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宇橙 崔慧瑩
景海鵬:三飛太空
□ 鄧宇橙 崔慧瑩
今年10月17日,50歲的少將景海鵬與宇航員程冬一起進入太空。 一億中國人才可能有一名宇航員,景海鵬卻三飛太空,而且總飛行時間33天。這位從我省走出來的農(nóng)村娃,憑著自己不服輸?shù)膭蓬^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人們眼中的“航天英雄”。而英雄的背后則是鮮為人知動人故事。
當(dāng)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遨游時,景海鵬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把所有資料攤在地上,埋頭學(xué)了一遍又一遍。
1998年景海鵬和楊利偉一起入選宇航員大隊,當(dāng)中國人第一次飛向太空的機會擺在面前時,景海鵬卻落選了。
面對落選,景海鵬沒有任何怨言,他對同志們說:“我心里沒有其他情緒,只是確定,我身上一定還有做得不足夠完美的地方”。
2009年,剛剛執(zhí)行完“神九”飛行任務(wù)時的景海鵬,房間里又堆滿了各種資料,又開始了學(xué)習(xí)。彼時,他剛剛結(jié)束第二次太空之旅,成為中國首位二度飛天的宇航員。和他一起執(zhí)行完“神九”飛行任務(wù)的劉洋看到這一幕,覺得很詫異,奇怪的問:“你擺滿屋子書干嘛呢?”
景海鵬說:“準備下次飛行?!?/p>
劉洋又問:“可‘神十’任務(wù)我們按規(guī)定不能參加選拔呀?”
景海鵬則說:“那還有下次呢,還有‘神十一’‘神十二’呢?”
景海鵬說對了,“神十一”任務(wù)又落到了他的頭上。
當(dāng)景海鵬第二次飛天時,楊利偉曾這樣評價:“景海鵬這次又脫穎而出,一是因為他積極求戰(zhàn),二是他保持了很好的飛行狀態(tài)。他最大的特點是細心,不僅地面訓(xùn)練非常嚴謹,生活中也非常活躍?!?/p>
細心,是許多戰(zhàn)友對景海鵬的評價。這或許也是景海鵬三度飛天的重要原因。
和景海鵬一起執(zhí)行飛行任務(wù)的劉洋曾有過一些擔(dān)心,怕他去過一次太空,會對“神九”任務(wù)掉以輕心,但沒想到“他比我們還認真、細致”。
這次飛天,景海鵬和比他小12歲的陳冬搭檔,要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的組合體內(nèi)駐留30天。為了消磨這么長時間飛行的時光,景海鵬準備了幾十G的電影和歌曲。
景海鵬說:“我們沒有飛過那么長時間。要是在天上想吃羊肉泡饃了,怎么辦?”這顯然是一句玩笑話,但航天領(lǐng)域,每一個“第一次”都會面臨著巨大的風(fēng)險。
景海鵬深知,任何一點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給黨和國家造成巨大損失,他想到的不是鮮花、掌聲和榮譽,想的更多的是還沒有掌握哪些知識點、哪些技能,想的是如何補齊弱項。
景海鵬從不完美走向完美,他說:“人的一輩子就是由各個時期不同的夢想串聯(lián)起來,實現(xiàn)了一個目標,就必須定位下一個目標,這樣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實?!?/p>
景海鵬最初的夢想,是成為學(xué)?;@球隊的正式隊員。小學(xué)五年級的他,因為個子矮,只能做籃球隊的替補隊員,給正式隊員拎包。
那時候,景海鵬心里委屈極了。但他不服輸,借來一個籃球,籃球是癟的,籃筐是在自家土墻上用粉筆畫的,他不介意,沒日沒夜地練習(xí)。
努力終于迎來了機會。在一次關(guān)鍵比賽中的最后時刻,景海鵬替換受傷的主力,他一上場就迅速扭轉(zhuǎn)落后7分的局勢,還在最后時刻投出一記壓哨球,絕殺對方。從此,他就成為了籃球場上的主力,直到現(xiàn)在,他仍然是航天員中的籃球“鋼鐵前鋒”。
那場比賽之后,景海鵬去供銷社買東西,供銷社阿姨對他說:“你不就是那個‘海鷗五號’嗎?球打得好,不收錢!”。
“那就像是人生中的一個轉(zhuǎn)折”,景海鵬說,“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獎勵。那一刻讓我認識到,為了夢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夢想成真的感覺,原來這么好!”
