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彥
2016年1月16日,亞洲基礎(chǔ)設(shè)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開業(yè)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首任行長金立群再一次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金立群,江蘇常熟人,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功力了得。踏入職業(yè)生涯,金立群幾乎一直與金融、國際化等關(guān)鍵詞打交道,并憑借深厚的英語功底,翻譯了著名的投行巨著—《摩根財團》。1988年—1993年,金立群在世界銀行任職副執(zhí)行董事,和時任世界銀行行長、前任摩根大通董事長普雷斯頓有過一段共事經(jīng)歷。彼時,中國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國內(nèi)市場也亟須參考國外有影響的大金融機構(gòu)的經(jīng)營理念、經(jīng)營方針,包括西方國家的現(xiàn)代金融發(fā)展進程。1996年,在財政部從事對外融資管理工作的金立群開始組織翻譯《摩根財團》一書。用他自己的話總結(jié)整個翻譯過程,就是“利用余暇,歷時二載,凡三?!?。此外,金立群甚至還參與編輯了一本與金融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英國詩歌選集》,足見他出色的外語能力和文學造詣。
而對于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來說,金立群還有一個眾人熟知的身份,那便是南菁高級中學的1986屆校友。
1965年9月金立群考入南菁高中。入校后,首任英語教師何吉人便發(fā)現(xiàn)他的英文能力不凡,程度相當于大學英語系本科二年級水平。誰也不相信,被翻譯成英文的《王杰詩歌》,是出自一個高一學生的手筆。后來,何老師得知金立群于初中三年級時,就自學過了英國名著原文版《雙城記》《霧都孤兒》《艱難時世》《名利場》等。于是,何老師便騰出時間,給這位高材生“吃小灶”。可惜1966年史無前例的暴風雨到來,金立群在南菁只上了一年高中便輟學了。1968年10月他到常熟白茆公社插隊落戶,一住就是10年。他在農(nóng)村6年當社員,4年當民辦教師。這10年間,他自學英語從沒間斷過。夏天,他不乘涼,獨居茅屋,朗朗夜讀;冬天,他不出門,棉絮裹腳,孜孜以求。而勞動,他與社員一樣干。這10年間,他讀了150部英文原著,堅持收聽北京臺的對外英語廣播,并借了一套“靈格風”英語唱片,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英語口語水平,這為他一舉考取研究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
“文革”結(jié)束后,1978年北京外語學院招考12名研究生。初試為筆試,要從300多名應考生中選20名,而得“狀元”者正是金立群。在復試口試階段,金立群流利、明快的口語能力更是讓他一下子脫穎而出。連在場的名教授許國璋都說:“人才難得。”錄取后,金立群師從名教授王佐良和許國璋,攻讀英語語言學和英美文學。1980年10月,金立群以全部5分的成績,修完十幾門必修課畢業(yè)。
在拿到碩士學位以后,金立群先是留校任英語系教師。不久,由于出色的外語能力,他便被國家財政部門派往世界銀行中國執(zhí)行董事辦公室任秘書。1988年回國,任財政部世界銀行業(yè)務司副司長。同年12月,又被派往世界銀行任副執(zhí)行董事,代表我國政府行使股東權(quán)利。1992年12月回國后,他歷任財政部世界銀行副司長、司長、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副部長。從1994年開始他就參與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財長會議。2001年,他以東道主的身份主持了在蘇州舉行的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財長會議。2002年,他又代表財政部參加了亞洲銀行年會。
在國際金融界,金立群有著響亮的名頭。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金立群臨危受命操辦了財政部發(fā)行的10億美元主權(quán)債,這對當時緩解亞洲金融危機發(fā)揮了一定作用。2003年8月1日,金立群前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上任亞洲開發(fā)銀行副行長。到任后,他積極處理我國與日美兩國執(zhí)行董事的關(guān)系,處理亞行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guān)系,在調(diào)動亞行員工的積極性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在亞行人眼中,金立群總是不辭辛勞,不顧危險前往發(fā)展中國家開展工作。在亞行人眼中,“老金”平易近人,工作精力旺盛,性格樂觀,熱心助人,擅長協(xié)調(diào)各方的意見,受到了下屬們的普遍尊重和贊美。金立群很自豪地說:“5年任期,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中國的形象?!钡拇_,金立群為祖國贏得了廣泛的贊譽,給亞行贏得了聲譽,也增進了人們對中國的友好情感。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金立群這次當選為亞洲基礎(chǔ)設(shè)施投資銀行首任行長,是與他所具有的知識、才能、人品和閱歷等密切相關(guān)的。
金立群對母校—南菁高中有著很深的感情。1997年,南菁建校115周年校慶活動時,他因公務繁忙不能回母校參加校慶活動,曾題寫了賀詞“南菁一載,勝似十年,寸草之心,難報春暉”,并寄來了圖書和他參加國際交往的資料。2001年5月,他來南方出差籌備APEC會議期間,還特地回母??赐蠋?,并鼓勵同學們發(fā)揚南菁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振興中華而獻身。2012年10月,適逢南菁建校130周年,他為母校特地撰寫《匆匆駐足的驛站(1968屆)—寫在南菁高級中學130周年校慶之際》長達一萬多字的長篇紀念文章,表達了他對母校、對當代社會的所思、所想、所感。該文深情回顧了在前往南菁中學報到時的點點滴滴,并對所有曾經(jīng)教導過他的老師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中回憶道,他曾在《南聲報》上發(fā)表了一篇英文短文,此事曾在同學中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英語教師何吉人老師看到后,在為他感到高興的同時還跟他約法三章:學英文不能影響其他學科,要全面發(fā)展,不能偏廢;要多讀現(xiàn)當代的英文,不能光重視古典文學作品;要積極參加班里和學校里的各種文體活動。正是這些諄諄教誨,讓他堅定了堅持學習的信心。到農(nóng)村插隊落戶時,金立群還和一位教師廖慕禹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通信往來,并收到了廖老師寄給他的一些莎士比亞戲劇書籍。文章中還回顧了他考上北外研究生的消息傳到母校,鄒石溪校長特地邀請他回母校,組織了一場報告會。在南菁建校130周年慶典活動中,過建春校長特地邀請他作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監(jiān)事長的身份,為學校師生和校友們作了一場精彩的學術(shù)報告會。
金立群與南菁高中在50年前就已悄然結(jié)緣,在這50年間,南菁中學“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準則也深深地影響著金立群。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當越來越多像金立群一樣的南菁學子從這片土地走出,我相信南菁中學會始終宛如老母親般站在他們的身后,微笑著看著他們越走越遠。
(本文作者系原江蘇省江陰市教育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