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心武
讀書有法
◎ 劉心武
我的祖父和父母都是讀書人,兄姊們的學歷也都不算淺,我家雖稱不上正宗的書香門第,但讀書的風氣一直很濃厚。在這樣的家庭的熏陶下,我從很小的時候便以讀書為樂。
開始的時候,我用的是“狼式讀法”,此話怎講?就是拿到想讀的書,心急火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目十行,頗似狼吞,亞賽虎咽。往往是一本二三百頁的書,一兩天便可讀完。但這種囫圇吞棗的讀法,往往造成消化不良,留在記憶里的,多是些碎片式的內(nèi)容或模糊不清的印象。
“狼式讀法”已頗可笑,而我還曾有過“蟒式讀法”呢!熱帶雨林中的大蟒,有時會生吞整只帶毛的生靈,吞完后便昏昏睡去,久久不再進食,讓那吞進的東西在其腸胃中慢慢消化,最后,將實在難以消化的殘余排出體外,大蟒由此又粗長許多。我在二十四歲時遇上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宿舍中原有的一點文學書都被抄走了。下鄉(xiāng)勞動歸來,偶然撿到半套解放前夕東北出版的《魯迅文集》。讀魯迅的書,在那時別人是無法阻止的,于是我便將其從第一頁到末一頁加以“蟒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其中的文章通通讀它一遍,且存在“腸胃”里再說!度過了“文革”的冬眠期,回過頭來再翻那一厚摞魯迅譯文,經(jīng)過長久的消化,我竟也從中獲得了許多營養(yǎng),有的“微量元素”尤為可貴!
好的讀書方法,應是“牛式讀法”,不但細嚼慢咽,而且不止一個胃,有的胃專門用來反芻,把本來就不是茹毛飲血而是斯斯文文嚼過吃下的草料,再加以精磨細研,效果當然極佳。我近年常反芻以往讀過的中外經(jīng)典,像《紅樓夢》就至少反芻過五遍。最近我還在反芻葉君健先生所譯的《安徒生童話全集》,我十幾歲時只懂得欣賞《海的女兒》《野天鵝》等情節(jié)新奇的篇章,現(xiàn)在卻深能體味其《老單身漢的睡帽》《柳樹下的夢》等篇章中的人生喟嘆與詩意升華。
現(xiàn)在的書真叫多,讀書的可選擇范圍非常之大,這倒容易弄得讀書人不知該讀什么,該取怎么個讀法了。面對這一形勢,我現(xiàn)在多取“貓式讀法”。我家養(yǎng)了三只大貓,它們進食的幾個特點,都可讓我讀書時借鑒:一是它們進食前先要以目巡視左右,并對食盆中的食物以鼻檢驗,絕不輕易下嘴,這啟發(fā)我選一本陌生的書來讀時要十分慎重,不能因之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更不能誤食腐物影響心靈健康;二是它們吃東西時不僅細嚼慢咽,往往還搖頭晃腦,能十分精準地將魚肉中的小刺剔除,這啟發(fā)我讀書要善于汲取精華、丟棄糟粕;三是它們一般不貪食,胃口大開,卻能適可而止,由此啟發(fā)我面對的書越繁雜,越不能貪多求廣,要先確定好一個時期的讀書目的,依次列出必讀、可讀、可讀可不讀(即機動安排,時間有富余則讀,無富余則放棄)的書名,定出相應的計劃,配置好時間份額,并一周或半個月根據(jù)所定計劃檢查一下自己的執(zhí)行情況。
(摘自《越讀》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圖/插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