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周易》卦爻辭隱喻英譯之顯化

      2016-04-29 00:00:00閔菊輝任運忠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6年11期

      摘 要:隱喻是《周易》實現(xiàn)“以象明意”的有效手段,卦爻辭通過具體的物象隱喻深邃的寓意,而《周易》的英譯往往要將隱喻加以顯化才能達(dá)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漸卦》是《周易》隱喻思維的典型代表,《周易》理雅各譯本,貝恩斯/衛(wèi)禮賢譯本,皮爾遜譯本對《漸卦》點、線、面三個層面的隱喻做了不同的顯化處理。《周易》英譯者應(yīng)遵循一定的顯化原則將卦爻辭中隱含的文化寓意清晰地呈現(xiàn)給西方讀者。

      關(guān)鍵詞:《周易》 隱喻 英譯顯化 漸卦

      一、引言

      《周易》雄踞群經(jīng)之首,是一部艱深晦澀而難懂的“天書”,《周易》之難正在于其貫穿卦爻辭始終的隱喻思維,即通過具體的物象以傳達(dá)抽象的寓意,這種“立象以盡意”的思維方式是最高的人類智慧??追f達(dá)認(rèn)為《易》“以物象而明人事者,若詩之比喻”{1}。詩之比喻以審美為主要目的,而物象之用在于揭示“天下之理”{2}。錢鐘書先生認(rèn)為“《易》之象,義理寄宿之蘧廬也,樂餌以止過客之旅亭也”{3}?!拔锵蟆笔恰吨芤住芳耐辛x理的工具和媒介,《周易》通常采用隱喻的手法將深邃的寓意以中國古代先民熟知的物象折射出來。然而具體物象所寄予的抽象寓意與人們的生活習(xí)俗和社會倫理無不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同一物象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所蘊(yùn)含的寓意也不盡相同。鑒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將《周易》翻譯成英語,“顯化”就成為譯者必然的選擇,也就是在譯文中將《周易》卦爻辭蘊(yùn)含的抽象寓意明白無誤地顯示出來?!帮@化”由法國學(xué)者Vinay和Darbelnet在1958年最早提出,{4}是指將原文隱含的信息在譯文中清楚地補(bǔ)充出來,通常使用增詞法、解釋法、注釋法等,顯化的結(jié)果使得譯文篇幅更長,邏輯關(guān)系更直白。{5}著名翻譯家奈達(dá)認(rèn)為顯化補(bǔ)充的信息應(yīng)是一些重要的語義元素。{6}顯化作為一種翻譯手法,既包括語言形式上的顯化,也包括意義的顯化。在已有的《周易》英譯本中,譯者們對卦爻辭的翻譯都做了不同程度的顯化處理。隨著《周易》在西方世界的廣泛傳播,各種譯本層出不窮,其中英國傳教士理雅各的譯本是19世紀(jì)末最權(quán)威的譯本(以下簡稱理本),美國翻譯家貝恩斯根據(jù)德國傳教士衛(wèi)禮賢德譯《周易》轉(zhuǎn)譯的英譯本是20世紀(jì)的標(biāo)準(zhǔn)譯本(以下簡稱衛(wèi)/貝本),漢學(xué)家皮爾遜的譯本則是21世紀(jì)具有代表性的新譯本(以下簡稱皮本)。以上三個不同時期的譯本對《周易》中的隱喻采用了不同的翻譯手段,下文將以《漸卦》為例,在分析《周易》隱喻修辭手法的基礎(chǔ)上,對比理本、衛(wèi)/貝本和皮本對《周易》隱喻在點、線、面三個不同層次的顯化處理,最后歸納出《周易》隱喻翻譯的顯化原則。

      二、《周易》卦爻辭的隱喻

      《周易》以象明意,以辭盡言,其辭簡約凝練,其象變動不居,辭與象共同構(gòu)建了神秘的隱喻場。隱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是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喻者,比也,是感情的反省冷卻,再進(jìn)行與感情無直接關(guān)系的投射。{7}《周易》的隱喻是“象”背后的哲理,是《周易》作者的深思熟慮和理性反思,體現(xiàn)卦爻辭和“象”之間的統(tǒng)一,絕不是隨意而為,隨性而至。因此對《周易》隱喻的領(lǐng)悟需將卦爻辭與“象”一動一靜相結(jié)合。《周易》開創(chuàng)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先河,也開啟了“立象以盡意”的思維。爻辭通常具有言外之意,是一種成熟的隱喻系統(tǒng);{8}爻象涉及爻的上下位置和陰陽性質(zhì),也寄予了一定的隱喻內(nèi)涵。將卦爻辭和“象”相結(jié)合,隱喻的深意才能若游魚銜鉤出重淵之深。

