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藏英習俗文化比較研究

      2016-04-11 05:38:26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習俗藏族民族

      代 春

      ?

      ★歷史·文化★

      藏英習俗文化比較研究

      代春

      在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今天,人們各種形式的交往日益頻繁。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生活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故此,對藏英兩個民族在宗教習俗、禁忌習俗、節(jié)日習俗、婚禮習俗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差異進行對比,認為習俗文化差異是客觀形成的。并提出:在國際交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際是難免的,因此在交際中我們既要尊重異域文化,也要忠實于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

      藏英;習俗文化;對比

      【Abstract】The communications among different peoples in all kinds of forms ar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due to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oday. Each ethnic group has its own custom culture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and other cultures. So this article aims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ssimilarities in customs of religions, taboos, festivals and weddings between Chinese and Tibetans. And then it holds that we should both respect the exotic culture and adhere to the one's own tradition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day.

      【Key words】Tibetan and English; custom culture; comparative study

      一、前 言

      習俗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中成長和秉承下來的,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的象征和體系。每一個民族的習俗文化都深深地融入到了該民族的血液和脊髓里,是根深蒂固的,因此習俗文化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社會性。藏族,正是因為它獨具特色的高原雪域文化、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越來越受到英美等國人士的關注[1]。藏民族的習俗文化是在其本民族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布局、文化發(fā)展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約下構(gòu)成并傳承的。因而藏民族的習俗文化既有人類習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獨特性。由于藏民族的習俗文化與英美風俗習慣的差異,在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呈現(xiàn)文化的碰撞和摩擦。鑒于此,本文就藏英習俗文化中的宗教習俗、禁忌習俗、婚禮習俗和節(jié)日習俗進行一次粗線條的分析比較。

      二、藏英宗教習俗文化比較

      宗教習俗文化作為人類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現(xiàn)象。而宗教習俗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它表現(xiàn)出來的是表面的生活風俗習慣與深層文化的統(tǒng)一體。

      藏族是個全民信教的民族,佛教在藏族社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佛教在傳入西藏地區(qū)前就有自己的宗教文化,即“苯教”,藏語為“苯曲”,俗稱黑教。到了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佛教從中土和印度傳入西藏,經(jīng)過與苯教激烈的碰撞、糅合和整合,逐漸形成了以藏傳佛教為主的宗教。在漫長的時間演繹中,從而形成了獨有的宗教習俗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習俗文化有:活佛轉(zhuǎn)世,瑪尼堆、轉(zhuǎn)經(jīng)筒、掛經(jīng)幡、念經(jīng)文、朝佛、布施、放生,以及最虔誠的信仰——磕長頭。在藏族宗教風俗文化中,“活佛轉(zhuǎn)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模式,它是作為宗教或寺廟主持傳承的一種方式。活佛一詞在藏語中叫“朱古”,本意為“化身”,活佛轉(zhuǎn)世來自佛教中的生死輪回、靈魂不滅[2]。藏傳佛教又被稱為喇嘛教,因此寺廟里的和尚又被稱為喇嘛。在西藏人們幾乎隨處可見轉(zhuǎn)經(jīng)的人,因為轉(zhuǎn)經(jīng)就相當于念佛,是懺悔往事、修積功德的最好方式。在轉(zhuǎn)經(jīng)時不能逆時針方向行走,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邊轉(zhuǎn)邊口誦“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在西藏無論是山間、路邊還是湖邊,你還會隨處可見一座座用刻有佛像及佛教經(jīng)文的石塊壘成的祭壇即“瑪尼堆”,以期祛邪求福。在各地通往拉薩的朝圣大道上,人們還會時常見到信徒們從遙遠的故鄉(xiāng)開始,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薩圣地的朝圣者。這是藏教信仰者最虔誠的朝佛方式之一 “磕長頭”,這是藏傳佛教信徒為實現(xiàn)信仰、祈福避災而進行的最為虔敬的禱告方式。他們五體匍匐在地,雙手向前直伸,起身后前行到雙手自伸處再匍匐,如此周而復始,一步一步磕頭到拉薩,到達他們心中神圣的布達拉宮。

