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瑩
一、檢索便捷、成本低廉改變了閱讀形式
回顧印刷術發(fā)明之前,書籍的流通主要靠手抄,而手抄耗時、成本高、不便于流通。隨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等相繼興起,漸漸取代了手抄時代。紙張?zhí)娲酥窈?、綿帛。這樣,書籍大規(guī)模流通遂成為可能。但是即便如此,抄書在古代依然盛行一段時間,后逐漸被取代。今天我們進入了數字時代,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閱讀內容的需求猛烈劇增,而且希望第一時間閱讀到相關信息,這些需求必將促進閱讀轉型。單一的傳統紙質閱讀形式,已經不能夠滿足讀者的需求。
二、數字閱讀早早已經改變了我們閱讀習慣
我們的生活仿佛一下子進入了數字時代,到處充滿了數字閱讀。若是問你,你有數字閱讀的經驗嗎?如果沒有看過網絡小說的人第一反應是會質疑自己。其實不然。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人們的閱讀習慣在悄聲地發(fā)生變化。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Word文檔、PDF文件、電子雜志、網頁新聞、博客、手機電子書、微博、微信……這些都屬于數字閱讀范圍,我們從來沒有主動接近它,然而它就已經滿滿占據了我們生活的各個空間。瀏覽各大門戶網站的新聞、接收的手機報紙、下載的時尚電子雜志,或者去關心名人在微博曬出的各種生活信息,微信朋友圈里轉發(fā)的各類文章感觸等??傊?,你或許覺得這只是生活中很簡單的一些小插曲,但其實這正是你我都深處于數字閱讀世界最簡單而有力的證明。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生活已經處處都與數字閱讀有關。數字閱讀給人們帶來了諸多方便,減少了閱讀成本。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種閱讀形式??磥恚喿x轉型,是必然趨勢。數字和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推動了閱讀變革與轉型。
數字閱讀開始進入了普通民眾快速普及的時期,我們正處于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共存階段。在紙質圖書的基礎上,數字閱讀借助于新科技得到了閱讀載體的延伸。從閱讀轉型看,我們出版工作者應該深思出版轉型的必要性。
三、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新興平臺
在數字化網絡化的媒介變革時代,電子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數字音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手機出版物等數字出版形態(tài),正在改變著大眾的閱讀方式和娛樂方式,并形成新的文化消費領域和精神生活空間,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新興平臺,也是文化產業(yè)的關鍵領域。
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0年傳統出版單位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出版轉型是必然發(fā)展趨勢。對于出版而言,數字出版的范圍相比傳統紙質出版的范圍擴大了,是一種新興出版形態(tài)。傳統紙質出版雖然受到數字出版的影響,但數字出版又給原本的出版注入了新的力量。數字出版和傳統紙質出版做著相同的事業(yè),兩者都是對文化內容進行傳播。作為出版工作者的我們應該厘清思路,要清楚圖書出版業(yè)作為人類最古老的傳媒行業(yè)之一,目前正遭受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zhàn)和沖擊,我們既要迎接挑戰(zhàn),又要抓住機遇。我們應該轉變以往對出版的固有的模式,結合當前數字閱讀的潛移默化,明確今后出版轉型緊跟數字閱讀的步伐,做好出版轉型的準備工作。
四、數字出版要借助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手段
數字出版不僅僅局限某種載體形式,閱讀形式更是活躍多樣,讀者可以通過網絡在線閱讀,也可以通過手機下載閱讀等形式,更加便捷。數字出版從本質上看和傳統出版沒有區(qū)別,都是為滿足個人和社會知識和文化需要的信息傳播活動,但與傳統出版顯著不同的是數字出版要借助的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手段,這就要求出版工作者除了提供內容外,還需提供技術支持。
