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可方
【摘 要】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研究和管理工作者要在長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過程中形成智慧、創(chuàng)新并有彈性的新理念。筆者通過規(guī)范培訓辦學、轉變觀念,提升管理服務意識、強化培訓和專業(yè)化發(fā)展這三個大的方面來闡述如何構建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新理念。
【關鍵詞】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研究和管理工作者;轉變理念
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識,就是指其能夠運用前沿、科學的管理方式去認識、研究、分析、管理相關培訓和教育工作,并通過開放、靈活的機制去解決相關問題,使其在長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過程中形成一種智慧的、創(chuàng)新的、有彈性的新理念。
1 規(guī)范公安院校警察培訓辦學
近年來,公安院校警察培訓規(guī)模異軍突起,逐年擴大,但學院的軟硬件、基建、師資規(guī)模和管理體系并沒有跟上,這些突出的缺陷嚴重影響了培訓的效果、形象和口碑。所以,只有規(guī)范公安院校警察培訓辦學的管理,將相關規(guī)定、門檻、制度、體系落實到位,才能為公安院校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警察培訓環(huán)境,促進其健康快速地發(fā)展。
1.1 制定完善的公安院校警察培訓制度
完善的制度包括:公安院校警察培訓招生管理條例、學員管理條例、課程設置及教學大綱管理辦法、培訓班級別設置和不同專業(yè)設置管理辦法、教學管理辦法、考核管理辦法、帶隊班主任管理辦法等。制度理念的養(yǎng)成是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的靈魂。
1.2 嚴格學員的資格審核
公安院校的警察培訓對象是面向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的公安干警、特警、邊防、交警、檢察院法院工作人員、部隊保衛(wèi)干部等。因培訓內容涉密,所以對于來培訓學員的資格審查一定要嚴格再嚴格,細致再細致。不僅僅要求推薦表、介紹信和工作證件原件,還要求各機關的人事部門、政工部門的公章。工作者要構建嚴謹審查的工作理念,對待此項工作,不能采取靈活、機動的態(tài)度,必須嚴格準入門檻,才能保證公安教育的保密性。
1.3 加強對培訓班管理和授課的質量測評
質量測評可以客觀地從班主任管理、學院食宿質量、教學質量、授課教師滿意度等方面反映出培訓班的辦班質量。對于培訓班管理混亂、違紀違規(guī)、教學質量差、授課教師評價低的,我們研究和管理工作者要研究討論,提出解決的方案,不能放任培訓班整體培訓質量下滑不管,要嚴肅進行整頓。對質量高、評價好的培訓班,也要對相關管理人員、班主任、授課教師進行褒獎。工作者要時刻培養(yǎng)自身的競爭理念,通過質量測評反映出來的結果,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管理水平,也為授課教師和學院提出改革創(chuàng)新的方案。
1.4 細化研究和管理人員崗位分工
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分很多方面。其中聯(lián)絡招生辦班、教學課程設置、質量測評、考務、畢業(yè)辦理工作均有不同分工。只有細化崗位分工,才能將培訓工作有條不紊、嚴謹無誤地進行下去。例如,設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專門負責教學大綱、專業(yè)分配和課程設置;設立教學質量抽查部門,專門負責管理和教學質量測評和學員日常學習、紀律、警務化管理的檢查工作;設立考務委員會,專門負責培訓班日常研討、分析、測驗和考核等工作。這樣的大分配、細分工的培訓管理理念,可以為日后學院建立大規(guī)模的、專門的警察培訓部門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轉變觀念,提升管理服務意識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的“管理”也是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教學工作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隨著當前培訓班形式的多樣化,公安院校的警察培訓管理模式也應由強制性的、嚴肅性的形式向多元性的、服務性的形式轉變。
2.1 轉變管理思想
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的管理思想應向“以人為本”來轉變。老舊的警察培訓管理思想都是以主辦院校為主體,對談班單位和培訓學員都是以強硬性要求和強制性管理思想為主。但是,在新形勢下,應以來培訓的談班單位為主體,最大限度地與其進行溝通和合作,以滿足其需求,也以來培訓的學員為主體,最大程度地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食宿需求、求知需求,都要以靈活性、多元性和服務性的管理思想為主。
