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wù)哿荷丛础?/p>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飄灑,看不見雪花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笛子吹著折楊柳的曲調(diào),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隨金鼓之聲作戰(zhàn),晚上靠著馬鞍入眠,只愿揮起腰下的寶劍,過關(guān)斬將,打敗敵人。
賞析
《塞下曲》出于漢樂府,為唐代新樂府題,歌詞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縱,詩作逸氣凌云,獨辟一境。
首句以“天山雪”開始,點明“塞下”,是為了點出邊地苦寒?!拔逶隆痹趦?nèi)地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而天山尚有“雪”。但這里的雪不是飛雪,而是積雪。雖然沒有滿空飄舞的雪花(“無花”),卻只覺寒氣逼人。仲夏五月尚且“無花”,其余三個季節(jié),尤其冬天該有多么寒冷就可以想見了。同時,“無花”也與三四句的“春色未曾看”相對應(yīng)。前四句一氣呵成,互為呼應(yīng)。
五六句緊承前意,寫軍旅生活的緊張。古代行軍鳴金擊鼓,用來使步伐整齊,節(jié)制進退。寫出“金鼓”,是為了烘托出緊張氣氛,可以想見軍紀有多么嚴肅。只說“曉戰(zhàn)”(白天作戰(zhàn)),則意味著整日行軍,戰(zhàn)斗之辛苦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著馬鞍打盹兒,更見軍中生活之緊張。尤其一個“抱”字,更突出了緊張的狀態(tài)。似乎警報一響,“抱鞍”的人便能翻身上馬,奮勇出擊。
在此,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的匠心獨運。前四句寫“五月”而概括了四季;五六句則只就一“曉”一“宵”,就能交代將士全天的辛苦。
以上六句全寫邊塞生活之艱苦,似乎含著一絲抱怨。然而最后兩句卻急作轉(zhuǎn)語,音情突變。這里用了西漢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樓蘭(西域國名)王貪財,屢次斬殺前往西域的漢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用計謀殺死了樓蘭王,為國立功。最后兩句借此表達了邊塞將士的愛國激情,慷慨激昂,足以振起全篇。這是一詩點睛結(jié)穴之處。
這結(jié)尾的雄快有力,與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開的。沒有那樣一個艱苦的背景,則不足以顯示戰(zhàn)士們?yōu)閲柢|精神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