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復昌 冉令江
近十年來山西書法發(fā)展考察
■葛復昌冉令江
近十年來,山西書法發(fā)展取得較大成績,山西作為一個地域,在全國書壇中的話語權和知名度都有所提升。書法創(chuàng)作和學術研究都取得了進步,理論研究水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從橫向上看,山西書法家在全國展、蘭亭獎中的入展 (含獲獎)比例在中西部省份中名列前茅。從縱向上看,近十年來山西書法發(fā)展的局面前所未有,書法精英人物和書法愛好者基數都有了很大增加?!袄现星唷睍业你暯有粤己?,書法活動日益頻繁,書法講座不斷舉辦,書法展覽比較豐富。目前,山西全省的書法氛圍比較濃厚,這顯示出了十年來山西書法發(fā)展的一個有力證明。
中國書協組織的書法展覽和理論評審中,山西本土書家作為評審委員的人次和比重有所增加;在全國重要書法媒體和學術期刊所開設的 “書法人物專題”中,山西書家的上榜率更是在全國名列前茅。《中國書法》“大家風采”欄目中,“晉陽三老”姚奠中、張頷、林鵬均在列,如此陣容堪稱 “豪華”,充分展現了 “晉陽三老”在當代中國書壇的分量和風采。
近十年來山西書法的發(fā)展進步,離不開 “晉陽三老”對書法后備人才的栽培和提攜,離不開他們對書法藝術的敬畏和熱愛?!皶x陽三老”各有千秋。作為章太炎弟子的姚奠中老,不僅是公認的國學家,更是于書法藝術領域有著極深造詣的書法大家。其書源于北碑,并受乃師章太炎影響,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其晚年書作完全將北碑雅化,渾然天成,達到了 “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境地。故而,有書法評論家尊其為 “三百年古典碑學的終結”。姚奠中一百歲高齡之時,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了 “章太炎—姚奠中師生書法展”,影響頗大。張頷老作為古文字專家,對六國文字、經學、史學、天文學、地理學等多方面造詣可謂當世無二,尤其是他的文字學、天文學成就被學界視為 “絕學”。張頷老于一九七六年發(fā)表巨著 《侯馬盟書》,被國內外史學界公認為新中國考古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郭沫若稱贊 《侯馬盟書》亦是書法史上的重要發(fā)現。張頷老的書法源自篆籀之文,深浸《侯馬盟書》之體勢,線條勁澀樸厚,格調高古。他的書法給人遒勁峭拔、典雅雋永之感。楊吉平評價他的書法 “用筆簡潔干凈,線條豐盈飽滿,行氣流暢自然,點畫起訖分明,格調遠在明人之上”。頷老不僅在書法篆刻領域成就斐然,其國畫花鳥、山水造詣也相當了得,花鳥承繼民國大寫意花鳥畫之范式,直逼清末民初諸大家,落落不俗。山水承繼宋元簡雅散逸之風范,古雅而見士子之氣。相對于姚老和頷老,林鵬老更像一個 “專職”書法篆刻家,他不僅擔任過山西書協主席,更有書學著作問世,《丹崖書論》奠定了林老在傅山研究領域的地位,也奠定了他在國內書學領域的地位。林鵬老更是一位 “挨整三十年、讀書三十年”的學人,一位極具思想的學者。林鵬經學、史學著作等身,二〇一三年十一月,林鵬 “隨筆文叢”四卷 《回想集》《讀書記》《書藝譚》《遐思錄》新書發(fā)布暨林鵬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北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舉行。會上,錢理群稱其為“民間思想家”,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評價。林老以草書名世,其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時,其丈二尺幅的 “秋興八首”作品,被稱為 “我們這個時代的代表作”。在此,筆者不禁要問:在當代書壇,能被稱為思想家的書法家能有幾人?事實上,放眼望去,過去的這十年,在全國范圍內,能如山西一般擁有這三位有著深厚舊學素養(yǎng)學人的省份又有幾個?
