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勇
(廣東省核工業(yè)地質(zhì)局二九三大隊廣東廣州510800)
復合土釘支護在淤泥質(zhì)土基坑中應用
■吳毅勇
(廣東省核工業(yè)地質(zhì)局二九三大隊廣東廣州510800)
如何既經(jīng)濟又安全可靠地支護淤泥質(zhì)土基坑成為巖土工程界一個關鍵而又迫切的問題。通過工程實例介紹了雙排攪拌樁+鋼管樁+土釘?shù)膹秃贤玲斨ёo技術在淤泥質(zhì)土基坑支護工程中的設計、施工及監(jiān)測,效果比較理想,達到了對周邊建筑物影響小,基坑位移小、穩(wěn)定、安全,工程費用相對較低等目的,值得軟弱土地基基坑支護工程借鑒推廣。
復合土釘支護淤泥質(zhì)土基坑
擬建的某商業(yè)大廈位于廣州市白云區(qū)景泰街大金鐘路柯子嶺路段西側(cè),場地四周均為民居,樓高4~9層不等,距離基坑較近,最近距離為距基坑邊約6.0m。建筑物主體建筑9層,地下室1層,該基坑形狀為近似梯形?;用娣e約4802m2,基坑周長約300.00m。最大基坑開挖深度為4.4m,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
1.1工程地質(zhì)條件
依《商業(yè)大廈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的內(nèi)容,場地內(nèi)巖土層自上而下主要由填土、粉質(zhì)黏土、淤泥質(zhì)土、粉砂、粉質(zhì)黏土、粗砂、(含炭)粉質(zhì)黏土、中~微風化灰?guī)r組成。淤泥質(zhì)土頂板埋深2.00~6.20m,層厚0.80~6.20m。粗砂層頂板埋深3.50~12.00m,層厚0.70~7.00m??伤堋菜軤顨埛e土的埋深為8.00~22.00m。微風化巖面埋深為21.36~53.40m。場地地下水主要為砂層的孔隙潛水,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影響,其中粗砂層透水性強,富水性好,鉆孔水位深度為0.26~3.21m。地下水埋藏淺,水量豐富。
1.2土層對基坑開挖的影響
(1)淤泥質(zhì)土:分布在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nèi)或基坑底,其蠕動性大,穩(wěn)定性極差,是影響基坑穩(wěn)定性的不良土層。
(2)砂層:是主要的含水層,透水性強,容易造成涌水或砂細粒流失。
(3)各土層的力學參數(shù)表如表1。
根據(jù)工程地質(zhì)條件及其對基坑開挖的影響,按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等規(guī)范的有關要求,有如下幾種方案可選擇:
(1)該基坑支護若采用鉆孔樁加止水樁,技術上是非常可行的,但施工費用大,施工周期長。
(2)該基坑支護若采用止水樁與錨桿或土釘,由于淤泥質(zhì)土層較厚,粗砂富水性好,這種方法擋土功能達不到要求,在技術要求上是不理想的。
(3)該基坑支護若采用雙排止水樁,并在止水樁內(nèi)增加一排鋼管樁,并在鋼管內(nèi)灌注水泥砂漿,組成擋土止水樁,適當?shù)牡胤皆黾油玲?。其中鋼管樁大大增強了止水樁的抗剪及抗滑移能力。這樣既能起到了擋土作用,同時又起到止水,防止砂土流失的帷幕作用,且施工費用小,施工周期短。
以上方案中2.3施工費用小,施工周期短,而且技術可行。因此該基坑支護選擇雙排止水樁及樁內(nèi)增加鋼管樁+土釘?shù)姆桨浮?/p>
根據(jù)場地工程地質(zhì)及基坑周邊環(huán)境條件,從安全、可靠、經(jīng)濟出發(fā),選擇雙排止水樁及樁內(nèi)增加一排鋼管樁+土釘?shù)募夹g組合型式進行支護。擋土止水樁采用水泥土攪拌樁。施工階段圍護結構的最大變形控制在50mm(周邊建筑物地段為25mm)以內(nèi)。周圍地面沉降變形控制在40mm(周邊建筑物地段為15mm)以內(nèi),圍護結構僅作為基坑施工的臨時支護結構,基坑開挖后暴露時間為一年。
