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說 『濕重』
很多人看中醫(yī),都會被給出“濕重”的診斷,特別是夏季。“濕重”是中醫(yī)特有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所謂濕,通俗地說,就是該排泄出去但是沒排泄出去的廢物;如果從西醫(yī)講,可能是脂肪,是血糖,是過高的血尿酸,甚至就是沒有及時排出去的水,都屬于濕的范圍。
之所以有濕,還是人體打掃垃圾的能力下降了:一種是相對的,這種人主要是吃進去的東西太多了,超過了垃圾清理能力;另一種就是絕對的,這種人未必吃太多油膩的或甜的食品,但是因為本身脾氣虛,清潔能力就差,稍微吃一點兒就停滯在身體里,就會生濕。也就是說,脾氣虛的人更容易濕重。
脾氣虛的人,可以經(jīng)常自己看看舌頭,一般情況是,舌質(zhì)胖,邊上有齒痕,這是氣虛的典型表現(xiàn),與此同時,他們的舌苔多是膩的、厚的,可以是白膩也可以是黃膩??傊坏┦悄佁驼f明身體有濕了,而這類人的濕是在氣虛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濕是標,虛是本。
一旦濕重,人會很容易疲勞,而且這種疲勞是身體沉重,包括頭部,也總是昏沉沉的,顯得很重,甚至覺得有個濕毛巾裹著頭部,這是中醫(yī)形容濕重時最典型的表現(xiàn),即所謂“頭重如裹”。如果在潮濕的夏天,這種感覺會更明顯。(見 《北京晨報》,文/佟彤)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