夢想沒有停止。高三那年,景海鵬在報欄看到了一張照片——一名叫張海鵬的飛行員精神抖擻地站在一架戰(zhàn)斗機旁邊。海鵬,這個跟他同樣名字、神采飛揚的飛行員燃起他了對飛行的向往,他從此下定決心成為一名飛行員。
夢想?yún)s又一次遭到了挫折,第一次報考飛行員景海鵬落選了。但他怎么能服輸?“如果再考不上飛行員,我就不活了”, 他對父母撂下這句話后,用一年的拼命努力證明自己,如愿考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xué)。
游泳是飛行員的必備技能。在一次游泳考試前,中隊長認為景海鵬的動作達不到優(yōu)秀水平,簡單介紹游泳動作后,他讓景海鵬自行練習(xí)。結(jié)果,景海鵬在考試時候,一口氣游了200米。一天之前還不太會游泳的他,一夜之間就達到了優(yōu)秀。景海鵬也由此獲得了入伍以來第一個嘉獎。
景海鵬的妹妹景艷芳說:“哥哥雖然性格內(nèi)向,但很倔強,凡事不服輸,認準的事不達目的絕不罷休?!?/p>
經(jīng)過不懈努力,景海鵬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飛行員。后來,部隊要在飛行員中招一批宇航員,景海鵬成了第一批入選者。從此,飛天成為了景海鵬的又一個夢想。
與景海鵬搭檔一起進入太空的陳冬說:“我們進入乘組后,每天工作訓(xùn)練的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遠遠超過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這是在說,他和景海鵬已經(jīng)配合得很默契。但同時也在說明,作為宇航員,注定和家人聚散離多。
宇航員也注定不能過上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
宇航員是國家的特殊人才,居住地周圍有電視監(jiān)視器,有流動哨,出門有專人護送,外出執(zhí)行任務(wù),則必須坐火車軟臥包廂,還有警衛(wèi)跟隨。
至于回家探親,則必須經(jīng)總裝備部有關(guān)部門批準?;丶仪埃€要先通知公安部,再通知當(dāng)?shù)毓矎d,一級一級通知,直到所在街道派出所。當(dāng)?shù)毓膊块T接到通知后,“便衣警車”日夜守護。
景海鵬和其他宇航員一樣很少回家,從入伍到2012年這27年間,景海鵬只回過4次家,累計超不過20天。
他的妹妹景艷芳說,很理解哥哥的工作,他在單位打電話會被監(jiān)控,因此只有休息日通過短信與家里保持聯(lián)系。他也常會給弟弟妹妹們發(fā)短信“你們辛苦了”。
家人也擔(dān)心他。母親王珍玲說:“海鵬在天上,我也惦記他吃得好不好,睡得怎么樣,安不安全?!?/p>
“神九”任務(wù)結(jié)束,景海鵬終于回了一次家,卻發(fā)現(xiàn)從不戴眼鏡的母親出門后戴上了一副墨鏡。原來母親曾到北京做白內(nèi)障手術(shù),弟弟怕影響他訓(xùn)練就沒告他。他得知后,一邊“責(zé)罵”弟弟,一邊“狠狠地”哭了一場。
景海鵬很難抽出時間陪妻兒。2008年出征“神七”時天地通話,兒子想讓父親回到地球后為他過一次生日。景海鵬說“我一口答應(yīng)了。后來生日到了,我還在隔離期,食言了?!?/p>
50歲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景海鵬又一次飛向太空。景海鵬說:“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家人的一半”。景海鵬最喜歡唱的三首歌是:《母親》《妻子》和《父親》。
他也想成為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責(zé)編:郭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