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
序列深織經(jīng)緯線縱橫正有凌云筆
黃敏
九年級學生面臨中招考場作文的應試壓力,首先應確立寫作訓練的整體框架,而后以單元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為模本實行專項訓練的細化突破方式方法,以期達到很好的訓練效果。同時謹記每一個步驟的實施并非一題一文之功,要想高效提升寫作能力,必須千錘百煉,暗示、啟發(fā)、指導、訓練、探討、鞏固多管齊下,方能摘取寫作成功的桂冠。
審題時要做到明白文意中心,確定人稱文體,知道取材范圍,選好結(jié)構(gòu)形式。在教師指導下謹慎審題,分析審題規(guī)律,抓準文題中的關鍵詞,研究題目中的每一個文字,吃透題目中的限制條件,樹立作品的靈魂,挖掘流淌在心靈深處的福音。審題立意作為寫作訓練中的第一站,是奠定作品成功的基石。為了突破這一細化專練,我們可以探究九年級第一單元教材的題目,以此作鋪墊,討論諸如“畫山繡水”等題目的妙處,并延伸列舉“白楊禮贊”“石榴”“紫藤蘿瀑布”這一系列課內(nèi)文題,總結(jié)其共同點:即山水是勞動人民想象和情感的結(jié)晶;白楊是對北方勞動人民的贊美等。而后用“特征借代法”審題。也就是說表面談的是作者直接所寫之物,而實際是在間接地贊美所要歌頌之精神,運用二者之間的共同特征進行替換借代,給人耳目一新、奇特傳神之感。然后引出要分析的文題:2012年河南中招命題作文“讓路”。探討后明確“路”有實指和虛指,然后完成讓路的完整表意。接著或列舉作文題目或自己命題,從而加深對審題方法的熟練運用。最后出示2013年河南中招命題作文“我心中的太陽”進行寫作練筆。
不同文體不同形式的序列訓練,學生對自己擅長的文體和適合寫作訓練題目的文體有了清楚的判斷。那么構(gòu)成文章血肉的材料篩選就顯得尤為重要。作文的醒目與否并不在于是否有激動人心、引人入勝的開端或驚心動魄、催人淚下的結(jié)尾,而在于那些表現(xiàn)作品的明確意義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組合。這就要求學生對所學文章有觸動,窺測名家作品中材料出奇制勝的奧妙;以及要對生活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揣摩,最后形注文字。獨特感悟是材料的生命力。學生在寫作中選擇的材料常會出現(xiàn)雷同陳舊的現(xiàn)象,敘述時也常會冗長拉雜。針對這類現(xiàn)象,應指導學生靈活轉(zhuǎn)換材料敘述的角度,拓寬學生的寫作視野:或翻轉(zhuǎn)材料或新瓶盛陳釀,即采用翻轉(zhuǎn)法和濃縮法完成對材料的藝術(shù)加工。例如在突破量體選材專項細化訓練的寫作指導課上,張子涵同學“親情”主題作文的中心材料——媽媽為自己縫補衣服,很陳舊,行文也平鋪直敘,我們替他轉(zhuǎn)換了角度——以那件綠上衣為線入題敘述,采用倒敘的形式,將他文中“晚上”兩字變成優(yōu)美的月色描寫,插敘了生活中母愛的細節(jié),重新組裝了他的文章。通過這次材料指導,學生對材料篩選、創(chuàng)造加工有了新的認識,張子涵同學也學會了尋找生活中被他忽略的真愛細節(jié),學生對材料的藝術(shù)組合產(chǎn)生的魅力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最后,彈舊調(diào)不管彈得多么熱情,總有一種陳腐的味道。學生要有自己的體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情感,方能引人共鳴。
領悟了文意,有了豐富的素材就需要將材料按照一定的順序,有層次地、形式完美地鏈接在一起。材料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內(nèi)容上的層進或結(jié)構(gòu)上的跌宕起伏,都會使文章?lián)u曳生姿,學生的習作也會邁上新的平臺。除了相應的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寫作時還要學會運用不同的形式,如何根據(jù)文章的既定內(nèi)容挑選或清麗或高貴或典雅的著裝元素。如,書信體、日記體、跟帖式、戲劇體、廣播稿、演講稿、證明體等。若文章形式不一而足,內(nèi)容深厚廣博,怎能不使文章璀璨耀眼呢?
