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春紅
(重慶市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人民政府農業(yè)發(fā)展局畜牧獸醫(yī)站,重慶 402289)
豬痘的診斷及防治
阮春紅
(重慶市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人民政府農業(yè)發(fā)展局畜牧獸醫(yī)站,重慶 402289)
豬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以皮膚出現紅斑、丘疹、膿皰、結痂等病變?yōu)樘卣鳌6徊《究杉毞譃樨i痘病毒和痘苗病毒,豬痘病毒很少接觸感染,多數經蚊蟲、蠅蟲等傳染媒介。根據病豬體表以痘瘡、丘疹、水疙、膿皰結痂、痊愈等特殊病理經過,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基本可初步診斷豬痘病毒。同時,此病易于水皰病、口蹄疫等相混淆,鑒別不清,應注意鑒別診斷。文章闡述此病發(fā)病基本情況的基礎上,自預防和治療兩個角度就綜合防控此病做匯總闡述,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豬痘;預控;治療
豬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以皮膚出現紅斑、丘疹、膿皰、結痂 等病變?yōu)樘卣?。若無繼發(fā)感染,一般可自愈,愈后可獲得較強的免疫力。但是生長緩慢,延遲出欄。此病本是養(yǎng)豬常見多發(fā)病,近些年重視程度降低,造成的危害卻在逐年上升。此病臨床診斷,易于水皰病、口蹄疫等相混淆,鑒別不清,帶來的損失不小。
分析豬痘致感病毒,因兩種形態(tài)學極近似的病毒感染所致,一種致病病毒為豬痘病毒,該病毒僅誘感豬群,只能在豬源組織細胞內繁殖,并在細胞核內形成包涵體;另一種致病病毒為痘苗病毒,該病毒可接觸多種動物誘發(fā)感染,同時在牛、綿羊、人體等胚胎細胞內繁殖,并在感染的細胞漿內形成包涵體。豬痘病毒很少接觸感染,多數經蚊蟲、蠅蟲等傳染媒介。此種常見4~6周齡仔豬,多數為地方性流行。此病感染病豬管理不善,??蓪е吕^發(fā)病感染,加重病情。
經臨床檢查,發(fā)現病豬以皮膚出現結節(jié)(痘)為主要臨床特征,豬只發(fā)病后,病程經過發(fā)疹、丘疹、水皰,而后形成痂皮,直至痊愈。病變主要在頭部、耳部、背部、腹部、四肢、乳房等處,幾乎可遍及全身皮膚,但鼻、口腔、肛門黏膜等處很少出現。病豬初期體表出現紅斑,然后變成丘疹,并逐漸變大,形成水皰,之后水皰中心呈褐色或茶褐色,周圍呈紅色的大膿皰。此時,膿皰逐漸增大,接著表面出現漿液,隨后,病灶表面凝固,形成茶色或黑褐色癡皮。并很快結成棕黃色痂塊,相鄰的膿皰結痂后,膿皰逐漸溶解,凹陷。從膿皰期到結痂皮,患豬有痛癢癥狀。痂皮下面的表皮開始出現增長,不久痂皮脫落而痊愈,痂皮脫落后可形成紅色疤痕。從發(fā)病到痊愈,快者為7d,慢者為30 d。在發(fā)痘前到膿皰期,病豬表現為體溫升高,一般為40℃左右,少數高達41℃,食欲減退或廢絕。仔豬痊愈后表現為生長緩慢,部分形成僵豬。母豬泌乳量減少,乳汁質量差,同時可誘發(fā)仔豬拉稀等疾病,降低生產性能。
感染豬痘病毒,可導致病豬體表皮膚損傷。在組織切片中,可見皮膚表皮棘細胞水腫、變性。同時,如為豬痘病毒感染,細胞漿內積蓄包涵體,細胞核內呈空泡化。如為痘苗病毒感染,則細胞核內空泡化不明顯。此外,豬痘感染后期,上皮組織細胞壞死,真皮和表皮下層出現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浸潤。
根據流行病學,參照典型癥狀,可診斷豬痘。同時,一段時間內,較多的仔豬先后發(fā)病。發(fā)病群體中,病豬皮膚有明顯的痘疹變化,基本可確診此病。必要情況下,可取病變皮膚組織,經組織切片后,可見表皮棘細胞中,有典型的胞漿內包涵體,進行確診。
此病臨床診斷期間,易于水皰病、口蹄疫等相混淆,鑒別不清,應注意鑒別診斷。
5.1 水皰病
屬腸道病毒誘發(fā)的急性傳染性疾病,比較而言,此病流行更快、發(fā)病率更高。癥狀可見口鼻、蹄部、腹部、乳頭等處,有明顯的水皰。此病僅發(fā)生于豬,不同日齡、品系、性別的豬均有易感性。與養(yǎng)豬密集程度相關,比如:高密度運輸、頻繁調運、養(yǎng)豬空間小等等,都可導致高病發(fā)率。由此,飼養(yǎng)戶此病很少發(fā)生。根據臨床癥狀,水皰病與豬痘臨床鑒別難度不大。特殊情況下區(qū)別兩種病,最好結合實驗室診斷。補體結合試驗、熒光抗體試驗等,均為不錯的選擇。