近十年來的山西書壇,絕不是僅僅只有 “晉陽三老”。
書法創(chuàng)作領域,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逐漸嶄露頭角的一批山西中青年書家,如陳巨鎖、田樹萇、韓少輝、趙社英、韓清波、楊吉平、趙國柱、徐樹文、陰鳳華、呂林健、王建魁、許文林、劉小原等,現在已經成長為全國書法創(chuàng)作領域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以 “八〇后”為代表的年輕習書者,也頻頻在中國書協所舉辦的全國展、“蘭亭獎”及其他各項展覽中入展或獲獎,他們可以被視為山西書法創(chuàng)作的后備軍。
書法學術研究和理論建設領域,殷憲的北魏平城石刻研究在書法史學界當仁不讓;柴建國、楊吉平的 “衛(wèi)俊秀研究”世人皆有高評;姚國瑾的傅山研究;劉鎖祥的高等書法教育研究;楊吉平、李庶民的書法批評研究等都是全國書法理論界的山西名片。而年輕一代有志于書法學術的研究者也后來居上,徐傳法、趙維紅、楊二斌、冉令江等是為代表。
書法教育領域,柴建國教授率先在山西師范大學招收 “美術學 (書法文化研究方向)”書法研究生,至今已有十三年。所以,十年來山西書法發(fā)展最明顯的特征莫過于在全國較早地招收書法碩士研究生。柴建國先生到齡退休之后,其弟子楊吉平教授不辱使命,書法碩士研究生血脈相承,至今已頗為大觀。劉鎖祥教授于太原師范學院,姚國瑾、劉維東于山西大學,徐傳法于忻州師范學院,他們的書法專業(yè)開辦得有聲有色,備受稱贊。
篆刻領域,首先,“晉陽三老”皆擅篆刻。姚奠中先生早年即有 “篆刻名家”的雅號,求印者頗多。他從漢銅印入手,氣息流暢圓融。有意思的是,姚老篆刻很少刻邊款,笑言 “不刻邊款可以重復利用”。原來先生刻印的高產期是四五十年代,那個時候是貧窮的,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姚老對篆刻的熱愛。張頷先生于二〇〇四年秋,被西泠印社邀請為 “社員”,他也是西泠印社成立百年來邀請加入的第一位山西會員。張頷老的篆刻和他的書法一脈相承,印從書出,格調很高。林鵬先生治印較多,不僅有 “蒙齋印話”專論篆刻的長篇文章,亦有 《林鵬篆刻集》等問世,林鵬先生篆刻取法齊白石,單刀縱橫,披荊斬棘,氣象不凡。
山西篆刻發(fā)展的一個明顯的表現是十年來山西的篆刻社團逐步發(fā)展壯大,山西篆刻家表現不俗。晉陽印社在全國印社中口碑頗佳,影響頗大,這首先得益于該社幾位實力派篆刻家如陰鳳華、劉剛、張星亮、王志剛等人的努力。他們積極舉辦篆刻活動,開展篆刻講座,傳授篆刻技巧及知識,培養(yǎng)新人,為提升全省的篆刻水平做出了貢獻。
《中國書法》雜志和 《書法》雜志名家檔案和中青年等專題中,有陳巨鎖、韓少輝、趙社英、趙國柱、楊吉平、陰鳳華等書家被刊載報道,書壇權威雜志、媒體對山西書法的重視,都充分體現在當代中青年書法家群體中,山西本土書家已然在全國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一是山西書家在全國書壇的分量顯著提升。在第十一屆全國展中,韓少輝作為初選評委參與了評選;在第五屆蘭亭獎、十屆書學討論會中,姚國瑾作為理論評委參與了理論作品的評選,并且,他還在十一屆國展論壇中擔當主講;《書法報》開設書法 “蘭亭獎”“全國展”獲獎作者點評專欄,楊吉平和朱以撒搭檔,以其獨有的優(yōu)美而犀利、獨到的文筆評點獲獎作品,在全國書法界頗受關注,好評如潮。
二是在全國展 (包括蘭亭獎)中的入展比例有了提高。不可否認,在剛剛過去的這十年間,中國書協所舉辦的展覽次數是可觀的,雖然近兩年對外展覽減少之外,其余的七八年是歷史上展覽最為頻繁的時期。山西書法抓住這樣一個有利時機,從山西書法院、山西省書協到地方書協都對展覽十分重視,舉辦高研班、沖刺班、專題班,聘請全國名家來晉傳道講學。特別是近兩年來山西書法院舉辦的公益高研班和 “翰墨薪傳”大型書法培訓活動,為青年書法家和愛好者的成長和進步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事實證明,這一些措施所取得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正是在這幾年間,山西書法的入展、獲獎比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蘭亭獎、國展、單項展等等山西都有了一定的突破。第三屆書法蘭亭獎山西雖無人獲獎,但有韓少輝、趙社英等人入展。需要值得說明的是,在這前后的時間,二人均已成為中國書協專業(yè)委員會和創(chuàng)作評審委員會的委員。第四屆蘭亭獎時,山西有王國柱獲三等獎;第五屆書法蘭亭獎,石文貞獲獎。在十一屆國展中,山西十二人入展,這是個突破性的成績。這都證明了山西書法在進步,在發(fā)展。
