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展翅,張慧,倪小紅,陳洪漢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致精神狀態(tài)紊亂1例
肖展翅,張慧,倪小紅,陳洪漢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精神障礙;藥品不良反應
患者,男,65歲,因“精神異常5 d”于2015年8月20日到本院就診。2015年6月25日,患者因心情煩躁1年到本院,門診查肝腎功能、血糖、甲狀腺功能、心電圖正常,診斷焦慮癥,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劑(商品名黛力新)口服,每日早晨1片(10.5 mg)。2015年7月1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劑量加至每日早晨、中午各1片,患者心情煩躁逐漸控制。2015年8月15日患者較為興奮,胡言亂語,夜間為甚,不伴頭痛、肢體抽搐及發(fā)熱,未作處理。繼續(xù)服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劑量不變,患者精神異常逐漸加重,出現(xiàn)狂躁,幻覺,時常惡夢中驚醒,甚至下床行走,意識模糊不清。再次就診,以精神障礙收住院。既往身體健康,無精神異常病史,近期未服其他藥物。體檢:T 36.5。,P 72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體質量60 kg,未見皮疹及淺表淋巴結腫大,雙肺呼吸音清,HR 72次/min,律齊,腹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神志模糊,煩躁,答非所問,雙側瞳孔等大,眼底視乳頭無水腫,無面舌癱,四肢肌力5級,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及腦膜刺激征陰性。
診療經過: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心電圖正常,頭顱MRI示腦實質未見異常,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考慮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所致的藥物不良反應。立即停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予以氯丙嗪注射液25 mg肌內注射1次,維生素C 2.0g、ATP 40 mg、輔酶A100 U及還原型谷胱胺肽1 800 mg分別加入10%葡萄糖50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2015年8月25日,患者神志清楚,言語切題,定向力、判斷力及記憶力正常,無頭痛頭昏不適,痊愈出院。出院后未予藥物治療,患者無精神異常復發(fā)。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是復方制劑,每片含氟哌噻噸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臨床上廣泛應用于輕中度焦慮、抑郁的治療。成人用量每日10.5~21 mg,最大劑量不超過每日42 mg(4片)。該藥常見不良反應為頭昏、嗜睡、口干、便秘等,當藥物過量或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器質性腦損傷、過度激動亢奮等疾病的患者服用該藥物時可出現(xiàn)精神異常,通常認為與美利曲辛的抗膽堿能興奮作用有關[1,2]。其中,失眠、不安、躁動發(fā)生率約為1%~10%,惡夢、焦慮、精神狀態(tài)紊亂的發(fā)生率僅為0.1%~1%,臨床報道少見[3,4]。
本例患者口服氟哌噻噸美利曲辛2月后,出現(xiàn)意識模糊、躁狂、幻覺、夢魘及夢游等精神狀態(tài)紊亂癥狀,停藥后消失;患者無精神障礙病史,無合并用藥史,相關檢查又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故考慮可能為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所致。患者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劑量在正常范圍,出現(xiàn)上述嚴重不良反應,除個體對該藥敏感外,還與年齡較大有關。老年患者各臟器功能減退,肌酐清除率降低,從而導致藥物峰濃度增高、半衰期延長,引起藥物蓄積,進而增加ADR發(fā)生的風險[5,6]。
藥源性精神障礙大多發(fā)生在用藥后1~3月,臨床上遇到年老體弱或者合并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長期用藥、大劑量用藥、聯(lián)合用藥或突然停藥時[7,8],應警惕本病的發(fā)生。若發(fā)現(xiàn)藥源性精神障礙癥狀,一般減量或停藥、促進藥物代謝排泄后即可恢復正常,服藥時間短者恢復較快。病情不能緩解者,可采用弱安定劑短期對癥處理,嚴重者方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以免帶來新的、不必要的不良反應[9]。
[1]郭鳳霞,楊琳.引起精神障礙的藥物及其發(fā)生機制[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8,38:68-73.
[2]王陶麗,袁燕亭,劉增訓.阿立哌唑合并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1,24:432-434.
[3]馮殿偉,高衛(wèi)真.藥源性精神障礙212例文獻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4,34:2060-2063.
[4]汪安穩(wěn).藥源性精神障礙的中文文獻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1,10:141-142.
[5]陳崇澤.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致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藥物評價研究,2013,36:397-400.
[6]侯曉平,周云飛.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致高齡患者吞咽困難和重度低鈉血癥[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2,14:310-312.
[7]王守芝.抗精神病藥物所致藥源性精神障礙40例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687-688.
[8]王瑛,陳生弟.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不良影響[J].世界臨床藥物,2009,30:389-393.
[9]方世平,查仲玲.藥源性精神障礙[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2,11:202-206.
(本文編輯:王晶)
R741;R741.041
ADOI10.16780/j.cnki.sjssgncj.2016.05.033
黃岡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湖北 黃岡 438000
2016-01-08
肖展翅xzc-8981131@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