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
生產(chǎn)生活中商品的標簽往往隱含著豐富的化學信息,中考中常以這些標簽為載體,從化學學科的角度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能利用標簽中的化學信息和已有的化學知識進行解題,從而考查同學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及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考查化學用語
這類試題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以前對化學用語考查的生硬的模式。它結合了其他相關的化學知識(如溶液的組成、物質的用途等)進行考核,情意親切,方式新穎,綜合性較強。
圖1例1(2015年江西)根據(jù)圖1某牙膏商標上的部分文字,用正確的化學用語填空:
(1)圖中一種金屬元素的符號。
(2)二氧化硅的化學式。
(3)n個硝酸根離子的符號。
解析(1)根據(jù)圖示可知,金屬元素有鉀元素和鈉元素,元素符號分別是K、Na。(2)寫氧化物的化學式時,一般把氧的元素符號寫在右方,把另一種元素符號寫在左方,并在每種元素符號的右下角標明原子個數(shù),原子個數(shù)是1時,省略不寫,故二氧化硅的化學式為SiO2。(3)硝酸根離子符號為NO-3,在離子符號前加相應數(shù)字表示離子的個數(shù),因此n個硝酸根離子為nNO-3。
答案:
(1)K(或Na)(2)SiO2(3)nNO-3
二、考查化學與社會生活
這類試題緊密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或藥品的標簽,充分體現(xiàn)了化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讓學生通過試題進一步體會學習化學的有用性和實用性。
例2(2015年雅安)某方便面的營養(yǎng)成分表如表1(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表1
(1)表中“鈉”是指(填序號)。
A.離子 B.分子 C.元素 D.單質
(2)方便面中含的營養(yǎng)素有種。
(3)方便面中使用的食鹽可以是加碘鹽,人體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填“甲狀腺腫大”或“骨質疏松”)。
(4)若小明用天然氣煮方便面,請問天然氣主要成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5)若用漏勺撈煮好的方便面,與化學基本操作中的原理相似。
(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食用食鹽不超過6 g。假設小明某天吃了100 g該方便面,相當于吃了食鹽g(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解析(1)食品中常以元素的質量來表各元素的含量,故選C。(2)觀察表1可知,方便面的營養(yǎng)成分有:能量、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3)人體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狀腺腫大。(4)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用漏勺撈方便面,能將方便面和水分開,與化學基本操作中的過濾原理相似。(6)食鹽的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2323+35.5×100%≈39.3%,2530毫克=2.53克,2.53克÷39.3%≈6.4克。
答案:(1)C (2)4 (3)甲狀腺腫大
(4)CH4+2O2點燃CO2+2H2O(5)過濾(6)6.4
三、考查科學探究
這類試題利用有的標簽破壞、破損不全,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對其進行猜想、推測、探究??碱}自然、靈活。
圖2例3(2015年甘南州)某興趣小組利用氯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進行實驗時,發(fā)現(xiàn)該試劑未蓋瓶蓋且標簽破損(如圖2),于是決定對該瓶溶液進行實驗探究。請?zhí)顚懴铝锌崭瘢?/p>
【提出問題】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閱資料】碳酸鈉溶液顯堿性。
【實驗推斷】(1)甲同學進行了①、②實驗,請完善該實驗的現(xiàn)象、結論及解釋: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及解釋①取樣品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該溶液不可能是溶液,理由是②另取樣品滴加稀鹽酸有產(chǎn)生該溶液是碳酸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乙同學認為甲同學實驗②的結論不準確,理由是。
(3)小組同學討論后一致認為還需要進行如下實驗:
【繼續(xù)探究】另取樣品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產(chǎn)生,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
【實驗結論】該溶液的溶質有;該試劑瓶標簽上的物質的化學式為。
解析【實驗推斷】(1)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所以,該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鈉溶液;若有碳酸鈉存在,滴加鹽酸,發(fā)生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氣泡產(chǎn)生。(2)因為該試劑是敞口放置于空氣中,若是氫氧化鈉可能會和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變質生成部分碳酸鈉,故甲同學結論不正確。(3)【繼續(xù)探究】要證明原來是氫氧化鈉,可先加過量氯化鋇或氯化鈣溶液溶液除盡碳酸根,再用酚酞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所以,另取樣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2-3,避免其對OH-檢驗造成干擾;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實驗結論】因為滴加氯化鋇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且滴加酚酞變紅色,說明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該試劑是由NaOH溶液變質得到,試劑瓶標簽上的物質是氫氧化鈉。
答案:【實驗推斷】(1)①NaCl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②氣體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OH溶液變質后滴加稀鹽酸也會產(chǎn)生氣體
(3)【繼續(xù)探究】白色沉淀除去Na2CO3防止干擾
【實驗結論】NaOH和Na2CO3NaOH
四、考查化學計算
這類試題主要利用很多物質的標簽中通常具有物質的組成以及純度、含量(質量)、質量分數(shù)等數(shù)字信息,要求學生應用此信息進行相關的計算。這種試題的關鍵是要找準標簽中的數(shù)字信息才能進行正確計算。
圖3例4(2015年南昌)為測定某氮肥中硫酸銨的純度(即質量分數(shù))是否與圖3標簽相符合,小林取15 g該氮肥樣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烘干,測得沉淀質量為23.3 g。試通過計算確定該氮肥中硫酸銨的純度是否與標簽相符。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2SO4+BaCl2BaSO4↓+2NH4Cl,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參加反應】
解析由題目可知生成的沉淀就是硫酸鋇沉淀,而要判定標簽是否屬實,只要將樣品中硫酸銨質量分數(shù)計算出并與標簽中純度相比較就可以得知。設樣品中(NH4)2SO4質量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