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姑娘
我在圣莫里茨度假時,偶遇了一對日本的中年夫妻。
他們住在隔壁的別墅。每天早上,妻子都會早早起來,去餐廳拿丈夫愛吃的早點——熱牛奶、麥片、烤好的面包,然后端進(jìn)臥室給丈夫吃。兩人看起來很恩愛。
他們出門散步,丈夫的鞋帶開了,妻子蹲下幫他系好。丈夫不曾說謝謝,沒有絲毫的不適應(yīng),妻子也沒有任何的不自然。
臨走前一天,我們?nèi)ジ麄兏鎰e。因為時間太早,丈夫還在睡覺,妻子出來向我們致歉,祝我們一路平安。
她說:“很抱歉,這段日子沒跟大家多交流,因為這是我們的離婚旅行,所以兩個人都想好好享受最后的時光。”
離婚旅行?我們大吃一驚。我問她:“為什么要離婚?你不愛他了?”
“不,我愛。”她搖搖頭,“但是我累了?!?/p>
“你們看起來感情很好?!?/p>
她笑:“這么多年,我一直這樣照顧他,但是他從來都只會給我經(jīng)濟(jì)上的補償。忽然有一天我不想這樣堅持了,也想找個人關(guān)心我,至少對方會在我付出之后給我相等的回報。”
她向屋子里望了一眼:“希望他有好運,可以找到下一個愿意為他‘透支的女人?!?/p>
仔細(xì)想想,她的比喻頗妙。不只是女人,每一段人與人的交往都如銀行與信用卡的關(guān)系。
父親的朋友遇上了一樁經(jīng)濟(jì)官司,他知道父親認(rèn)識的一位朋友有能力幫他解決問題,便向父親求助。出乎意料的是,一向熱心的父親拒絕了。
我問他為什么拒絕,他說:“因為終歸要還的?!?/p>
我不甚明了,請他解釋給我聽。
他說:“那位朋友與我是同學(xué),我們此前沒有任何利益糾葛,是純粹的同學(xué)之誼。他不需要錢,更不缺權(quán),我們的地位懸殊。固然我開口了,他愿意幫這個忙,可我要用什么來償還?他要的東西我給不起,我給得起的他不想要?!?/p>
他說:“人情就是欠款,還不起就不要借——因為終歸要還的?!?/p>
“因為終歸要還的?!边@句話多年來一直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每次在我想向他人開口求助的時候總要想一想:是否有資格借?是否還得起?如果還不起就會像那筆一直掛在銀行中的爛賬,每每看見我就揪心。
如果你曾為一個人深夜買過一包糖炒栗子,那么,你會再為她雨天送去一把傘,因為她對你來說是更重要的那個人,遠(yuǎn)超過為你買栗子送傘的那個人。
其實,只是因為在曾經(jīng)付出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自己的潛意識里將兩個人構(gòu)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在人際交往中,這種利益并不僅僅指金錢,更指情感。既然對方已經(jīng)是自己人,那么,再多些付出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