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早報》:王毅共回答了19個問題,并把中國勾畫成一個講道義、有誠意的維護和平的新型強國,以此對比美國等傳統(tǒng)大國的“橫行”、“不負責任”、“攪局”的作風,以及菲律賓和日本“不守信”、“雙面人”的行為。
韓國《中央日報》:在此次提問中,中國是否對韓國提出的排除朝鮮在外的五方會談轉(zhuǎn)變態(tài)度引發(fā)了關注。王毅表示,只要有利于把半島核問題拉回談判桌,不僅是六方會談,包括以靈活的方式開展三方、四方甚至是五方的接觸等,中國都持開放態(tài)度。韓國媒體認為,這意味著中方將進一步研究韓方的提議。
美聯(lián)社:王毅在記者會上說,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橫行自由,這顯然是指美國。報道稱,除了重申南中國海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只要是炎黃子孫,都守土有責”之外,王毅還重申,關于菲律賓就南中國海爭端向國際仲裁法庭提起的仲裁申訴案,中國“恕不奉陪”。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王毅在記者會上駁斥了個別國家關于南中國海島嶼軍事化的指責。指出,中國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國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國家,更不是軍事活動最頻繁的國家。現(xiàn)在大家都在談論軍事化,但軍事化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戴。
路透社:中方認為中日關系有所改善的前景不容樂觀,并指責日本政府的“雙面人”做法不斷到處給中國找麻煩。中日因日本在二戰(zhàn)時期發(fā)動的侵略以及島礁上的爭端而曾經(jīng)歷困難時期。雖然兩國關系因領導人間的會面有所緩解,但由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二戰(zhàn)以來首次做出了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等的舉動,中方依然對日方深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