      與藏民族相比,西方的英美國家,宗教在經(jīng)歷了多神崇奉后,逐漸朝一神崇敬發(fā)展。由古希伯來教發(fā)展而來,以信仰耶穌為救世主的一神論宗教盛行起來,最終成為真正代表英美國家的宗教即基督教[3]。該教信賴耶穌宣傳的天國福音、耶穌復活升天以及基督再臨等神學思想。大家以神為本,信仰上帝認為人死后要么升入天堂要么下到地獄。從而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宗教習俗主要包括:洗禮、圣餐、禮拜、禱告等。洗禮一詞來自希臘文(Baptismal),基督教接受入教者舉行的一種宗教儀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額上,或讓受洗人身體浸在水里,表示洗凈往日的罪行重新做人。受浸禮后才能成為正式信徒,并有資格接收圣餐。圣餐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與其徒弟共進最后最后晚餐的儀式,一般都是在每月的第一個禮拜日舉行?!岸Y拜(Worship)”,是基督教徒日常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多在星期日由牧師在教堂主持,禮拜的主要內(nèi)容有禱告、唱贊美詩、讀經(jīng)和祝福等?!岸\告(prayer)”, 這是基督教徒向天主和耶穌表示感謝、祈禱或懺悔。在主耶穌為我們所設立的洗禮、圣餐、禮拜、禱告都表明和印證了主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舍己,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時代。

      三、藏英禁忌習俗文化比較

      禁忌,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中常稱為“塔布”,在英文里的對應詞是taboo或Tabu,這一詞源于太平洋湯加群島的Tongan(湯加語)[4]。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現(xiàn)象,而非那一個地區(qū)、哪一個民族的獨有的習俗。是以禁忌幾乎是無處不在,小至衣食住行、社會交往、大至政治、交際、文化等活動均有禁忌的身影。

      藏族由于受佛教和傳統(tǒng)文化影響,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生活、生產(chǎn)和禮儀方面的禁忌。當你去西藏或者藏區(qū)旅行時,抑或去藏族人家做客時,你要注意,千萬別碰到藏族同胞的頭,這是最忌諱的,因為他們的頭只有活佛才能摸,一般凡人是不能碰。藏族人也最忌諱他人用手撫摩佛像、經(jīng)書、佛珠和護身符等圣物,認為這是觸犯禁規(guī),使人畜產(chǎn)生晦氣。如果你到藏族同胞家做客,一定要注意他們的一些禁忌,比如:看到那家門口生火,貼紅布條或者有倒插的樹枝時就不能進入,這是暗示這家有人在生病或婦女正在生孩子。他們在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乃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并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后面加個“啦”字,以示尊重和親切,忌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如果你去藏族人家做客,室內(nèi)就坐時要盤腿直坐,不能雙腿盤開腳底朝人。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表示對贈與者的尊敬。贈送禮品,要哈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送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內(nèi)。但是藏族人最大的禁忌是殺生,受戒的佛教徒在這方面更是嚴格,他們雖吃牛羊肉,但他們不親手宰殺,是由專門的屠夫宰殺,牲畜宰殺前要念專門的經(jīng)文。藏族人絕對禁吃馬肉,驢肉和狗肉,認為馬驢狗是他們忠誠的伙伴,藏區(qū)的有些地區(qū)也不吃魚,認為魚是他們的“魚菩薩”。行路遇到廟宇、瑪尼堆、佛塔等必須從左往右繞行,否則視為罪過,會有霉運。藏族人認為,天上的星星都是天神的居處,是以忌用手指數(shù)星星[5]。拋開宗教色彩,藏民族諸多禁忌風俗還包括有人類社會今日的文明,如重視環(huán)境保護、待人接物尊敬等都體現(xiàn)了藏族是一個重禮儀而又自尊的民族。

      英美國家也有諸多的禁忌習俗文化,如:社交、飲食、宗教、數(shù)字等方面的禁忌。在英美國家,如果你要去拜訪某人,則需要提前與之預約,否則受訪者會感到不高興,拒絕晤談[6]。在登門拜訪時,忌向女士贈送香水和化妝用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條社交禁忌,如有違反則被視為魯莽無理的表現(xiàn)。在飲食上,他們忌食各種動物的皮及頭、腳、內(nèi)臟做成的食物。由于英美國家的人士主要信仰基督教,所以他們的很多禁忌主要體現(xiàn)在“圣經(jīng)”(Bible)中的“上帝十戒”(the ten commandments)。分別為:除上帝外不可以敬拜別的神;不可敬拜偶像;不可妄稱上帝的名;當守安息圣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陷害他人;不可貪婪他人的財物。除了“上帝十戒”外,還有某些獨有的禁忌,比如:參加喪禮,忌穿顏色鮮艷的衣服,在葬禮后兩三周內(nèi),死者親屬忌見客人。他們認為13是不吉利的兇數(shù),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事事處處忌諱。由此英美劇院里沒有13排13號,大廈樓層沒有13樓和13號房間,尤其忌諱13個人共進晚餐。他們還忌諱別人問及自己的收入和財產(chǎn)情況,忌諱問婦女婚否、年齡以及服飾價格等私事。雖然許多藏英禁忌習俗都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辯證地去看,禁忌的一面透露出藏族人對待生命的觀念,體現(xiàn)了一種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思想[6]。

