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蓉
課堂教學詩意手法例談
■嚴蓉
詩意手法,是丁衛(wèi)軍課堂教學藝術的顯著特征之一,讓他的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雅約之美。丁衛(wèi)軍老師的詩意手法主要有改文為詩、依文作詩、以詩解文這三種表現(xiàn)方式。
詩意教學課堂
詩意手法,常常有一種超越文體樣式的沖擊力,升華了課堂的格調(diào)與品位。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顧之川博士指出:“以詩意的方式來感受體悟,歸納總結,不僅是一種獨辟蹊徑的課本處理方式,也是一種很符合語文學科性和語文教學特點的方式?!倍⌒l(wèi)軍老師的詩意手法主要表現(xiàn)為改文為詩、依文作詩、以詩解文三種方式。
朱自清的散文《春》寫得春光明媚,詩意潺潺。讀出詩意,是丁衛(wèi)軍這一節(jié)課設計的基本指向??次恼碌牡谌」?jié):“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鄙⑽牡脑娋洌±蠋熥髁肆硪环N排列: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散文的句子變成了整飭有致的詩行,朱自清散文中蘊藉的詩意立體地站在學生的眼前,學生的誦讀中涌動起無限詩情,不知不覺就走進了朱自清“春”的世界里。這是丁衛(wèi)軍老師對文本的獨特發(fā)現(xiàn),也就有了對課堂教學的詩意設計。
改文為詩,看似一個小小變動,其實蘊藏著教者的大智慧。這需要教者不斷歷練文本解讀的內(nèi)力,不斷打磨課堂設計的功力。文本的處理之功決定了課堂呈現(xiàn)的形態(tài)和質態(tài),也決定著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改文為詩,很好地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本文深處。
聚合文本元素,整合成詩,是丁衛(wèi)軍課堂詩意手法的又一特點。如何把文本或者課堂教學過程中零散的元素整合起來,是對教師的一大考驗。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很重視和學生對話之后的小結,表現(xiàn)為課堂整合的效度。依文作詩,是他常用的手法。
丁老師在執(zhí)教李森祥的小說《臺階》一文時,讓學生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把讀到的父親描畫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開放性,讓學生讀到了一個豐富的父親形象,但顯得零碎。丁老師自創(chuàng)了這樣一首小詩:
我的父親/你喜歡坐在臺階上遠望/你喜歡把那煙槍在青石板上敲得嘎嘎作響/我的父親啊/搖來搖去的柳樹枝總也搖不散你那專注的目光//我的父親/你那古銅色的臉/你那黃幾幾的腳板/我的父親啊/你把你的胸膛挺高一些吧//我的父親/你挺直的腰板為什么擔不起一擔水/你倔強的頭顱為什么埋在膝蓋里/我的父親啊/你滿掛著笑容/為什么在九級臺階筑起的鞭炮聲中尷尬//我的父親/我知道你的夢想/三級的臺階到了九級/我的父親啊/怎么了——你老了
詩歌的意象都是來自小說。用詩的形式再現(xiàn)小說人物形象,讓學生怦然心動。這個一輩子為臺階而拼搏的父親形象躍然在學生面前,那么真切地撥動了學生的心弦,真可謂匠心獨運。
《孔乙己》是初中語文的經(jīng)典篇目,大多教師處理得比較理性。丁老師用依文改寫的詩歌作為結課,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帶給學生悠遠綿長韻味——
你破舊的長衫/包裹著你怎樣的夢想/你端起的酒啊/映著你花白的頭發(fā)還有結著疤的臉//你不多的茴香豆/香了你的酒樂了鄰家孩子的笑/都忘了你叫什么名字/你只是描紅紙上的一個符號//為什么/有了你/咸亨酒店就有了快活的空氣/為什么/沒有了你/別人也就這么過//是誰打折了你的雙腿/秋風蕭瑟里/為什么/就是爬著/你也忘不了最后一碗酒/沒有人知道你去了哪里/49個銅板的記憶/也終于在粉板上抹掉//你的故事/也許注定是茶余飯后的笑料/魯迅含著淚/寫下了你/又留下了多少問號
因為洋溢的盎然詩意,孔乙己再一次站立在學生的面前,站立在學生的心里。這是對魯迅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結束了,但是孔乙己的叩問沒有結束,那一個大大的問號留在了學生的心里。這就是語文課堂的魅力。語文對孩子的滋養(yǎng)因為詩意而綿長久遠。
丁老師依文作詩的手法讓他的課堂多了一份撩動人心的美。丁老師執(zhí)教著名作家丁立梅的散文《愛到無力》。丁老師依文創(chuàng)作詩歌《愛到無力》,讓蒞臨現(xiàn)場的丁立梅深為感動,她說原來語文還可以這樣教,語文的課堂還可以這樣展現(xiàn)作品的另一種風貌,呈現(xiàn)別樣的韻味。
文本的解讀有多種視角。丁衛(wèi)軍以詩歌的形式解讀文本,在比較中凸顯文本自身的魅力。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被元代周德清譽為“秋思之祖”,王國維說是“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丁老師將《天凈沙·秋思》改為七言絕句《秋思》:枯藤老樹憩昏鴉/小橋流水暖人家/古道瘦馬西風勁/夕陽羈旅問天涯。學生在比讀中,感受到原曲的魅力。教學這一首元曲小令,丁老師的神來之筆還在于這一課的板書——《天凈沙·讀秋思》
意象畫面情感/動靜遠近渲染/凄涼凄苦斷腸/自主合作/誦讀想像體驗
這一仿寫之作,別有滋味,不僅概括原曲的內(nèi)容、主題、寫法,還教給孩子讀詩的基本方法,真是精妙之至。以詩解詩,以詩解課,丁老師將語文教師的學養(yǎng)和教學藝術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課堂與文本相得益彰,課堂境界大開。
以詩解文,不失為解讀文本的又一視角。丁老師強調(diào):這自然要根據(jù)文本本身的內(nèi)在特點而定,更重要的是要指向本文的核心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的需要。這樣的詩意手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走向內(nèi)在的豐富和詩意,是丁衛(wèi)軍老師簡約語文課堂的境界追求,也是語文課堂的內(nèi)在特質之一。詩意手法恰當而靈動的運用,讓丁衛(wèi)軍老師的課堂搖曳多姿,別有風味。詩意的芬芳必將明媚而美好學生的人生。
(作者為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實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