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飛機設計參考機種之一“挑戰(zhàn)者”605雙發(fā)渦扇公務運輸機
Challenger 605 Twin-turbofan Business Transport
“挑戰(zhàn)者”605雙發(fā)渦扇公務運輸機是加拿大龐巴迪宇航集團加空公司“挑戰(zhàn)者”604型的改型。該型主要特點是:將后機身由楔形改為圓錐形;將“挑戰(zhàn)者”604的10項選裝設備轉為標準設備,使其基本重量降低91kg;換裝了Pro Line 21駕駛艙航電系統(tǒng),使其電子飛行儀表系統(tǒng)的顯示面積擴大了55%;加裝了機載飛行信息系統(tǒng),3類電子飛行包和法國泰雷茲集團的固態(tài)綜合備份儀表系統(tǒng)等。
里程碑
2005.11在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xié)會的會展上宣布,同時展示了全尺寸機艙模型
2006.1原型機C-FGYM(c/n 5701)首飛
2006.10獲加拿大交通部的型號合格證
2006.10獲美國FAA型號合格證
2007.1首次交付用戶
2007.12獲巴西民航局型號合格證
三面圖
與“挑戰(zhàn)者”604相比,改進了客艙內(nèi)設/內(nèi)飾和駕駛艙航電系統(tǒng);重新設計了有更大存儲空間的廚房;增大了客艙容積和頭頂空間;擴大并重新布置了客艙舷窗以增加自然透光;改裝了發(fā)光二極管客艙照明系統(tǒng);具有高速互聯(lián)網(wǎng)連通能力,可按需要選裝聲頻/視頻系統(tǒng)。
機身半硬殼式破損安全結構,橫截面為圓形,主要材料為鋁合金。采用化學銑切的蒙皮壁板、鉚接的隔框和桁條。
機翼帶翼梢小翼的懸臂式下單翼。機翼上反角2°33';1/4弦線處后掠25°。超臨界翼型。機翼相對厚度翼根處為14%,前緣轉折處為12%,翼尖處為10%。后緣有兩段式雙縫襟翼,雙梁抗扭翼盒。
尾翼懸臂式T型尾翼。平尾安裝角可調(diào)。垂尾和平尾均為多梁結構。
飛控兩套集成在駕駛艙航電系統(tǒng)中的飛行管理系統(tǒng)(可選裝第三套),其中數(shù)字式自動飛行控制系統(tǒng)中有雙通道自動駕駛儀/飛行指引儀,具有馬赫數(shù)配平和自動桿力配平功能。全液壓助力機械操縱系統(tǒng)。平尾安裝角調(diào)整采用電驅動,各操縱面采用液壓驅動。每側機翼有兩段擾流板,外側擾流板用作減速板,內(nèi)側擾流板用作減升板。失速保護系統(tǒng)包括失速告警振桿器和自動推桿器??蛇x裝增強型自動油門控制系統(tǒng)。
起落架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均為雙輪。裝有油氣減震器。主起落架向內(nèi)收起,前起落架向前收起并可轉向操縱。主輪規(guī)格H27×8.5-14,胎壓12.07×105Pa;前輪規(guī)格18×4.4,胎壓10.00×105Pa。主輪帶有液壓操縱多盤式碳防滑剎車系統(tǒng)。最小地面轉彎半徑為12.19m。
動力裝置尾吊安裝2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CF34-3B1渦輪風扇發(fā)動機,單臺推力使用自動功率儲備時為41.0kN,不使用自動功率儲備時為38.8kN。有反推力裝置。發(fā)動機短艙和反推力裝置由美國Short公司制造。燃油裝在中央油箱、機翼整體油箱和位于客艙地板下方的多個輔助油箱中,總量11 214L。備有壓力和重力加油/排油口。滑油量13.6L。
座艙可容納2名或3名機組人員和最多19名旅客。有兩套操縱設備。裝有盲目飛行儀表。內(nèi)設包括盥洗室、餐柜、吧臺和衣柜??团摬季挚砂从脩粢蠖ㄖ?。典型布局為10~12座。采用10座布局時,客艙前部兩側和后部左側各布置一對面對面的轉椅,后部兩側各布置一張3人沙發(fā),成對的兩轉椅間均有可收起的桌臺。采用醫(yī)療救護布局時可容納7副擔架、嬰兒保育箱以及全套救生設備。行李艙帶有獨立的艙門,可在飛行中存取貨物。機身右側第5個舷窗處有Ⅲ類應急出口。包括行李艙在內(nèi)的整個機艙均增壓、加熱并有空調(diào)系統(tǒng)出風口。