      以《漸卦》為例?!稘u卦》是《周易》第五十三卦,上巽下艮,表達(dá)循序漸進(jìn)的主旨。其卦爻辭如下:

      漸,女歸吉,利貞。

      初六 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無咎。

      六二 鴻漸于磐,飲食。吉。

      九三 鴻漸于陸,夫征不復(fù),婦孕不育。兇,利御寇。

      六四 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無咎。

      九五 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上九 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漸卦》是《周易》講婚姻的卦,集中講述女性擇夫的原則,例如擇夫要謹(jǐn)慎,避免急躁盲目,感情要專一,兼顧才華作為和適當(dāng)?shù)慕?jīng)濟(jì)條件等。{9}擇夫?qū)τ谂缘男腋V陵P(guān)重要,不論何時何地,女性最大的幸福莫過于丈夫情感專一。爻辭以鴻為喻寓意深遠(yuǎn),鴻雁最動人之處在其對配偶的專一,它們在喪偶之后,剩下的一只永遠(yuǎn)單身,以鴻為喻是《周易》作者的精心設(shè)計?!袄憽奔磮允卣?,于夫妻而言,就是要堅守感情始終如一的正道,而這一主旨主要是通過爻辭和爻象的隱喻來實現(xiàn)的。

      初六爻“鴻漸于干。小子厲”隱喻擇夫的年齡不能太小。無論從生理、感情和經(jīng)濟(jì)角度考慮,未成年男子都難以肩負(fù)家庭重任。而且初六以陰爻居剛位,隱喻一位性情柔弱而不當(dāng)位的男子,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履行作為丈夫的職責(zé)。六二爻“鴻漸于磐,飲食”隱喻夫妻雙方建立和樂之美的家庭,描繪出新婚的景象。六二爻既當(dāng)位又居中,當(dāng)然其樂融融。然而新婚的快樂和幸福并不能見證感情專一,常言道,“患難見真情”,九三出征遠(yuǎn)行就是對夫妻雙方的考驗,唯有經(jīng)受長年離別的考驗之后,才能判斷感情是否專一。九三陽居剛位,當(dāng)位,說明男子遠(yuǎn)征正當(dāng)合理,但是分別也意味著夫妻離別的煎熬。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指鴻雁離開了賴以生存的水邊,飛到了平直粗壯的樹枝,比喻為家創(chuàng)造更好的物質(zhì)條件。{10}六四陰居柔位,當(dāng)位,比喻家庭有了一定的物質(zhì)積累,而此時夫妻感情將接受物質(zhì)生活的考驗。生活中貧賤夫妻往往能長相廝守,而當(dāng)家道殷實后卻勞燕分飛,六四爻告誡男性物質(zhì)富足時要始終不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九五爻“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是本卦主爻,是九三和六四以后的發(fā)展高潮,此時丈夫再次遠(yuǎn)離妻子,夫妻倆尚未有子嗣,“終莫之勝”即“終莫勝之”,比喻外界的一切考驗都不能阻撓堅貞的愛情,患難、富貴、戰(zhàn)火、離別、無嗣的考驗都不能戰(zhàn)勝堅如磐石的感情。九五既當(dāng)位又居中,隱喻夫妻經(jīng)歷起伏跌宕之后仍能彼此保持一顆持正忠貞的心,這樣的愛情當(dāng)然可以達(dá)到“終莫之勝”的境界。因此,這種“真金不怕火煉”的愛情才能轉(zhuǎn)化為社會的價值取向,指引人們擇善固執(zhí),不離不棄。上九陽居陰位,比喻歲月催人老,但精神可永存?!傍櫇u于陸,其羽可用為儀”象征堅貞的愛情可以流芳百世,化為精神財富影響后代子孫。

      就卦中隱喻的整體效果而言,《漸卦》是一個連貫的語篇,爻辭緊扣卦辭中的“利貞”主線,即堅守感情始終如一的正道,借鴻雁用情專一的特點,描繪了“鴻漸于干——鴻漸于磐——鴻漸于陸——鴻漸于木——鴻漸于陵”的整個過程。鴻雁由近及遠(yuǎn)漸次飛翔的動態(tài)情景隱喻戰(zhàn)爭的磨煉、物質(zhì)的考驗、離別的牽掛和無嗣的艱難,從而勾勒出夫妻堅不可摧的愛情境界。此種以小見大、以點見面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隱喻的手法折射出來,不僅增強(qiáng)了卦爻辭的說服力,更重要的是賦予了《周易》詩歌般的意境。然而,隱喻的使用同時也增加了讀者理解《周易》的難度,若未借助對卦爻辭的闡釋,一般讀者很難悟出《周易》隱喻的真實寓意,而對于并不諳熟中國文化的西方讀者而言則可能難上加難,因此《周易》的英譯應(yīng)該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顯化”卦爻辭的隱喻,以幫助西方讀者了解《周易》卦爻辭中的隱喻內(nèi)涵。

