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薇, 陳玉林, 陳慧琴, 黃 卉
(東南大學 成賢學院 電子工程系, 江蘇 南京 210088)
應用型本科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初探
黃麗薇, 陳玉林, 陳慧琴, 黃 卉
(東南大學 成賢學院 電子工程系, 江蘇 南京 210088)
本文從國內(nèi)外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研究出發(fā),遵循應用型本科教學有效性的評價原則,從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能力、教學模式和教學有效性方面制定“教師教”有效評價指標體系,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益方面制定“學生學”有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jù)課程性質(zhì)、理論與實驗差別、實驗與編程特點,建立平時表現(xiàn)、操作能力與期末考試多維度有效考核結合的專業(yè)課程評分標準。
應用型本科;有效教學;評價標準
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人才培養(yǎng)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要求。評判應用型本科的教學是否有效,需要依據(jù)一定的評價標準。高等教育界對于有效教學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對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探討并不多。目前,應用型本科的教學有效性,缺乏可以依據(jù)的評價準則。
國外對于有效教學的標準研究起步較早。
美國基礎教育有兩個影響力較大的有效教學標準,一個是美國羅蘭·薩伯的有效教學五條評價標準,分為“師生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活動”、“在課程實踐中發(fā)展學習者的語言實踐能力”、“把教學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教學生復雜的思維技巧”和“通過會話進行教學”。每條標準均有具體的指標,以揭示行動的要素和對教學產(chǎn)生的作用[1]。另一個是夏洛特提出的“專業(yè)實踐構成框架”,分為“計劃與準備”、“教學環(huán)境”、“教學”和“專業(yè)職責”,每個要素分不合格、基本合格、熟練和優(yōu)秀四個層次[2]。
英國政府頒布《績效管理的教師評價制度》以評價教師的有效教學,提出了“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具備學科素養(yǎng)”、“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激勵組織學生”、“全面評價學生專業(yè)”、“學生取得學習成果”、“有效利用時間和資源”、“有效利用家庭作業(yè)強化學習”等八個維度的標準[3]。
國內(nèi)基礎教育在新課改前,對于有效教學有兩種評價標準:“在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教學任務量越多,教學就越有效”;“學生考試成績越好、升學率越高就越有效”。這兩種評價標準產(chǎn)生的背景為應試教育,有片面性。新課改后,學者研究的有效教學評價標準關注點更寬,內(nèi)容更具體,如學者關文信提出有效教學評價的五條標準:“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用教學目標引領學生發(fā)展”、“學生主動參與”、“重視學習策略的教學”、“突出創(chuàng)新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等[4]。孫亞玲建議有效教學標準采取兩級水平結構,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能力”、“教學反饋”和“教學組織與管理”等五項一級標準,每項一級標準下面分設五至六個二級指標[3]。
縱觀國內(nèi)外的有效教學評價標準,有如下特點:①注重對教師行為的評價;②注重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進行評價;③評價集中在基礎教育領域。
上述的教學評價標準針對的是基礎教育領域,評價內(nèi)容著重關注教師的教,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評價標準制定有一定的啟示。
應用型本科的有效教學有特定的涵義,其評價標準需要遵循一些原則:①評價重心上,知識為輔、能力為主;②評價內(nèi)容上,不僅關注教師的教,更需關注學生的學;③評價方法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統(tǒng)一,重視可操作性;④評價模式上,評價主體多元化。
3.1 “教師教”的有效評價
評價應用型本科“教師教”的有效性,可以從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能力、教學模式和教學有效性五個方面著手,考查教師在理論與應用、知識與能力、內(nèi)容科學性、實踐性、前沿性、教學基本功、項目運用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教學情況[5]。具體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應用型本科“教師教”的有效評價指標表
表上所示,一級指標滿分總共100分,按二級指標考核,有二個極端:全獲優(yōu)者滿分為100,全獲差者總分為40。
3.2 “學生學”的有效評價
評價應用型本科“學生學”的有效性,可以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益五個方面著手,考查學生在教學紀律遵守、課堂內(nèi)外活動、知識與能力獲取等方面的情況。具體評價指標如表2所示。
和表1相似,表2的指標滿分總共100分,在極端情況下,全獲優(yōu)者滿分100分,全獲差者總分為40分。
表2 應用型本科“學生學”的有效評價指標表
3.3 學生課程學習的有效評價
電信專業(yè)的課程主要分為原理和應用兩類。大部分課程由理論環(huán)節(jié)和實驗環(huán)節(jié)組成。實驗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內(nèi)容不同,又分為電類實驗和編程實驗。專業(yè)教師需要根據(jù)各類課程的特點,合理劃分考核項目,才能有效評價學生對于某門課程的掌握程度。
為了對課程學習進行有效評價,我們建立了按平時表現(xiàn)、操作能力與期末考試多維度考核相結合的評分表。在表中,合理確定各考核項目的比例。細化平時分指標,彌補傳統(tǒng)的平時成績評定缺乏客觀依據(jù)、主觀隨意性較大的缺點,敦促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的學習有效性。制定操作分指標,將電類實驗類和編程類課程成績分別按具體指標劃分,強化過程考核、環(huán)節(jié)考核。根據(jù)原理類或應用類課程差別,選擇不同的期末考試模式,原理類課程減少識記性知識考核,增加簡單應用與綜合應用考核,應用類課程取消筆試,以項目成果考核。具體評分標準如表3所示。
本文從研究比較國內(nèi)外有效教學評價標準出發(fā),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特點,探索應用型本科的有效教學評價標準。遵循應用型本科的評價原則,構建了我院電信專業(yè)的有效教學評價標準,制定“教師教”有效評價指標體系表、“學生學”有效評價指標體系表、專業(yè)課程評分表等,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其他專業(yè)的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
表3 應用型本科專業(yè)課程評分表
[1] 楊學良.有效教學的標準和評價策略[J]. 太原:教學與管理,2007,(1):62-63.
[2] 許華瓊.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及實施策略[J]. 太原:教學與管理,2010,(8):3-5.
[3] 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4] 關文信.有效教學評價標準新探[J]. 天津: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6,7(4):23-26.
[5] 范蔚.“師生共進”的有效教學評價標準建構[J].太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19):57-60.
Research of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Criter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HUANG Li-wei, CHEN Yu-lin, CHEN Hui-qin, HUANG Hui
(DepartmentofElectronicEngineering,ChengxianCollegeof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0088,China)
On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criterion,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from teaching idea,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formulates effective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teachers' teaching; from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ability ,learning efficiency, learning effect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formulates effective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students' study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natu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ory and experim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periment and programming this paper also establishes professional course assessment combined with multi-dimensional effective evaluation performance of ordinary times, operation ability and the final exam.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criterion
2016-05-27;
2016-07-18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5SJD027);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教改項目(yjg1506)
黃麗薇(1982-),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教學研究,E-mail:liwei8203@163.com
G645
A
1008-0686(2016)04-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