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強
(陜西省核工業(yè)地質局二一一大隊陜西西安710024)
哈達門~烏拉山金礦接替資源勘查研究
■侯強
(陜西省核工業(yè)地質局二一一大隊陜西西安710024)
本文對哈達門~烏拉山金礦接替資源勘查進行評價,表達了勘查項目的總體目標任務是:對區(qū)里的13、113號礦脈群深部、礦區(qū)周邊32、49、59號礦脈及外圍2號脈等開展普查工作,探求333金資源量30t,同時開展綜合研究,并且針對礦石加工技術性能開采技術條件,資源估算及本次勘查工作質量評述。
目標任務礦體開采技術條件經濟效益評估
(1)對13號脈群818米高度和113號脈1200m高度以下開展檢查工作,大概探查礦體形態(tài)產狀及規(guī)模,探求333的資源量。
(2)對礦區(qū)周邊32、49、59號脈等開展普查工作,探求333資源量,展開總的研究,進一步查明金礦帶的礦化類型礦化特征控礦因素賦礦規(guī)律及品位厚度、產狀的變化特征,及時指導礦山工程部署,預期提交333金資源量30噸??辈楣ぷ鞯木唧w要求:采用坑探及鉆探等方法對13號脈群818米中段及以113號脈群1200米中段以下的礦體進行控制,大致查明各礦體延伸部位的形態(tài)、產狀及規(guī)模;采用槽探、地表鉆探和坑探及1:2000地質草測等方法對礦區(qū)32號脈、2號脈、49號脈及59號脈進行稀疏控制,開展綜合研究工作。
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時間:
工作周期為三年,2008年5月和2009年1月下達續(xù)作任務書,野外作業(yè)時間為2007年1月-2009年12月,2010年1月進行了野外工作驗收,2010年3月-2010年8月進行資料整合,2010年8月提交完整報告。
勘查區(qū)位置、交通:
勘查區(qū)地理坐標為:東經109°29′47″~109°37′56″;北緯40°40′16″~40°42′28″,哈達門—烏拉山礦區(qū)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礦區(qū)位于華北地臺北緣,內蒙地軸西南部,陰山隆起帶中段,南鄰鄂爾多斯坳陷帶的呼包斷陷,處于兩個Ⅱ級大地構造單元的臨界處。地層區(qū)劃屬華北地層大區(qū),晉蒙冀魯豫地層區(qū),陰山地層分區(qū),大青山地層小區(qū),按中生代地層區(qū)劃屬濱太平洋地層區(qū),大興安嶺-燕山地層分區(qū),陰山地層小區(qū)。
礦床地質:
礦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太古界烏拉山(巖)群第三巖組腦包山組,其次為第四系殘坡積沖洪積物,烏拉山(巖)群腦包山組:礦區(qū)內呈向南西西傾斜的單斜構造,局部發(fā)生倒轉現(xiàn)象,受構造變動及巖漿活動影響,巖層產狀變化較大,地層走向以北西西為主。呈層狀無序形式產出,原始層序很難恢復,根據(jù)巖石礦物組分及其分布由北向南由老至新。
金礦石多屬貧硫化物型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是黃鐵礦,其它金屬礦物很少,脈石礦物以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為主,暗色礦物含量較少,主要有用元素為金,伴生元素一般均較低,這是該礦床各礦脈的共同特征。
礦石構造:
(1)致密塊狀構造:礦石中石英鉀長石黃鐵礦褐鐵礦及其它脈石礦物緊密堆積形成致密塊狀構造,是主要礦石構造。
(2)細脈浸染狀構造:沿礦石裂隙有石英細脈、鏡鐵礦脈及褐鐵礦脈,并有金屬硫化物黃鐵礦等呈它形粒狀分布其中,構成細脈浸染狀構造。
(3)角礫狀構造:石英角礫、鉀長石角礫、蝕變巖角礫被含金石英脈膠結,構成角礫狀構造。
4.1水文地質
哈達門溝河和烏蘭不浪溝河為礦區(qū)內主要地表水系,由北向南逕流,潛入山前第四系松散層中,其流量隨季節(jié)性變化以暴漲暴跌為特征,其余均為季節(jié)性流水,大氣降水是主要補給源地下水補給、逕流和排泄條件,礦區(qū)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降水滲入補給主要集中于7~9月份,冰雪融化期則為3~4月份。礦床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1150m,金礦體最高控制標高為1472m,礦井最低排泄面標高為115m。
4.2預測礦坑涌水量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礦區(qū)的裂隙水水位在1173.2 m以上,礦坑涌水量隨礦坑開采面積和開采深度增大而增大。用單位涌水量比擬法預測出13號脈1118 m中段的涌水量為3133.3m3/d。
4.3礦床工程地質特征
4.3.1工程地質巖組特征
區(qū)內巖石分為三個巖組,分別為鉀長石化、混合巖化的片麻巖組,石英—鉀長石脈為Ⅲ級以上良好的半堅硬巖石,輝綠巖巖組為Ⅱ級以上良好的軟弱巖石。輝綠巖巖組存在工程地質問題。
4.3.2影響因素
(1)地層巖性不同巖石有不同的物理力學性質特性,圍巖穩(wěn)定亦受巖性的影響。
(2)地質構造斷層破碎帶多為圍巖角礫充填,呈碎塊狀、碎裂狀、一般膠結疏松,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易形成不穩(wěn)定的結構體沿構造面產生掉塊。
(3)地下水活動沿斷層帶、節(jié)理面、層面滲透降低巖體構造面間的內聚力。
(4)坑道工程結構與地層產狀最大主應力組合亦存在聯(lián)系。當坑道坡度與巖層傾向近于一致時,分布于巖層中的坑道頂板與節(jié)理裂隙組合成不穩(wěn)定的結構體,當其直徑小于坑道跨度時易發(fā)生頂板的掉塊脫落,例如箕斗斜井廢石充填斜井等。當坑道長軸與最大主應力垂直時,易產生坑道變形甚致破壞。在坑道交叉部位易引起地應力集中與重分布影響圍巖的穩(wěn)定性。
哈德門金礦接替資源勘查工作在礦區(qū)的主要對象礦體是13號、113號、32號、2號、49號、59號礦體,勘查控制手段主要是坑內鉆探表鉆探坑探及部分地表槽探工程,按其礦體特征勘查類型以及勘查間距,所提交的資源/儲量級別為332類型和333類型,同時還根據(jù)礦體特征及礦山實際情況估算了部分礦脈的333低類型資源量(品位1.0~1.8×10-6),作為礦山的后備資源。
礦區(qū)新增資源/儲量總計:2007~2009年新增(332+333)類型資源量:礦石量10964124t,金資源量36477.37kg,平均品位3.33g/t,達到了預期目的。其中(332)類型礦石量725102t,金金屬量2329.09kg,平均品位3.21g/t,占資源量的6.39%。(333)類型礦石量10239022t,金金屬量34148.28kg,平均品位3.34g/t,占資源量的93.61%。(333)低類型資源量:礦石量829611t,金金屬量1277.64kg平均品位1.54g/t,可作為礦山的后備資源量。
[1]《工程地質手冊》 (第三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2.
[2]陳國山、張愛軍?!兜V山地質技術》.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6
F407.1[文獻碼] B
1000-405X(2016)-8-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