三是在國家級書學討論會中獲獎入選者比重也有了很大提升。趙維紅、楊二斌的論文多次在蘭亭理論獎、全國書學討論會中獲獎,徐傳法、冉令江、王文超的論文也多次獲獎、入選國家級學術研討會。在二〇一四年的首屆全國高等書法教育論壇中,山西師大一學生的論文在三百余篇來稿中脫穎而出,并作為代表在會上宣讀了論文,受到與會者關注。毫無疑問,以上種種成績的取得,在二〇〇五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山西書法發(fā)展勢頭良好,首先得益于山西書協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堅持正確的導向,積極為書法家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將全國知名的實力派書法 “引進來”為本省書家講課,還積極同各省市開展友好合作,通過動員書家參加展覽、組織書法進萬家活動等,讓山西書法的發(fā)展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保障。
二是高等院校書法專業(yè)的開展。山西高等書法教育起步較早,太原師范學院是全國最早開設書法專業(yè)的高校之一。而山西師范大學則是最早擁有書法本科碩士培養(yǎng)體系的高校。山西書法在近十年來發(fā)展較快,與此二校在書法教育領域的貢獻密切相關。
山西師大、山西大學書法碩士研究生的貢獻。山西師范大學和太原師范學院的書法專業(yè)為山西書法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近十年來,除了上述二所學校之外,山西大學、大同大學、忻州師院、晉中學院等院校相繼開設書法專業(yè)??梢哉f,山西本科院校開設書法專業(yè)的比例在全國首屈一指。書法專業(yè)的勃興使得一批年輕學子經過學院系統(tǒng)、專業(yè)的培養(yǎng)之后,能夠系統(tǒng)掌握書法的基礎理論、書寫的基本技巧和能力。放眼全國,三十多年的書法發(fā)展歷程,與高等書法教育的發(fā)展密不可分,當代最突出的青年書法家正是在學院的培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故而,高等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對促進山西書法事業(yè)的發(fā)展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三是專業(yè)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機構的成立。山西省書法院的更名成立,標志著山西有了自己的省級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機構。放眼望去,全國擁有書法院的省份屈指可數。山西書法院成立后,把學術性作為開展業(yè)務工作的中心,以開展書法學術研究、舉辦學術性展覽和高端書法培訓為業(yè)務工作新常態(tài)。
近年來,山西書法院以挖掘、整理、研究山西歷代書法遺跡和書法家為學術定位,已完成山西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一項,在研山西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一項、山西省史志辦項目一項和山西歷代書法研究系列項目。舉辦了何應輝書法課徒稿展、何應輝師生書法邀請展、“淵源與流變”山西省全國獲獎書法篆刻家作品展、“百幅百首”詠山西書法作品展、“古韻新聲”漢魏六朝磚銘名家題跋暨磚硯實物展覽等學術性展覽;舉辦了 《中國傳統(tǒng)書法藝術的當代解讀》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當代書法研究》高級研修班。