基坑支護設計計算所需參數(shù)可參考表1“土層力學計算參數(shù)表”。
(1)泥土攪拌樁,使樁體相互搭接形成的水泥土墻。攪拌樁直徑φ500mm,橫向搭接寬度100mm,樁中心距400mm;縱向搭接寬度150mm,樁中心距350mm。每延米水泥用量不少于60kg,水泥摻入比大于15%,水泥土抗壓強度為0.3~1.0MPa,水灰比0.5~0.6。攪拌樁長需穿過砂層并進入不透水層,預估樁長約10.0~15.0m。預計施工攪拌樁約1700支,約17000m。
(2)鋼管樁為φ114,壁厚3.0mm,樁間距0.80m,樁長8.0m,充填M15水泥漿。預計施工鋼管樁約375支。
(3)土釘為φ48厚3.5mm鋼管,長度為6.0~8.0m,設置2~3排,水平間距0.80m,傾角15°。
(4)基坑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其基坑重要性系數(shù)γ=1.0。內(nèi)側(cè)降水最終深度-5.50m。地下室頂板±0.00m(相對標高),相應絕對標高24.90m;基坑底板-5.00m(相對標高),相應的絕對標高19.90m;自然地面絕對標高23.01~24.26m。超載個數(shù)1個,超載值20.00kPa。
4.1施工前準備工作
施工前按總平面圖的規(guī)劃,在一定的距離布點,組成測量控制網(wǎng),各控制點均應為永久性的坐標樁和水平基準點樁。測量放線完畢后,所布控制點、基準點應以書面形式報監(jiān)理復核,復核無誤后方可使用。
沿樁中心線樁徑范圍內(nèi)進行地下排障,開挖深度為-1.5m,把地下障礙物清除,壓實回填后留1.5×1.5m的施工導槽,以作攪拌樁施工過程中的排漿溝。
掌握氣象資料,以便綜合組織全過程的均衡施工,制定雨季的施工措施。進行勘察場地,尤其要掌握好地下管線、地下水位等資料。
宜先做工藝性試樁,以確定各項施工技術參數(shù),如鉆進深度、輸漿量、水灰比、摻入量、攪拌軸轉(zhuǎn)速和提升速度等。
漿液的配制用料為PC?3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0.5,拌和時間不得少于3分鐘,防止離析。
4.2樁機施工
施工前準備工作完成后,進行樁機施工,攪拌樁實行4攪4拌。
4.2.1樁機就位
深層攪拌機到達指定樁位,雙向垂直度控制對中。調(diào)整機身,使設備保持水平,攪拌軸呈垂直狀態(tài)。
用線錘隨時檢查攪拌機的垂直度,傾斜度不得超過1.0%;嚴格控制放線和樁機對中等誤差,保證樁位偏差不大于5cm;及時檢查和焊接攪拌鉆頭,確保攪拌樁樁徑偏差小于4%。
4.2.2成樁
成樁要控制攪拌樁機的提升速度和攪拌次數(shù),鉆進下沉時可用快檔,提升時必須用慢檔:其提升、下降速度為≤1.2m/min;并控制注漿量,保證攪拌均勻,同時泵送必須連續(xù)。
(1)噴漿攪拌下沉:按設計確定的配合比配制水泥漿,用輸漿膠管將漿泵與攪拌樁機接通,啟動注漿泵,攪拌鉆頭出漿后,啟動電機,使攪拌機沿導向架攪拌切土下沉,下沉速度可由電機的電流監(jiān)測表控制噴漿,工作電流不應大于額定值。在攪拌下沉同時開始送漿。
(2)噴漿攪拌提升:深層攪拌機噴漿下沉到設計深度后,并停留孔底攪拌噴漿30秒后,將攪拌頭自樁端反轉(zhuǎn)勻速提升攪拌,并噴入水泥漿液,直至設計樁頂高程。
(3)重復攪拌下沉至設計深度:第二次噴漿攪拌下沉至設計深度。
(4)重復噴漿攪拌提升至孔口:再次噴漿攪拌提升到設計樁頂高程。關閉灰漿泵,貯料坑或罐中的水泥漿應恰好排空。
為保證樁端施工質(zhì)量,應樁座底噴漿30秒以上,使?jié){液完全到達樁底,然后再均勻攪拌提升,到達樁頂設計標高時,攪拌數(shù)秒,保證樁頭均勻密實。
施工時因故停漿,宜將攪拌軸下沉至停漿點以下0.5m,等恢復供漿時間再噴漿提升,若停機超過1h,為防止?jié){液結硬堵管,宜先拆卸輸漿管路,妥為清洗。
