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務管理是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教務管理人員能力素質結構是否滿足崗位的要求是保證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分析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特點,給出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勝任力特征,建立基于網絡分析法的高校教務管理人員勝任力的評價模型,為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任免、培訓、晉升、獎懲等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高校;教務管理人員;勝任力;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173-02
一、引言
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涉及教學全過程的組織、指揮和調度,是關系到高校教學計劃的執(zhí)行、培養(yǎng)目標的落實等工作的重要保證。伴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高校相繼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通過在改革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來提高管理水平,優(yōu)化行政績效,提高服務質量。其中構建“以能力績效為導向”的高校管理人員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勝任力的評價又是其中的核心內容。
自麥克里首次提出“勝任力”的概念后,勝任力理論方法的研究和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廣泛開展。[1] [2] [3]梁志聰等從行為勝任、專業(yè)勝任、心理勝任和職業(yè)操守等角度分析了教務管理人員崗位勝任力素質。[4]張猛等分析及構思了遠程教育教務管理人員崗位勝任力模型。[5]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個方面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依賴的,傳統的基于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評價方式僅僅考慮了各個決策指標之間的層次結構關系,即下一層指標對上一層指標的影響關系,而忽略了各層次內部指標之間可能存在的相互影響關系。網絡分析法[6] [7]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在層次分析法的基礎上考慮到了各個指標因素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以及各評價指標體系中層次結構之間以及同層次內部指標的相互影響,更適合于對高校教務管理人員勝任力的評價。
二、高校教務管理人員勝任力特征分析
高校教育管理人員的勝任特征主要包括:系統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專業(yè)技術能力、再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責任感,具體描述如下。
(一)系統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這主要指對所承擔的管理工作具備頂層規(guī)劃能力,具有系統觀,能夠對整個工作系統進行專門的策劃,能夠根據系統分解、合作的思路安排工作,能夠關注到工作完成中的相互協同問題并妥善安排。
(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指針對實際管理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能夠具備問題識別的能力和問題解決方案的提出能力,并能夠監(jiān)督問題的解決過程和結論。
(三)專業(yè)技術能力
主要指能夠適應所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的實際要求,具備完成教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和專業(yè)知識。
(四)個人特征
主要指作為高校教務管理人員要能夠適應高校管理對象的知識層次高、業(yè)務知識淵博的特點,保持工作自信和不斷學習以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五)創(chuàng)新性
主要指在工作中針對突發(fā)情況和新出現的問題,能夠利用所掌握的相關知識,探索解決途徑,創(chuàng)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六)責任感
主要指對所能承擔的工作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能夠勇于承擔工作責任。
三、基于ANP的高校教務管理人員勝任力評價模型
ANP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實際問題分析并先構建網絡層次結構模型,將評價指標體系元素劃分為控制因素層和網絡層??刂埔蛩貙影▎栴}目標及決策準則;網絡層由所有受控制層支配的元素組成。
基于ANP的評價方法,結合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勝任特征,建立高校教務管理人員勝任力評價模型。模型的控制層包括評價目標和評價準則。評價目標是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勝任力,評價準則是C1,C2,C3,C4,C5,C6。在每個評價準則下又細分為若干個子準則,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