系統(tǒng)三套工作壓力均為207×105Pa的獨立液壓系統(tǒng)。1號系統(tǒng)為飛行操縱系統(tǒng)提供動力;2號系統(tǒng)為飛行操縱系統(tǒng)和剎車系統(tǒng)提供動力;3號系統(tǒng)為飛行操縱系統(tǒng)、起落架收放、剎車、前輪轉彎操縱提供動力。1、2號系統(tǒng)的動力各來自1臺發(fā)動機驅動泵,再由1臺交流電動泵輔助;3號系統(tǒng)則由2臺交流電動泵提供動力。電源系統(tǒng)包括2臺30kVA交流發(fā)電機,1個24V、17Ah的鎳鎘蓄電池和1個24V、43Ah的鎳鎘輔助蓄電池。發(fā)電機輸出400Hz、115V和200V的交流電,由4臺變壓整流器將其轉換為28V直流電。機翼前緣、發(fā)動機進氣道整流罩和導流葉片采用發(fā)動機引氣防冰。氧氣系統(tǒng)的壓力為127.5×105Pa。每個發(fā)動機短艙、輔助動力裝置和主起落架艙內(nèi)備有火警探測器。
航電設備美國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的Pro Line 21駕駛艙航電系統(tǒng)
通訊:兩套甚高頻通信系統(tǒng);兩套空中交通管制應答機;兩套高頻電臺;駕駛艙話音記錄器。
雷達:具有湍流探測功能的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的TWR-850數(shù)字式彩色氣象雷達。
飛行:兩套甚高頻導航系統(tǒng),帶有第三套備份;兩套測距設備;兩套自動測向儀;兩套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的“激光參考”V慣性基準系統(tǒng)LIRS,帶有第三套備份;兩套飛行管理系統(tǒng),帶有第三套備份;帶有雙通道自動駕駛儀和飛行指引儀的數(shù)字式自動飛行控制系統(tǒng);馬赫數(shù)配平和自動配平裝置;兩套數(shù)字式飛行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為配裝飛行數(shù)據(jù)記錄器、應急定位器應答器、兩套全球定位系統(tǒng)、增強型近地告警系統(tǒng)、機載飛行信息系統(tǒng),空中交通告警與防撞系統(tǒng)II和自動功率增強型自動油門系統(tǒng)等提供了空間。
儀表:電子飛行儀表系統(tǒng)包括4臺305mm×254mm的液晶顯示器,用作主飛行顯示器、多功能顯示器、發(fā)動機指示和機組告警系統(tǒng)顯示器;備份儀表包括地平儀、空速指示器、羅盤和高度表。系統(tǒng)具備II類能力。
外部尺寸
翼展(帶翼梢小翼)
19.61m
機翼弦長
翼根
3.99m
翼尖
1.27m
機翼展弦比(不含翼梢小翼)
8.0
機長
20.85m
機身
長度
18.77m
最大直徑
2.69m
機高
6.30m
平尾翼展
6.20m
主輪距(含減震支柱)
3.18m
前后輪距
7.99m
客艙門(前,左)
高×寬
1.78m×0.94m
離地高度
1.63m
行李艙門(后,左)
高×寬
0.84m×0.71m
離地高度
1.73m
機翼上方應急出口(右)
高×寬
0.91m×0.51m
內(nèi)部尺寸
客艙
長度(含廚房、盥洗室和
行李艙,不含駕駛艙)
8.66m
最大寬度
2.49m
地板寬度
2.18m
最大高度
1.85m
地板面積
18.8m2
容積
32.6m3
面積
機翼(不含翼梢小翼)
48.31m2
副翼
1.39m2
后緣襟翼
7.80m2
垂尾
9.18m2
方向舵
2.03m2
平尾
6.45m2
升降舵
2.15m2
重量與載荷
使用空重
12 240kg
最大燃油
9 072kg
最大商載
2 275kg
最大燃油時的商載
596kg
最大商載時的燃油
7 394kg
最大起飛重量
21 863kg
最大停機坪重量
21 908kg
最大著陸重量
17 236kg
最大零油重量
14 515kg
最大翼載
452.6kg/m2
最大功率載荷
267kg/kN
性能(最大起飛重量)
最大巡航速度
Ma0.82(870km/h)
正常巡航速度
Ma0.80(851km/h)
遠程巡航速度
Ma0.74(787km/h)
至初始巡航高度爬升時間
22min
初始巡航高度
11 460m
最大驗證高度
12 500m
實用升限(單發(fā)停車)
中等巡航重量 17 373kg
6 920m
最大起飛重量
5 170m
起飛平衡場長(海平面,國際標準大氣)
1 780m
著陸滑跑距離(海平面,國際標準大氣)
846m
航程(最大燃油,5名乘客,NBAA IFR 余油)
遠程巡航速度
7 458km
正常巡航速度
6 878km
(高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