除了高研班,山西書法院還有一個 “源遠流長”的 “文化品牌”。所以說其 “源遠流長”,因為原為山西金石書道研究所的時候,就開始舉辦山西省書法臨摹展了,至今已經連續(xù)舉辦十三屆。此展的獨特之處在于須同時提交臨摹和創(chuàng)作兩幅作品。作為臨摹展的策劃者韓少輝,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就是在引導作者要深入傳統(tǒng)基礎上,考察作者對傳統(tǒng)的挖掘、掌握和臨摹向創(chuàng)作轉換的能力。正是基于此,山西省書法臨摹展才一直以來受到書家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并被評為 “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
除了高研班、臨摹展之外,山西書法院今年還樹立了另外一個品牌,那就是在全省開展 “翰墨薪傳”大型書法公益培訓。定期選擇周末時間,集中全省創(chuàng)作能力突出、教學經驗相對豐富的書法名家,跑遍了全省十一個市,為地方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做了十一次公益書法講座和輔導。為普及書法文化,促進山西書法事業(yè)繁榮發(fā)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四是新媒體的作品。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有了質的飛躍。而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使得藝術的接受變得更加司空見慣。對于書法來說,亦是如此。山西雖然閉塞,由于新媒體的廣泛使用,使得書法愛好者能每時每刻都能接觸到來自不同地域的書法展賽信息、書法作品欣賞、書法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
五是 “老中青”書家搭配合理,書法人才梯隊建設良好??傮w而言,山西省目前書法人才的梯隊是相對合理的。老一輩書法家們樂意于去提攜年輕一輩的書法家。而中青年書家也樂于提攜八〇后、九〇后的年青書家。展現出良好的書法傳承之象。
當然,全省群眾書法熱情性的提高,也是山西書法發(fā)展的一個有利條件。
第一,山西沒有出現引領書風者?;厥走^往,尤其是三十多年來,當代書壇出現了一陣又一陣的 “書風”,“中原書風”也好,“廣西現象”也好,“流行書風”、“小草風”、“《書譜》風”,包括現在所流行的 “唯美書風”,正是這些書風組成了當代書法史。遺憾的是,三十年來,山西都是書風的被動接受者和追隨者,卻沒有引領者。是為一大遺憾。
二是理論人才隊伍薄弱。山西的書法學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理論人才的匱乏正嚴重制約著山西書法發(fā)展的路徑。當前,山西書法理論人才呈現 “精而少”的局面。也就是說,山西從事書法理論和學術研究者,個個都是高手,但這樣的高手太少。相對于其他省市,山西缺少書法理論人才的問題已經開始顯現。比如說,為何沒有出現引領書風者,大抵與此有關。
三是 “橫向取法”尤其嚴重。這一點是當代中國書壇的通病,山西也不例外。
總而言之,山西書法在近十年來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有很多局限。筆者認為,山西書法應依靠其自身的優(yōu)勢,克服劣勢。走出去、請進來,多交流,勢必有更大的發(fā)展。從目前的山西書法動向上看,我們充滿期待。
[1]葛復昌:《中國書法》編輯。手機:18811101361.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農展館南里十號。
[2]冉令江:山西書法院。手機:18635584016.地址:太原侯家巷20號。
(本文系山西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百年山西書法文獻整理研究。項目編號:2014091001-0104)
作者單位:山西書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