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浩
我們生活在美洲的熱帶雨林和草原中。
它們是動物界中的小不點兒,它們是杰出的建筑師。但這些并不是它們身份的全部,最讓它們引以為傲的身份是:地球上最早的 “蘑菇”種植專業(yè)戶。因為,早在人類掌握蘑菇種植技術(shù)之前的數(shù)千萬年前,它們已經(jīng)在中美洲和北美洲的熱帶雨林和草原建成了大片生機勃勃的“蘑菇莊園”。它們到底是誰?它們就是種植“蘑菇”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切葉蟻。切葉蟻以一種奇怪的“蘑菇”為食,這種“蘑菇”實際上是一些類似面包霉的線狀菌絲。切葉蟻們每天辛勤地把樹葉搬運到巢穴,精心培育“蘑菇”。一般來說,一個大型巢穴里有幾百萬只切葉蟻,它們相互配合勞作,形成龐大的族群。
族群里有一支負責采集和運輸葉片的龐大隊伍。這支運輸隊里的切葉蟻們幾乎每天都要跋涉250米的距離去發(fā)現(xiàn)和搬運葉片。一旦探路的螞蟻發(fā)現(xiàn)了喜愛的植物,它就會沿路留下氣味,然后回去召集同伴。只要愿意不辭辛苦地干活,它們就能夠在一夜之間讓一個小型的林園消失得無影無蹤……
中等體型、頭寬約2毫米的工蟻會先爬上葉片,負責切割葉子,用它們發(fā)達的如同剪刀的上顎,從葉子的邊緣開始把葉片一塊塊裁下來。被咬下的半圓葉片落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個小堆,由守候在地面的那些工蟻搬運回巢穴。體型較小的螞蟻則來回跑動,執(zhí)行“警戒任務”。有些小型螞蟻還會跑到正在搬運的葉片上“搭順風車”。這種行為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有一種解釋認為,是為了應對寄生蠅的空中攻擊,避免寄生蠅在工蟻們的身上產(chǎn)卵。
這些小不點兒個個都忙碌不已,整條蟻路熙熙攘攘。如果把6毫米長的工蟻放大成1.5米長的話,那么,這些工蟻相當于每天要以每小時26千米的速度奔跑15千米左右的路程,而且,它們可能還扛著300千克甚至更重的重物。這樣看的話,切葉蟻的強壯程度遠非我們?nèi)祟惪杀取?/p>
各盡其責好模范
樹葉被運送回了巢穴。這里是一個龐大的“地下都市”,數(shù)以百萬計的螞蟻在這里忙忙碌碌。巢穴深度可以達到6米~8米,占地面積大約幾十平方米。整個巢穴大小不一的房間達上百間,全部用通道連接起來,通風結(jié)構(gòu)精妙。葉子被運達巢穴后,逐一被個子小一些的工蟻“認領(lǐng)”。這些工蟻將葉子送到眾多房間中的一個,在那里,葉片將被體型更小的螞蟻切成小塊,直到被咀嚼成為菌床。個子最小的螞蟻精心照料這些絨毛狀的真菌,最后,它們把生產(chǎn)出來的“蘑菇”分配給巢穴中的其他成員享用。
“蘑菇”的整個種植流程似乎就這么結(jié)束了。等等,還有一些幕后英雄沒介紹呢!比如,在巢穴里,還有一類小螞蟻專門從事垃圾管理工作。它們駐扎在“垃圾場”,不斷翻動生產(chǎn)垃圾,讓這些垃圾迅速被分解,而這些垃圾分解時所產(chǎn)生的熱氣流也成了整個巢穴空氣流通的發(fā)動機。
“田間管理”也很重要。因為,如果疏于管理,“蘑菇莊園”很容易就會被感染一些雜菌,然后在幾天之內(nèi)毀滅。所以,為了保護種植的真菌,切葉蟻們巧妙利用了生長在它們皮膚上的鏈酶菌所產(chǎn)生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能高效地殺死包括霉菌在內(nèi)的“入侵者”。但是,菌絲過度繁殖對小螞蟻來說,也不是件好事。如果菌絲泛濫,菌絲就會消耗掉大量的氧氣,使幼蟲窒息而亡,最后造成整個群體的毀滅。所以,負責“田間管理”的小工蟻也需要不時地將部分菌絲除去。
時刻提防的敵人
一個大型的成熟的切葉蟻巢穴一般會有800多萬個成員。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樣的蟻巢無疑是安全的。但是,很多正在發(fā)展或力量稍弱的巢穴,可能隨時面臨被洗劫的危險——因為,還有更大群的敵人在等著它們呢!
這些更大群的敵人叫“鄰游蟻”,是一類兇猛的掠食性行軍蟻,它們的數(shù)量同樣可以超過數(shù)百萬。它們?nèi)后w龐大,性情兇猛,會從一個營地遷徙到另一個營地,以游獵為生,有時會向尚未發(fā)展成熟的切葉蟻群體發(fā)動進攻。
潮水一樣的鄰游蟻會先擊潰切葉蟻巢穴的防線,殺死那些試圖抵抗的切葉蟻。接著,鄰游蟻會涌進巢穴里面,搶走里面的幼蟲和蛹,作為食物。因為是肉食性螞蟻,所以,鄰游蟻對“蘑菇”之類的食物是相當不屑一顧的。如果在劫后能僥幸不死,幸存的切葉蟻就會回到巢穴,重整旗鼓,繼續(xù)這種擔驚受怕但又充滿期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