是比較難把控的,最終落實在“愛”這個本質(zhì)上來,是最簡單的一種處理方法,所以電視劇也是這么做的。只不過,對克隆人的生存思考被虐心的三角戀搶戲太多,被寄予了厚望的情況下,有了深沉的基調(diào),但是卻沒有深刻的挖掘,只能導(dǎo)致該劇淪落一部較為平庸的作品,實屬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