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的故事
《秋葉》本是20世紀(jì)40年代由匈牙利作曲家和法國作詞人創(chuàng)作的一首香頌,最初作為法國電影《夜之門》(Gates of the Night)的插曲被推出,代表著世人對法蘭西香頌的傳統(tǒng)印象。后來它被美國作詞人改填了英文歌詞,并由女歌手喬·斯塔福德(Jo Stafford)演繹,流傳更為廣泛。此歌翻唱版本眾多,其中最有名的男聲和女聲版本分別是納京高(Nat King Cole)和伊娃·卡西迪(Eva Cassidy)的演繹。
《秋葉》一曲旋律婉轉(zhuǎn),措辭凝練。思念本不論季節(jié),但思念似乎又專屬于秋天。大概是因為樹葉零落成泥碾作塵的一瞬間,總讓人觸景生情,聯(lián)想起生離或死別吧。秋風(fēng)中,葉子離開了枝椏,片片飄落在窗臺,如火似金的色彩層層堆疊,恰似分別已久的愛人的雙唇,也令人聯(lián)想起愛人被陽光曬得泛紅的雙手。自從分別,日漸天長,輾轉(zhuǎn)冬季又臨,寒風(fēng)再起,但依舊不變的是離愁和思念。英國搖滾藝術(shù)家埃里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翻唱,將這首典型的爵士風(fēng)格歌曲巧妙地融合了民謠和布魯斯的味道,再加上他富有磁性又滄桑的嗓音,讓聽者在欣賞過各種不同版本的演繹后,仍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歌曲中特別延長的間奏和尾奏部分,有一種欲說還休之感,給聽眾留下了想象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