      四、藏英節(jié)日習俗文化比較

      節(jié)日習俗是在節(jié)日里才會出現(xiàn)的風俗習慣,由于歷史、文化、社會背景不同, 各民族之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其風俗習慣也不相同。藏民族,他們受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動,以及苯教、藏傳佛教的深遠影響,因此藏族的節(jié)日習俗演繹至今具有非常濃厚的宗教色彩。藏族的節(jié)慶活動很多,大部分都與宗教有關,因為這些節(jié)日它本身就是由寺廟等宗教機構(gòu)主持舉辦的。對藏族人民來說,傳統(tǒng)節(jié)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jié)、望果節(jié)和雪頓節(jié)是最有規(guī)模、最具特色的。

      在藏族節(jié)日中藏歷新年是藏族人民最為重視和隆重的節(jié)日之一。藏歷年,藏語稱為“洛沙”從藏歷12月初開始人們便開始忙碌過年的相關事宜,家家戶戶培育青稞青苗,供于佛像的神龕之上,郁郁蔥蔥的青苗預示著來年的五谷豐登。12月中旬左右,各家紛紛用酥油、面粉和白糖揉在一起,炸“卡賽”也叫油果子的小吃。12月29日,是驅(qū)鬼節(jié),要把灶房打掃干凈,并在正中墻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徽”。藏歷年三十那天,每家都要準備一個叫“竹素琪瑪”的五谷斗,內(nèi)裝滿酥油、炒青稞粒、糌粑、人參果等食品,在斗里插上青稞苗,并準備一個用彩色酥油做的羊頭[7]。這一切都具有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diào)雨順、畜旺糧豐。藏歷大年初一,全家坐在一起共飲新年第一杯酥油茶,接著晚輩向長輩們敬獻哈達和青稞酒。初二開始,親朋好友互相串門拜年,城鄉(xiāng)唱藏戲、跳玄子和鍋莊舞,民間還有賽馬、射箭、角力等一系列娛樂活動。藏族有一個具有時令性的節(jié)日,那就是“沐浴節(jié)”。每一年藏歷的7月上旬,整個西藏農(nóng)牧區(qū),有一個群眾性洗沐活動,這便是藏族特有的沐浴節(jié),為期七天。西藏的沐浴節(jié)距今有七、八百年歷史了,據(jù)藏族民間說法,在沐浴節(jié)期間天空會出現(xiàn)“澄水星”,初秋之水被其光線照過均成藥水,有甘、涼、軟、清,飲不損喉,喝不傷腹的好處,經(jīng)過一周的沐浴,能洗去身上的污穢,增強身體抵抗力,能夠不生病不感冒,強筋健骨。所以在沐浴節(jié)的那七天里,你會看到在河邊到處都是沐浴的藏族人。藏民族的另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便是“雪頓節(jié)”,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 是“宴”之意,從字面解釋,“雪頓節(jié)”就是“吃酸奶的節(jié)日”。后來雪頓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慢慢變?yōu)橐圆貞虮硌轂橹?,故又稱其為“藏戲節(jié)”。在哪天藏族人會看藏戲表演,吃酸奶。除了藏歷新年、沐浴節(jié)和雪頓節(jié)外,藏族另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就是“望果節(jié)”。這是藏族人民慶祝豐收的節(jié)日,它迄今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望果是藏語的譯音,“望”藏語意為“田地”,“果”是“轉(zhuǎn)圈”,“望果”就是繞田間地頭轉(zhuǎn)圈巡禮。該節(jié)日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是在農(nóng)作物成熟之際舉行,故又稱為豐收節(jié)或豐登節(jié)?,F(xiàn)今過望果節(jié),男女老幼身著新裝,抬著用青稞和麥穗搭成的“豐登塔”,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乞求神靈保佑,獲得豐收。這天,人們不僅會賽馬、角力、射箭、唱歌、跳舞,而且還舉行豐盛的郊宴。