      三、《漸卦》隱喻英譯的顯化

      鴻雁是《漸卦》的一個隱喻點,鴻雁從初爻到上爻漸漸飛向遠(yuǎn)方的動態(tài)過程則構(gòu)成了《漸卦》的一條隱喻線,而《漸卦》折射的“精神財富”則編織了令人回味的隱喻面。理雅各、衛(wèi)禮賢/貝恩斯、皮爾遜對《周易》卦爻辭在點、線、面三個不同層次的隱喻有不同的理解,他們對卦爻辭的表達(dá)也各不相同,因此這三個英譯本也會使讀者對《周易》的認(rèn)識和感悟迥然有異。

      1.隱喻點之顯

      鴻雁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被默認(rèn)為婚姻穩(wěn)定專一的象征?!傍櫋痹诶肀竞推け局芯蛔g為the wild geese,在衛(wèi)/貝本中被譯為the wild goose。如果就鴻雁作為一種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動物種類而言,兩種譯文都沒有問題,但就鴻雁本身的隱喻內(nèi)涵而言,顯然表現(xiàn)力還不夠。理本和衛(wèi)/貝本則采用了顯化的注釋,理本注釋為:the goose from the most ancient times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arriage ceremonies of the Chinese(鴻雁在中國古代婚禮儀式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1}該注釋涉及了我國古代婚姻習(xí)俗:男方通常以雁為婚姻的信物。衛(wèi)/貝本的注釋更為準(zhǔn)確直白:the wild goose is the symbol of conjugal fidelity, because 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bird never takes another mate after the death of the first(鴻雁象征婚姻的忠貞,據(jù)說這種鳥在喪偶之后再也不會擇偶)。{12}理本只觸及到了中國古代習(xí)俗的現(xiàn)象,而衛(wèi)/貝本挖掘了該習(xí)俗背后的文化默認(rèn)值,更有助于西方讀者把握文本的隱喻內(nèi)涵。與前兩者不同的是,皮本中沒有對鴻雁的顯化注釋,譯文讀者如果不了解中國文化,也許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隱喻線之顯

      “漸”字貫穿六爻,是卦中的主線,集中體現(xiàn)《漸卦》循序漸進(jìn)的動態(tài)寓意。理本前兩爻譯為gradually approach,后四爻譯為gradually advance to;衛(wèi)/貝本譯為gradually draw near;皮爾遜譯為reach。原文中“漸”字體現(xiàn)了鴻雁漸行漸遠(yuǎn)的一種過程和向目標(biāo)接近的趨勢,理本中從gradually approach到gradually advance to的轉(zhuǎn)換顯化了鴻雁從地面到空中的飛翔畫面,但是advance to強(qiáng)調(diào)已到達(dá)目的地。衛(wèi)/貝本中的draw near表明鴻雁向目標(biāo)無限接近而又尚未到達(dá)的過程感和趨勢感,皮本中的reach強(qiáng)調(diào)鴻雁已經(jīng)到達(dá)目的地,而忽略了它接近目標(biāo)的經(jīng)過。三者譯文中,皮本缺乏過程感,理本過程感較強(qiáng)但是趨勢感較弱,衛(wèi)/貝本顯化的gradually和半隱半顯的draw near更能傳達(dá)漸漸到達(dá)目的地的過程感和趨勢感。

      爻辭從初六“鴻漸于干”到上九“鴻漸于陸”展現(xiàn)了從低到高不斷上升的過程,隱喻人生的各個階段。爻位在《周易》中具有默認(rèn)的文化隱喻內(nèi)涵,比喻不同的人生階段。理本將《漸卦》六爻“鴻漸于干/磐/陸/木/陵/陸”分別譯為:the wild geese gradually approaching the shore/the large rocks; the geese gradually advanced to the dry plains/the trees/the high mound/the large heights(beyond)。{13}譯文從初六的水邊到六二的巖石有空間上升感,后四爻從平原、樹梢、土丘到高處并沒有明顯的高度對比和差異,顯化程度還不夠。衛(wèi)/貝本譯文則分別為:The wild goose gradually draws near the shore/cliff/plateau/tree/summit/the cloud height,{14}描繪出鴻雁從水邊經(jīng)過山腰、高原、樹梢、山巔最后飛上云天的曲折上升過程。盡管原文九三和上九都是“鴻漸于陸”,但是上九的空間位置明顯高于九三,譯文“The wild goose gradually draws near the cloud height”沒有拘泥于文字,而是把文字背后的意境顯化了出來,有明顯的層次對比,清楚地表現(xiàn)出鴻雁飛往了高高的云端。衛(wèi)/貝本每爻中的空間位置很清晰,而理本中層次對比不明顯,上九爻的空間位置也很模糊。皮本譯文:The wild geese reach the edge of deep waters/a slope/the plateau/the trees/ the hill/the plateau。{15}譯文前五爻有空間的上升感,但上九重復(fù)了九三的plateau,暗示鴻雁從空中又回到了地面。皮爾遜將其注釋為“鴻雁在飛行中需要停留補(bǔ)充食物,因為地上更利于覓食和休憩”{16}。該注釋似乎與本卦“利貞”的主旨無關(guān),會造成對文本原意的干擾。