5.2 口蹄疫
屬口蹄疫病毒感染而誘發(fā)的急性、熱性、傳染性、高度性疾病,典型癥狀表現為蹄部、口腔、乳房等處皮膚,有明顯的水泡、潰瘍癥。比較兩種病害,口蹄疫傳播更迅速。而且,多數為跳躍式傳播。發(fā)生無明顯季節(jié)性,但,流行呈明顯的季節(jié)性,冬春季節(jié)多發(fā)。此癥多數水皰集中在蹄部,受此影響站立困難,久臥不起。此外,鼻鏡乳房同樣有爛斑,哺乳期母豬癥狀最明顯。仔豬未斷奶感染口蹄疫,可繼發(fā)急性腸胃炎、心肌炎而導致急性死亡,致死率高達70%。剖檢病變,最具鑒別意義的是心臟,明顯可見心肌松軟、切面灰白,心包膜彌漫出血點。
6.1 預防措施
目前,豬痘尚無特效藥治療。此病皮膚病變?yōu)橹?,病情較輕的情況下,加強豬群護理,注意對癥治療,大多數可痊愈。但是,易造成發(fā)育遲緩,帶來不小損失。由此,此病“防重于治”,有著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出現疑似病例,及早隔離診治。同時,對豬舍內外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內環(huán)境建議用消毒威、百毒殺等,交替使用。外環(huán)境建議用氫氧化鈉、石灰乳等,交替使用,避免耐藥性的產生。
改善豬場養(yǎng)殖環(huán)境,提升豬體抗病體質。及早藥防,飼料中添多種維生素和適量抗生素,達到提前防病的目的。
注意滅蟲、滅蚊、滅蠅,改善養(yǎng)殖場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期清滅雜草,減少污染感染源。滅鼠投滅鼠藥同時,還可采用布設電鼠網的方式,達到切斷病原傳染途徑的目的。定期注射噴霧消毒,除蟾靈溶液,每10ml配2.5kg水,消毒效果較好?;颍诜辆S菌素,用45mg/kg?;颍枇衔狗辆S菌素粉劑,飼料混拌330g/t,連續(xù)用1周,預控效果理想。
改善通風,加強通風管理。地方養(yǎng)豬通風條件較差的,建議改為雙式屋頂,同時,增設通風設備。舍內每間隔3m,建議增設一個直徑為40cm的傘圓形空氣窗,定期組織通風,即有利于新鮮空氣進入,同時排出有害氣體,達到凈化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目的,為養(yǎng)豬創(chuàng)造理想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更有利于豬體康復。
6.2 治療措施
6.2.1 局部治療
局部痘疹感染,涂抹3%碘酊?;颍愃平鹈顾?、青霉素等軟膏,達到消炎的目的。
6.2.2 清洗、消毒
痘疹膿包潰瘍時,可用1%高錳酸鉀溶液,經充分清洗后,涂抹5%碘酊,康復效果較好。
6.2.3 預控并發(fā)癥
氨芐青霉素,3~5萬IU/kg,配合適量的磷酸地塞米松、維生素C,1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xù)用3~5d,預控并發(fā)病較好。
利巴韋林注射液,用量0.1ml/kg,每天1次,連續(xù)用3~5d,預控并發(fā)病效果較好。
重癥感染病豬,可根據體重大小酌情用藥。10%葡萄糖,500ml/次;生理鹽水,300~500ml/次;氨芐青霉素,3~5萬IU/ kg;地塞米松,30~40ml/次;維生素C,15~20ml/次;0.5%樟腦磺酸鈉,6~8ml/次,上述藥劑,混合1次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續(xù)用藥2~3d。
中藥制劑同樣有不錯療效,仙方活命三聯注射液,成分:板藍根、大棗液、白芷、蒲公英等等,上述用量病豬0.1ml/kg,肌肉注射,連續(xù)用藥3~5d,治愈效果同樣較理想。
豬痘的防控,應以改善管理為主,注意改善生活環(huán)境,更新通風設備。平時要認真做好周圍環(huán)境的消毒工作,以防止豬痘病毒的傳播。確保舍內外清潔衛(wèi)生,確保舍內空氣流通。同時,做好滅鼠、滅蠅蟲等工作,治療此癥,結合局部治療,配合抗菌素注射,療效會更好一些。文中提及的中藥劑,具有退燒、消腫等作用,康復治療此癥效果更好些。
[1]孫躍進.豬痘的識別與防治[J].農技服務,2011,(8):1186.
[2]范永青,張傳明,袁永財,等.仔豬痘樣疹的診治[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8,(8):46.
[3]王鳳云,謝升.豬痘病的臨床診斷及防制[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