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寫意風景油畫的“寫意性”是油畫創(chuàng)作的核心精神。對中國繪畫的“寫意性”進行研究,是對美學特點以及視覺美感的探尋,是將兼具中西方美學之長的優(yōu)點發(fā)揚光大,對中國“寫意性”風景油畫藝術的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我從小在廣西的山村里長大,是這里的山水養(yǎng)育了我,培養(yǎng)了我對大自然熱愛與探索。廣西有著許多原始的人文景觀和民族風俗,這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廣西山區(qū)面積占76%,耕地約占11%,稱得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這里生長著大量的竹子,或山上野生,或村中錯落。這里還有很多紅色的土地,名為“紅壞”(不是廣西特有的),紅壤多分布在江南地區(qū),具有地理標志的意義,所以我的作畫大多取材于山川、村莊、竹子、紅土地等,以這些素材作為主要載體,運用中國風景寫意油畫手法進行表現(xiàn)創(chuàng)作。
我在油畫創(chuàng)作構思中大膽地采用了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構思,講究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渲染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的意境。在構圖上,在保留西畫形式構成的框架上吸收中國畫靈活的方式特點,采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及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動的方式,并借以觀物取景、移花接木等手法來經(jīng)營構圖,體現(xiàn)了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在用筆上除運用油畫獨有的筆痕肌理、刀痕肌理外,在制作肌理中還加入書法講究的提、按、轉、頓、挫等手法。在此基礎上還加入了印章刀刻感以增強畫面的金石之味,使之更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精髓。在油畫色彩方面注重所講究的黑白灰、冷暖、色相、對比等,同時吸收國畫的墨色韻味,以大面積的色域控制為主導。
中國風景寫意油畫具有主觀化、個性化的特征,不僅要在技法上探索尋求適合自己恰當?shù)氖址?,還要逐步與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在傳統(tǒng)藝術的基礎之上進行創(chuàng)新,正如貢布里希所強調的,沒有傳統(tǒng)圖式的藝術將不復存在。針對油畫形式語言表達中的“圖式”特征,在學習西方油畫的同時通過解讀中國傳統(tǒng)繪畫,結合中國繪畫“寫意性”圖式的特征與視覺表現(xiàn),系統(tǒng)深入地探索當代中國風景寫意油畫,使其傳達出中國的氣韻與意境、超逸與神韻,更能展現(xiàn)出中國寫意油畫獨特的藝術魅力。
陸虹江
1990年出生于廣西崇左市,2013年進修于北京畫院,曾就讀于廣西藝術學院油畫系第三工作室。
2014年油畫作品《晚餐》入選首屆廣西青年美術大展。
2014年油畫作品《記憶—老家》入選廣西藝術作品展覽——廣西美術作品展。
2014年油畫作品《夜色》入選高原·高原——第四屆中國西部美術展油畫年度展。
2014年油畫作品《晚餐》入選漓江畫派·2014關注時代——廣西當代人物畫創(chuàng)作作品展覽。
2015年作品《暉映古鎮(zhèn)》參加江南如畫——中國油畫作品展并獲顏文樑藝術獎。
2015年作品《紅土地的呼喚》入選最繪畫——第二屆中國青年油畫作品展。
2015年作品《見山有色》《墨意古村》《憶鄉(xiāng)—映山紅》《路邊小景—4》《寂·2》入選繪畫的品格——中國寫實油畫作品邀請展。
2015年作品參加(第九屆)中國—東盟青年藝術品創(chuàng)作大賽并獲優(yōu)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