數字出版包括內容提供、技術提供等產業(yè)環(huán)節(jié)。對于文化內容的提供,要求編輯發(fā)揮余熱,嚴格選稿和加工。數字出版又要提供內容數字化的閱讀產品以及內容數字化的閱讀服務。這就更要求編輯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專業(yè)修養(yǎng),盡快迎合當今的出版發(fā)展的勢頭。數字出版不是傳統紙質出版物的延伸,而具有全新的形態(tài)和全新的結構。在數字出版的過程中,同樣需要編輯對作品進行選擇和加工。面對海量信息,沒有編輯的選擇和加工,就不可能給讀者提供及時的、完整的、準確的、優(yōu)秀的內容,而只會使讀者陷于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由此可見,我們出版工作者,面對數字出版,既要了解傳統出版流程,又要具有較高的網絡技術水平。
五、面對網絡的信息資源傳統出版望塵莫及
與傳統信息資源相比,21世紀的網絡數據庫、網絡電子圖書、按需印刷(PDP)以及網站出版物等網絡信息資源顯然具有相當強大的優(yōu)勢。也就是說,這些新興的信息資源不僅做到了圖、文、聲并茂,集合了報刊、廣播和電視的優(yōu)勢于一體,而且它們傳播形式的多樣性和交互性,更是傳統信息資源望塵莫及的。當今的網絡信息資源既沒有時間的局限,也沒有空間的局限,它們可以用跨國界、跨文化、跨語言的方式傳播,可以非常及時地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可以極其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毋庸諱言,作為如此引人注目的新生事物,網絡出版及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已經融入了促進當今社會發(fā)展的主流因素,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最基本的客觀存在。
數字出版(網絡傳播、網絡出版)發(fā)展迅猛,勢不可擋。數字出版與以往的媒介形態(tài)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種涵蓋了多種媒體形式的出版方式。數字出版的優(yōu)勢,是傳統出版所無法比擬的。傳統紙質出版是文化產業(yè)、傳媒產業(yè)的一部分,而現在這個空前復雜的數字出版,打破了廣播、電視、網絡等原本清晰的界限。各媒體的互動,融合了當今文化傳媒產業(yè)發(fā)展的大勢,新聞出版業(yè)必須主動適應文化時代的新趨勢。數字出版,不僅改寫了出版業(yè)賴以生存的技術和經濟基礎,還動搖了人們閱讀并獲取知識的習慣和方式。數字出版在當今時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使讀者快速獲得信息,擴大知識面,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提升學識修養(yǎng)和理論思維。
六、數字出版全流程數字化轉型
數字出版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流媒體技術、存儲技術、顯示技術等高新技術基礎上,融合并超越了傳統出版內容而發(fā)展起來的出版新業(yè)態(tài),數字出版在加工工藝、產品形態(tài)與銷售模式三方面實現全流程的數字化,它突破了互聯網出版在線閱讀的局限,實現了手持終端的離線閱讀,相對于電子出版和互聯網出版來說,其產業(yè)形態(tài)呈現出相對獨立與完整的態(tài)勢。
數字出版不僅僅是把傳統紙質出版的內容數字化,將編輯內容傳到網上,而是依托傳統出版的內容或原創(chuàng)的資源,用數字化這樣一個工具進行立體化傳播的多種媒體形式出版方式,是集選題策劃、編輯加工、復制、發(fā)行和消費的數字化于一體的全流程數字出版形態(tài)。我們應該重視出版轉型,借助當前數字閱讀熱這一現象,留住固定的讀者群,在這基礎之上,擴大讀者群面,因為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的數字出版,能吸引更多喜愛數字閱讀的人。
是否具備閱讀的熱情和能否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與一個民族的特性相關。數字閱讀讓更多放下書本已久的人,重拾了對閱讀的興趣。網絡的普及,正在逐漸改變著人們固有的閱讀習慣。無論是讀書還是讀網,這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讀什么內容。閱讀習慣的改變,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出版者面對的不僅僅是轉型,無論怎么轉變,“文化內容”這一宗旨永遠不會改變。作為出版工作者的我們,將“內容關”把握好,不要失去了我們工作的意義。我們是要將最好的、最有價值的、最正能量的內容傳播出去,大環(huán)境、大方向直接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們不要只將出版做大,最主要的是將出版做到讓人留戀。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