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寶章
編讀往來
樂為《金秋》鼓與呼
文/吳寶章
我既是《金秋》的忠實讀者,又是作者,也是發(fā)行員和藏刊者。我通過專門訂閱、長期研讀,深感《金秋》在全國20多種老年刊物中質量是上乘的。
我愛《金秋》,首先當好讀者(學生),對貴刊的內(nèi)容,我都精讀、細研,重點和精彩內(nèi)容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堅持記筆記的同時,還把刊物匯集合訂,精心保存。由于真正融入其中,收獲甚大。其次是當好通訊員(作者),充分發(fā)揮自己從事文史編研20多年且愛好寫稿的特長,近幾年來,先后為貴刊寫了《因分配毛主席像章惹“氣”生》《六本紅寶書》《受到賀龍元帥接見的民兵三姐妹》《將所有的子彈打光然后打死我》《“文革”中我家被貼白對聯(lián)》《512枚銅元黨費保存40年》等50余篇反映老年人口述的記憶與往事方面的稿件,一方面練了筆,一方面?zhèn)鬟f了信息。再是當好業(yè)余發(fā)行員,作為一名“四位一體”的忠實讀者、作者、發(fā)行員、藏刊者,我愛《金秋》,關注她的成長,擴大她的影響力,發(fā)揮自己早先在黨史部門工作過、聯(lián)系老同志面廣量大的特點,盡職盡責為《金秋》的宣傳與發(fā)行鼓與呼,進一步擴大《金秋》在山東的發(fā)行量。同時,當好藏刊者,對送達的刊物,做到了半年一匯集,放封面、寫目錄,全年統(tǒng)一裝訂。
屈指算來,我訂閱《金秋》已達5年,從沒更換過,更沒中斷過。在職時,單位上必訂,退下來后,在自己繼續(xù)訂閱的同時,還動員親朋好友訂閱《金秋》;到縣老年活動中心參加活動時,我有時會忘了帶隨身用品,但忘不了的是帶上一本《金秋》,像傳閱文件一樣,讓老同志們盡情地傳閱細看,從中學習知識、汲取營養(yǎng)。去年9月,我看到有兩位老同志閱看《金秋》著了迷,就積極向他們推薦,最終這些老同志都訂閱了《金秋》。大家對《金秋》內(nèi)容做到了“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活動間隙,大家相互交流,你一言、我一語,有說時事看點的,有說歷史事件的,也有談風云人物的,還有講健康和養(yǎng)生知識的?!督鹎铩方o大家?guī)砹藷o窮知識,也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更帶來了十足的精氣神,我們非常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