      與藏民族的節(jié)日風俗相比,英美國家的節(jié)日大多與基督教有關。在信奉基督教的地方,主要的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圣誕節(jié)(Christmas), 每年12月25日是他們最重要的日子,最初這個節(jié)日是慶賀耶穌(Jesus Christ) 的誕生?,F(xiàn)在,這是一個家庭團圓的節(jié)日,如今已成為在全世界影響最大的節(jié)日。傳說在那天,圣誕老人會駕駛著雪橇,從煙囪里進入到每一戶人家,并把圣誕禮物放進孩子們掛在床邊的長筒襪里。孩子們在圣誕節(jié)早晨醒來時會發(fā)現(xiàn)襪子里裝滿了禮物。當然,其實是孩子們的父母親等孩子們睡著后把禮物裝滿長筒襪的,所以圣誕節(jié)首先是孩子的節(jié)日。在圣誕節(jié)期間,人們在圣誕樹上掛滿禮物,在那天孩子們頭戴紅色的圣誕帽,親朋好友互贈圣誕卡和禮物,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唱圣誕歌,感謝上帝的恩賜,乞求來年幸福美滿。然后他們圍坐一起吃圣誕大餐,如:燒豬、火雞、圣誕布丁等。具有代表性的節(jié)日還有“復活節(jié)(Easter Day)”,是基督教徒紀念耶酥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又復活的宗教節(jié)日。復活節(jié)沒有固定的日期,通常為每一年春分后月圓時的第一個禮拜天。所以在那天,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主復活了(The Lord's risen)”,并且人們互贈彩蛋[8]。所以,復活節(jié)不僅是紀念耶穌的復活,而且還是象征著重生與希望,象征著人們對新生命降臨以及季節(jié)更替的喜悅。在每一年公歷的11月1日是西方傳統(tǒng) “鬼節(jié)”節(jié)即萬圣節(jié)(All Saints'Day /Hallowmas)。慶?;顒訌娜f圣節(jié)前夕(Halloween)即10月31日晚開始,孩子們會穿上奇裝異服,戴上面具,扮成神魔鬼怪模樣挨家挨戶收集榶果。人們提南瓜做的“杰克燈”或“南瓜燈”(Jack-o-lantern),舉行化妝狂歡會,寓意驅(qū)趕鬼怪。孩子們手提南瓜燈,挨家挨戶的在大門口大聲叫著“不請客就搗蛋(Trick or Treat)”,一般大人們都會打開門,拿出糖果給孩子們。說到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得不說“感恩節(jié)(Thanksgiving Day)”,這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jié)日。為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人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那天不論何種信仰、何種民族的美國人都會闔家團圓共同慶祝。感恩節(jié)原意是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現(xiàn)今感恩節(jié)也成為家人團聚的節(jié)日。在感恩節(jié)這一天,分別了一年的親人們會從天南海北歸來全家共聚一堂。感謝主給他們的恩賜,然后品嘗烤火雞、喝蘋果酒、吃南瓜餡的美食。

      藏英之間的節(jié)日習俗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宗教文化,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飲食內(nèi)容與不同的飲食文化。但是這些不同的節(jié)日習俗都體現(xiàn)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五、藏英婚禮習俗文化比較

      無論哪種習俗文化,婚姻都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是人生禮儀中的一項大禮,從此雙方家庭結(jié)成秦晉之好。然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在婚禮上的程序和風俗也是大不相同。

      藏族的婚禮程序一般分為求婚、訂婚、結(jié)婚三部曲。求婚是婚姻的第一個程序,男方一旦看中某個姑娘,便求取女方屬相、年齡和生辰八字,去寺廟卜算(藏語稱“帕孜”)。若屬相相符,男方便選擇一個吉日,帶著哈達、茶酒等禮物到女方家正式求婚。若雙方婚事敲定,那么雙方代表及證婚人便選個吉日一起擬定婚約。訂婚這天,男方要送給女方家中男女老少每人一條哈達和豐厚的禮物,還要送給女方父母養(yǎng)育女兒的“奶錢”。之后證人高聲朗讀婚約,念完后,證人當眾把兩家的家印蓋在婚書上,然后把婚書分別交給對方父親保管?;槠诙ㄏ潞?,就可以準備迎親了。女兒出嫁時,女方家要舉行送親儀禮,主要包括答謝親友、盛裝打扮、啟程禮儀三個方面[9]。兩個德高望重的婦女邊給新娘梳雙數(shù)的碎小細長的辮子邊用憂傷的調(diào)子唱起“瓦俄”(藏語,意為“新娘哭”)。男方的家人則手捧青稞酒在門口迎親。從下馬、進門到入廳,每次都得飲酒唱歌,新娘迎進門后,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要給一對新人獻哈達,高唱祝福歌。接下來是新人向佛像、父母獻哈達,感謝眾人。禮畢,新郎新娘入洞房,家人開始宴請賓客相互敬酒載歌,延續(xù)3天。