4.2.3移位至下一根樁
攪拌樁機移位到下一根樁,重復以上工序,完成下一根樁施工。盡量采用沿攪拌樁軸線縱向走機,各樁之間的搭接時間不應超過24h,如因故超過上述時間,與第二根無法搭接,應在外排樁外側(cè)交接縫處采取補樁及注漿等措施。
4.2.4關閉攪拌機,清洗
成樁若暫不施工,需及時在貯料罐中注入適量清水,開啟灰漿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殘存的水泥漿,直到基本干凈。所有的施工參數(shù)都派專人記錄,其中深度記錄誤差不應大于10mm,時間記錄允許誤差5s。
4.3鋼管樁施工
攪拌樁施工完成1周以后進行鋼管樁施工。
(1)放線點:沿基坑周邊攪拌樁內(nèi)側(cè)樁中心位置縱向每隔0.80m布置一支鋼管樁點。
(2)成孔:采用XY-100A鉆機鉆進成孔,孔徑φ130mm。
(3)放置鋼管:清理孔內(nèi)沉渣后放置長度8.00m鋼花管(由φ114mm厚3.0mm鋼管加工而成)。
(4)壓漿充填:將注漿導管放置鋼花管孔底,然后壓注水泥漿,直至滿孔為止。
4.4土釘(錨管)施工
(1)土釘采用φ48厚3.5mm鋼管,采用潛孔氣沖錘擊入,傾角15°,水平間距0.80m。
(2)攪拌樁及鋼管樁完成后,當攪拌樁強度達到70%時開挖,分層分段開挖支護,施工順序自上而下,開挖一級防護一級,開挖深度為土釘位置-0.30m。分段長度視土層及地下水情況而定,一般為10.0~15.0m。
(3)土釘(錨管)內(nèi)采用一次注漿,注漿材料為PC?3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注漿壓力0.3~0.5MPa,注漿口采用止?jié){袋,水灰比0.5。
(4)攪拌樁層面采用φ6.5@200鋼筋網(wǎng),加強筋為雙向φ16三級鋼筋,然后噴射C20厚100mm混凝土。
(5)網(wǎng)筋與土釘和其它錨固裝置連接牢固,噴射混凝土時網(wǎng)筋不得晃動,網(wǎng)筋搭接長度為200mm。
5.1監(jiān)測項目及監(jiān)測點的布置
基坑監(jiān)測項目主要包括坑頂邊的水平位移觀測、地下水位變化及地面沉降觀測。
(1)基坑的水平位移監(jiān)測點沿水泥攪拌樁壓頂上布置,且不宜布置在角部,約20~50m設置1個,共布點16個。壓頂施工完后設點并進行初始測量。
(2)在基坑外2~5m范圍內(nèi)沿周邊共布置地下水位監(jiān)測點4眼。
(3)地面沉降監(jiān)測點沿基坑周邊布置,且鄰近建筑物上應布置沉降監(jiān)測點,共布點24個,基坑開工前應設點并進行初始測量。
5.2本工程要求
支護結構水平位移:報警值50mm或5mm/d,預警為40mm。
支護結構沉降:報警值50mm或5mm/d,預警為40mm。
周邊建筑物沉降:報警值15mm。
地下水位:報警值1000mm。
5.3監(jiān)測頻率
(1)土方開挖時,每天一次,兩天增加一次。如遇到突變或大暴雨季節(jié)應加強觀測。
(2)地下室結構施工期間每兩周通報一次,如接近警戒值是則隨時通報,并改為以后每天一次。
本基坑采用在止水帷幕的攪拌樁中加鋼管樁,克服了淤泥質(zhì)土在基坑開挖中的不利影響,節(jié)約了材料和經(jīng)費,并達到質(zhì)量安全的效果。根據(jù)監(jiān)測單位的監(jiān)測,支護結構水平位移累計最大值為15mm,支護結構沉降累計最大值為24mm,周邊建筑物沉降累計最大值為10mm。測點所在區(qū)域變形速率均較穩(wěn)定,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通過工程實例,說明在基坑工程中,應該根據(jù)實際的工程地質(zhì)情況和周邊環(huán)境條件,選擇合適的支護方式是工程關鍵。
F407.1[文獻碼] B
1000-405X(2016)-8-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