2.2 轉變管理模式
由于警察培訓對象工作時間和強度的特殊性,公安院校相關工作者對學員的管理模式應是靈活機動的。首先,課程開展的地點應不局限于學院本部,可在全國選擇合適的警察學校設立培訓機構,也可委派我們的優(yōu)秀教師授課。其次,授課時間也應做出便于學員調整的、具有彈性的安排。再次,在學員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管理上,也不能完全教條地按照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的警務化管理來要求,而是應該有張有弛,開展有寬松、有彈性的警務化管理模式。最后,學院相關研究和管理工作者應時刻督促公安成人教育走靈活彈性、富有人性化的自主發(fā)展道路。
3 強化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培訓和專業(yè)化發(fā)展
近年來,我國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的師資薄弱,專業(yè)性不強。其中是研究和管理工作者尤為薄弱。主要表現為學歷低、職稱低、專業(yè)不對口、年齡偏大、歷史遺留問題多等。所以,強化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培訓和專業(yè)化發(fā)展,培養(yǎng)出一支敬業(yè)、專業(yè)的專職隊伍是十分必要的。
3.1 政策的保障
國家、公安部和公安院校重視培訓和發(fā)展,通過提出一系列政策來保障培訓和專業(yè)化發(fā)展是根本。培養(yǎng)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熱愛工作、愛崗敬業(yè)的精神,通過不斷探索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的現狀、辦學規(guī)律和發(fā)展前景等來開拓警察培訓的辦學領域,從根本上轉變其理念,強化教學、學員的日常管理和心理干預,從而提高培訓教育的質量和口碑。
3.2 入職門檻的保障
公安院校警察培訓的質量和成效,有賴于相關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學歷層次和專業(yè)素養(yǎng),其理論學識和眼界才是武裝力量的根本。在培訓教育中,無論是辦班模式、教學模式、政策制定和管理體制都需要工作者具備培訓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和理論素養(yǎng),即“專業(yè)人才”。所以嚴格準入,即提高其入職門檻非常重要,從個人素質、學歷層次、專業(yè)對口、入職前所做行業(yè)、工作經驗等方面,嚴謹篩選專業(yè)人才,提高整個專職隊伍的層次和水平,所謂“水漲船高”既是如此。
3.3 學習培訓的保障
想要保證整個專職隊伍的層次和水平,僅僅靠嚴格限制入職門檻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對已入職的專業(yè)人才定期進行更加有高度、專業(yè)的學習和培訓。例如,對警察培訓課程內容和不同公安專業(yè)分類的認知、對學院各級別教師、教授擅長教學領域和專業(yè)層面的了解、對學院教室、多媒體、食宿條件等軟硬件如何安排的竅門、對培訓學員心理層面如何干預和培養(yǎng)的掌握、對課程結構、內容和教學大綱如何設置的方法、對學員教學和日常管理尺度的把握等。即轉變理念,形成專職隊伍的“終身教育”模式。
3.4 激勵機制的保障
公安院校警察培訓機構和部門要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來激勵相關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進取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忱和工作熱情。例如,對學習和培訓成績優(yōu)秀、工作成果顯著、有立功表現的工作者進行評優(yōu)獎勵和獎金獎勵,對學習和培訓成績不合格、工作不認真、成效不明顯甚至有工作失誤等問題的工作者采取書面批評、公示和扣取工資等懲罰措施,將工作者學習、培訓和日常工作的成績、表現和貢獻等做為競選、晉級、評選職稱的重要依據等,從而使工作者樂于學習、擅長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的研究和學習習慣,從自身和根本上增強對公安院校警察培訓這項重要工作的勝任力,全面徹底地提高這項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金劍.論新形勢下公安成人教育的發(fā)展[J].公安教育,2010.3.
[2]張惠絨.公安院校教師教官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3,10,21(4).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