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品讀 編者讀者
“千金作文”評委點評
孫智正(浙江嵊州人,現(xiàn)居北京。出版長篇小說《青少年》《南方》等,拍攝電影作品《殺手》《90分鐘》等):這篇看的時候有點驚恐,讓人想起日本的恐怖小說。當(dāng)然,一直覺得這篇作文寫的應(yīng)該是“好人好事”,不會出現(xiàn)“鬼”什么的吧……看到后來,果然是作者的“分身”給自己“打電話”。
作者設(shè)置了一個“?!?,吸引人看下去,把這個很容易寫得平常的題材處理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作文要寫得好,其實沒有太多秘訣,說起來就是多看、多寫和多想。多看的話,就是各種類型的文學(xué)作品,比如奇幻小說、偵探小說、科幻小說、愛情小說等,都可以看看,開拓眼界,吸取里面的養(yǎng)分,為我所用。
我看《來電顯示》,就覺得作者吸取了偵探小說、恐怖小說等的敘述技巧,使這篇作文具有了小說的“氣質(zhì)”。(選《來電顯示》)
夢天嵐(詩人、編輯。出版長詩《神秘園》、短詩集《羞于說出》《那鎮(zhèn)》、散文集《屋檐三境》等?,F(xiàn)為《詩品》副主編):《驚險57分鐘》寫困梯事件,文中的驚嘆號用得比較多,小作者也在盡力借助受困時的情緒來渲染這種驚險,屬“外放型”,但說得太滿,控制力不夠,這樣反而削弱了文章本身的力量?!秮黼婏@示》構(gòu)思巧妙,說明作者在寫的時候是花了心思的,而且很有效,讓人出乎意料,這一點很難得。而《爸爸回家前》這篇文章的敘述是立體的。作者將一個“等待”的場景寫得很到位,筆墨簡潔傳神,通過人物的言語、動作、表情等生活化的細(xì)節(jié)來呈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尤其是對媽媽的觀察和描寫,讓一個看似“兇悍”,實則內(nèi)心柔軟、體貼的女性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以“孤燈下,她微弓的背影,有些落寞……”結(jié)尾,作者沒有發(fā)表任何多余的議論,而她真正想說的話,其實在“題記”里面已經(jīng)說了。這樣的處理很巧妙,情感上的控制也恰到好處,既達(dá)到了自己的目的,又給整篇文章留有回味的空間,張力十足。通過對《來電顯示》與《爸爸回家前》的反復(fù)比較,我最后還是選擇曹丹的《爸爸回家前》。(選《爸爸回家前》)
馮與藍(lán)(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長篇兒童小說《跑啊跑的程千里》、短篇小說集《不讓一個南瓜掉隊》等):這次的三篇作文風(fēng)格迥異,都具有鮮明的特點?!扼@險57分鐘》側(cè)重描述人物心理;《來電顯示》有懸念,有布局,結(jié)構(gòu)較為新穎;《爸爸回家前》的時間背景很值得玩味——在這個特殊時間段里,家里四口人的言行仿佛被曝光在了探照燈下,讓人有觀看“真人秀”的感覺。如果從語言描寫的準(zhǔn)確性和對情感表達(dá)的控制力兩方面考慮,《爸爸回家前》更勝一籌。作者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無意識行為有獨到的理解,“我不自覺地將手中的柚子皮啃了又啃”“媽媽一邊摳手指甲一邊督促”,妹妹“脫下來的臭襪子,被隨手丟在地上,像兩只耷拉下來的狗耳朵”……這些日?,嵥椋陲椓私箲]——爸爸沒有回家。作為焦慮中心的媽媽,時而心不在焉,時而自言自語,情緒起伏,難以自控。作者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十分貼切傳神,沒什么閑筆,尤其在寫媽媽的情緒時,作者控制了自己的情感,暗示這樣的場景已成為某種“常態(tài)”。隱伏在五口之家底下的暗流和危機,似乎呼之欲出,卻只在結(jié)尾處點到為止,這種分寸感也讓文章更有余味。(選《爸爸回家前》)
史金霞(全國知名教育專家、著名語文教師,現(xiàn)任教于江蘇蘇州市星海實驗中學(xué)。出版《不拘一格教語文》《重建師生關(guān)系》等教育教學(xué)專著):說實話,在讀前兩篇文章的時候,我甚至都在想是不是這次“千金作文”評選,我要選擇“空出”了。因為,前兩篇文章,都有明顯的缺憾。
第一篇題為《驚險57分鐘》,而內(nèi)容給人感覺驚險不過5分鐘。本文作者在提煉生活的能力上,還需要多加練習(xí)——換句話說,此文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第二篇《來電顯示》,構(gòu)思上的確匠心獨運,然而作者的功力尚不足以駕馭這種方法。當(dāng)然,我看到了于晴同學(xué)的潛力,建議她多讀讀馬爾克斯的小說,我猜她一定會很喜歡的。
于是,我看到了第三篇。
眼前一亮!
