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課題:省級課題,項目編號:YC2014-S167;課題名稱:倫勃朗作畫工具研究。
作者簡介:柴曉蕾(1990-),女,漢族,山西河津市人,美術(shù)學(xué)碩士,江西師范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美術(shù)史論專業(yè),研究方向:西方美術(shù)史。
[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8--01
關(guān)于倫勃朗生平的最早記錄出自他的同鄉(xiāng)揚·詹次·歐勒斯(Jan Jansz Orlers,1570–1646)的《萊頓城記》(Beschrijvinge der Stade Leyden)(1641年的第二版),他用了半頁紙的篇幅記述了倫勃朗從出生到1641年的經(jīng)歷,這可以算是他的第一部傳記,現(xiàn)在所說的倫勃朗生于1606年7月15日便是出于此處。之后的傳記眾口一致,都采用了此種說法。然而,有四份資料表明,倫勃朗并非生于這一年。倫勃朗研究專家艾琳·喬治威志(Irene Groeneweg)、蓋里·施瓦茲(Gary Schwartz)和倫勃朗研究項目(Rembrandt Research Project)的成員都關(guān)注了這一問題。
第一份是倫勃朗的結(jié)婚公告。在阿姆斯特丹老教堂(Old Church)中有一本記載了幾百年歷史的結(jié)婚公告簿,里面就有倫勃朗和薩斯基亞在1634年6月10日登記的公告,宣布他們于1634年7月4日在弗里斯蘭的圣安娜小鎮(zhèn)(Frisian village of Sint Annaparochie)的教區(qū)教堂舉行婚禮,上面寫明倫勃朗當(dāng)時26歲。
第二份是阿姆斯特丹公證人的證詞,他在1653年9月16日寫道,“高貴的倫勃朗·凡·萊因,是這個城市最具聲望的畫家,大約46歲”。
艾琳·喬治威志認為這兩份文件比歐勒斯的記錄更為可靠,因為歐勒斯除了是書商、歷史學(xué)家外,還是萊頓的市長,他寫《萊頓城記》時,倫勃朗與萊頓家人的聯(lián)系甚少。以此作為依據(jù)過于牽強附會,但這兩份文件上的倫勃朗的親筆簽名卻不容置辯。她認為如果倫勃朗的生于是7月15日,那么依據(jù)這兩份文件,他的生年應(yīng)為1607年。艾琳的觀點不無道理,但如果歐勒斯連年份都寫錯了,那么具體的日期更有可能是錯的,如此一來,第一份資料表明倫勃朗生于1607年或1608年,第二份表明他生于1606或1607年。
第三份文獻所表明的日期讓倫勃朗的生年變得更加撲朔迷離。1620年5月20日,倫勃朗進入萊頓大學(xué),入校文件指明他當(dāng)時14歲。雖然目前已把倫勃朗的簽名分為五種類型,但采用的也是1625年后的資料,無法查明此份文件上的簽名是他自己所寫還是父母代簽。所以,只能大膽推測倫勃朗可能生于1605或1606年。
除了這三份文獻,倫勃朗還有兩幅蝕刻版畫可以容我們推算他的生年,即兩幅《帶軟帽的自畫像》,分別為第二和第三試版。畫上所寫的時間是1631年,但簽名卻是倫勃朗在1633年之后才開始使用的類型。令人不解的是倫勃朗在這幅畫上寫了年紀(jì),而且還進行了修改,不知是27還是24。倫勃朗研究項目的主席恩斯特·維特林(Ernst Wetering)指出,了解頂級畫家的相貌和風(fēng)格是當(dāng)時貴族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所以他們經(jīng)常會去參觀畫家畫室,挑選一些滿意的自畫像,而倫勃朗為了讓這些藝術(shù)愛好者了解準(zhǔn)確的畫家面貌,所以在上面標(biāo)明了他的年紀(jì),簽名與時期的不一致可能是因為倫勃朗在1631年開始作這幅版畫,幾年之后在進行修改和簽名時,仍想把時間寫為1631年,便把寫錯的27歲改為24。若真如此,倫勃朗生年則為1606或1607年。
這幾份資料表明倫勃朗生年在1605到1608這幾年間,但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其它資料可以確定是哪一年,而且其中只有第一份資料完全與歐勒斯的記錄相悖,所以藝術(shù)史家尚都認可歐勒斯的1606年7月15日。
參考文獻:
[1]Ernst Van De Wetering, Rembrandt: The Painter at Work,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0, p283.
[2]http://stadsarchief.amsterdam.nl/english/amsterdam_treasures/famous/rembrandt_and_saskia/index.en.html
[3]Gary Schwartz,“Is the Rembrandt Year being celebrated one year too soon? One year too late?”, http://www.codart.nl/news/82/.
[4]Gary Schwartz,“Is the Rembrandt Year being celebrated one year too soon? One year too late?”, http://www.codart.nl/news/82/.
[5]Gary Schwartz,“Is the Rembrandt Year being celebrated one year too soon? One year too late?”, http://www.codart.nl/news/82/.
[6]http://www.rembrandt-signature-file.com/remp_texte/remp050.pdf
[7]Ernst Van De Wetering, Rembrandt: The Painter at Work,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0, p4.
[8]Ernst Van De Wetering,A Corpus of Rembrandt Paintings IV the self- portrait ,Springer, 2005, p138.
[9]Ernst Van De Wetering, Rembrandt: The Painter at Work,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