入題就如人的臉面,一睹就會使人頓生高下美丑之心來。這兩點作為成功作文的亮點,必須狠下功夫。入題簡潔明了,如此打開行文主體之門。而文末收束要能點明意旨,有韻味悠長之效。愛比克泰德曾說:“要想工于運筆,就得勤于練習。”要想使入題結(jié)題筆墨凝練有神,必須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有序指導訓練,這樣才能使行文自得。
個性化、富于感情的語言才能將習作包裝得精美。但同時學生熟練使用書面語時應遵循“不求好句,只求好意”的原則。當然更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所使用的作文語言可如江海奔涌慷慨激昂,可細膩如清泉流石上;可以是流淌于心的直白陳述,也可以華麗雕琢樸實的本真。
寫作的整體構(gòu)思并不能在一時一課中接受,紛至沓來的知識將很難消化??梢哉n內(nèi)課外相輔相成,學習與應用相得益彰。這樣的有序訓練可以以周為單位,帶有鮮明的目的性實現(xiàn)指導訓練。例如在教授九年級第一單元時,我們可確立在這一時間段內(nèi)的寫作教學目標:學會審題立意。訓練序列是這樣的:一是探究題目之妙;二是美題賞析感悟;三是課堂審題精練;四是課后運用練筆。采用的形式是課上課下結(jié)合,作文日記交錯。
課內(nèi)知識傳授衍生寫法技巧指導。其中進行寫作訓練的第一個步驟審題立意時,要明確文章題目是解開文章內(nèi)容、主題、線索、思路等的鑰匙,通過對題目的賞析訓練,對命題進行思考。例如九上第一單元中“鼎湖山聽泉”這一題目就點明地點、描寫對象;本文入題構(gòu)思的角度是聽覺;本文的情感是對泉的贊頌,而聽只是手段。又如“畫山繡水”,此題洋溢著對山水美景的熱愛,主旨明晰,點明了描寫對象,暗示了本文的寫作技巧,運用不同的方式詳描細繪山水美景。對課內(nèi)文章題目的有意識關注,可以激發(fā)對作文命題審題的興趣。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美題的分析能力,用日記的方式任選至少三個美題自主賞析,并交流探究補充。如:[2013年河南中招作文命題(一)]。進行積極地、有深度地分析,其內(nèi)容如下:關鍵詞“叮囑”(再三囑咐,告訴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限制性詞語“那聲叮囑”構(gòu)成行文的線索;由此明確文章應詳寫那聲叮囑在自己成長路上的影響,并且要與“出發(fā)捆綁,闊步前行”聯(lián)系起來。至此,材料的詳略安排,構(gòu)思中的一線貫之,文章的立意也就顯而易見了。寫作課后為了鞏固審題效果,再次運用日記形式最多任選三題動筆或析或?qū)憽?/p>
序列寫作訓練并非單調(diào)孤立,它是由各個小序列豐滿起來的大序列語文教學。寫作訓練也不是游離于教材之外的縹緲孤島,它是教材編者自“千峰文字,萬壑文章”中精淘細選,旨在提升學生包括寫作等各項能力的經(jīng)典薈萃,是寫作教學的航模和標桿。將寫作序列教學潛移默化于有計劃有步驟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定能起到事半功倍潤物無聲的效果。
隨著寫作教學藝術(shù)的提前設想,科學規(guī)劃,有序訓練,形成效果的逐步展開,我的胸中總是奔涌著這樣一句話:只有在學生的寫作思維中編織構(gòu)思成文的經(jīng)緯線,才能使學生下筆時縱橫捭闔,盡展凌云之志。
[作者單位:河南省靈寶市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