      英美國家的人認為,平等、互相尊重、保留隱私權是婚姻賴于生存的基礎。他們婚姻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是兩個相愛的人在教堂里神父的見證下立下愛的誓言,承諾無論生老病死、富貴與貧窮、彼此互相守護、不離不棄。整個婚禮大多莊嚴溫馨,簡約而浪漫。英美人士婚姻習俗與藏族人的婚姻習俗不同,英美人士大都是自由戀愛,婚禮前有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男方要向女方單膝跪地,拿出準備好的訂婚戒指向女方求婚。如若求婚成功,那接下來就可以著手準備婚禮了。傳統(tǒng)的西方婚禮要在教堂里神父的見證下舉行,婚禮當天,穿著白色婚紗的新娘,隨著婚禮進行曲的節(jié)奏,挽著她父親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親將她親手交到新郎手中,象征從此以后新娘將由新郎來守護[10]。然后新郎新娘在牧師的見證下互致結(jié)婚誓言、交換戒指、鮮花儀式、婚禮誦讀、簽寫婚約、宣告成婚,此時婚禮才具法律效力。儀式完后,一對新人及雙方親朋好友歡聚一起宴請親友,切蛋糕,然后新娘子“拋花球”,接到花球的女士喻意將很快成為新娘子。 新郎則是“拋襪圈”,接到襪圈的男士喻意將很快成為新郎哥,然后新人跳第一支舞。在婚宴結(jié)束后,新郎就會帶上新娘去度蜜月。

      六、結(jié) 語

      習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和信仰而產(chǎn)生的,當然了習俗中也有迷信和悲觀,然而習俗文化更多的是人們生活智慧的結(jié)晶。由于習俗文化在人們的頭腦中是根深蒂固的,是以,我們不難看出習俗文化的差異會阻礙人們進行跨文化交際。在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今天,跨文化交際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人們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習俗差異意識,避免在交際中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

      [1]柔薩爾. 英美文化與藏族文化對比[J]. 海外英語,2012年第3期,p207-208

      [2]《活佛轉(zhuǎn)世制度_百度百科》http://baike.so.com/doc/6034040-6247043.html

      [3]吳金桂. 中西宗教文化比較探[J]. 文化學刊,2010年第1期,p157-161

      [4]杜學增.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p210-213

      [5]凌立. 康巴藏族民俗文化[M]. 成都:四川出版集團,2012年,p385-399

      [6]王麗穎. 中西社交禁忌文化比較[J]. 理論界, 2007年第5期,p107-108

      [7]《藏歷年_百度百科》http://baike.so.com/doc/6097509-6310616.html

      [8]郭貴麗. 張立玉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差異[J]. 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年第8期,p56-58

      [9]華銳·東智. 天祝藏族婚禮習俗[J]. 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p110-112

      [10]李霖芳. 中西方習俗文化對比[D]. 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p14-15

      [責任編輯:林俊華]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Tibetan Customs

      DAI Chun

      代春,四川民族學院英語系講師。(四川康定,郵編:626001)

      G125

      A

      1674-8824(2016)04-0034-05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藏英習俗文化比較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6SB0254。)

      猜你喜歡
      習俗藏族民族
      我們的民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創(chuàng)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演變》《藏族少女》
      青年生活(2019年14期)2019-10-21 02:04:56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習俗
      處暑
      涿州市| 贵德县| 镇平县| 客服| 宝清县| 元谋县| 巴青县| 玉林市| 阳原县| 宜良县| 昆山市| 三明市| 嵊泗县| 海阳市| 象州县| 东乡| 蒲城县| 福清市| 女性| 公安县| 临海市| 贺兰县| 霍城县| 拉萨市| 孙吴县| 阳信县| 伽师县| 阿合奇县| 阿拉尔市| 徐州市| 东乡县| 吴江市| 枣庄市| 姜堰市| 维西| 西峡县| 襄樊市| 永修县| 怀柔区| 洛宁县| 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