這篇習(xí)作情感飽滿,語言生動、活潑、幽默,技法嫻熟而不乏童真……我一口氣列出這么多詞,而且還有省略號!我太喜歡這篇文章了!將此文與前面兩篇比較,小作者會提煉生活,會刻畫人物,會營造意境,布局謀篇嚴(yán)謹(jǐn)流暢——“千金作文”,當(dāng)之無愧?。ㄟx《爸爸回家前》)
魏斌(詩人、編輯。發(fā)表作品百余萬字,出版詩集《我看見雪花的翅膀》。湖南省優(yōu)秀中青年期刊出版工作者、湖南省雙十佳期刊編輯):三文讀罷,最喜歡的是《爸爸回家前》。就像在看一幕充滿生活氣息的情景?。汉涞亩?,溫暖的家中,媽媽和三個孩子等著爸爸回家……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展示著一個個片段,細(xì)致而傳神,再現(xiàn)了家庭中常見、生動而溫馨的種種細(xì)節(jié),畫面感很強。本“情景劇”的女主角——“媽媽”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作者通過細(xì)節(jié)描寫,把媽媽的情緒變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無奈到焦急,從焦急到落寞,刻畫出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善良母親形象,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⒁庥^察生活中看似瑣碎的細(xì)節(jié),用心感受細(xì)節(jié)背后的情感與情緒,方能在寫作時信手拈來。(選《爸爸回家前》)
彭劍斌(青年小說家。出版小說集《我去錢德勒威爾參加舞會》):《爸爸回家前》的優(yōu)點較之其他兩篇比較明顯:它很老練卻不老氣,它很詼諧卻不油滑,它很細(xì)膩卻不膩歪。不過這篇的好,還不僅于此。比如第一句,交代了惡劣的天氣,暗示了緊張的氛圍,但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氣氛便開始朝著“喜劇”的方向發(fā)展了,讓人讀著讀著就忘了這是一個多么叫人揪心的夜晚——一直到后文中,爸爸的電話接通之后,對話中出現(xiàn)了“騎摩托”“喝酒”,敏銳的讀者才真正意識到,爸爸的處境的確會令媽媽不安。媽媽的表現(xiàn)是全文的亮點,這是顯而易見的,而藏得比較深的,是“我”的表現(xiàn)?!拔摇痹谖闹惺窃鯓右粋€角色呢?在整個現(xiàn)場里面,“我”是看得最多、想得最多的那位。“我”不僅注意到了爸爸令人擔(dān)憂的處境,也察覺到媽媽的不安與緊張,以及她對這些的掩飾。同時,作為家里的老大,“我”也體諒著年幼的弟弟、妹妹“沒心沒肺”,對正在發(fā)生的一切視若無睹。我還特別喜歡文中一些“無聊”的小細(xì)節(jié):“我”啃柚子皮、媽媽摳指甲、妹妹的臭襪子,都點到了人物的心理層面,然而指向則不是那么明確,這樣反而擺脫了臉譜化描寫之嫌,因其不可捉摸而顯得更加真實可貴。同樣可貴的,還有媽媽和“我”眼睛對視的那一瞬間,“我”感覺到了“尷尬”,卻沒有說穿這尷尬到底是什么,留給讀者自己去猜想、體味。(選《爸爸回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