      3.隱喻面之顯

      從九三爻開始,婚姻面臨各種曲折和考驗,生離死別、遠(yuǎn)戰(zhàn)沙場、物質(zhì)豐碩、夫妻無嗣,鴻雁以頑強(qiáng)的意志戰(zhàn)勝了一切困難和阻撓,實現(xiàn)了“其羽可用為儀”的精神升華,升華了擇善固執(zhí)的價值取向。從九三到上九理本的譯文分別為:(It suggests also the idea of) a husband who goes on an expedition from which he does not return, and of a wife who is pregnant, but will not nourish her child(the third line);they may light on the flat branches(the fourth line);(It suggests the idea of)a wife who for three years does not become pregnant; but in the end the natural issue cannot be prevented(the fifth line);their feathers can be used as ornaments(the sixth line)。{17}九三中顯化的nourish(養(yǎng)育)表達(dá)了妻子獨自撫養(yǎng)孩子的艱難,比其他譯文中的give birth和bring forth(生育)準(zhǔn)確,也更符合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當(dāng)時的女性懷孕之后不會像今天可以輕易選擇不要孩子,沒有經(jīng)濟(jì)來源的她們要單獨養(yǎng)育孩子非常不易。六四the flat branches顯化了“桷”的含義,即扁平的樹枝;但九五的natural issue表述不清,其后注釋為the wife, childless for three

      years, becomes at last a mother(妻子在三年無子之后,終于當(dāng)上了母親),譯文和注釋與卦中“利貞”的主旨脫離了聯(lián)系,也不能體現(xiàn)任何隱喻涵義。上九的ornaments指鴻雁的羽毛可以作飾物,但是沒有挖掘出其精神內(nèi)涵。衛(wèi)/貝本的譯文分別為:The man goes forth and does not return;the woman carries a child but does not bring it forth(nine in the third place);perhaps it will find a flat branch(six in the fourth place);For three years the woman has no child.In the end nothing can hinder her(nine in the fifth place);Its feathers can be used for the sacred dance(nine at the top)。{18}九三譯文中的go forth有行軍之意,預(yù)示著離別和考驗。九五nothing can hinder her不夠具體明確,若進(jìn)一步顯化為nothing can hinder their reunion更能體現(xiàn)其主旨。上九譯文涉及到了禮治禮儀,sacred dance描繪的是特定的祭祀場景,譯文還特別加以注釋將原文的精神價值顯化了出來:the life of a man who has perfected himself is a bright light for the people of the earth, who look up to him as an example(君子乃一盞明燈,是人們仰望的榜樣)。{19}譯文體現(xiàn)了《周易》擇善固執(zhí)的價值取向,如果失去該取向,本卦就失去了意義深遠(yuǎn)的本色和源遠(yuǎn)流長的生命。皮爾遜的譯文為:The husband, sent on a campaign, will not return.The wife is pregnant but does not give birth(nine in the third place);Someone straightens their rafters (so that they no longer sag) (six in the fourth place);for three years, the wife does not conceive a child;In the end, no one wins(nine in the fifth place);their feathers may be used as emblems(nine at the top)。{20}與衛(wèi)/貝本九三爻譯文主動形式的goes forth相比,皮本被動形式的sent on a campaign更能反映出中國歷史上的徭役制度。皮本六四顯化的譯文“Someone straightens their rafters (so that they no longer sag)”(有人正了架屋頂?shù)拇?,以免其下垂)是一處敗筆和誤譯,完全是就事論事,沒有挖掘出背后的道理。誤譯可能是由“桷”的字面含義造成的:“椽方曰桷”,此處借指可以作椽的樹枝,即粗大平直的枝杈。{21}顯化的注釋so that they no longer sag有畫蛇添足之感,可以說是譯者自己的介入。皮本九五譯文“no one wins”是兩敗俱傷的局面,這是譯者對原文的主觀臆斷,嚴(yán)重背離了《漸卦》“利貞”的主旨。譯者將上九抽象的“儀”顯化為具體的“emblems”(徽章),但未能體現(xiàn)原文對精神層面的升華。

      對《周易》隱喻面的翻譯要求譯者準(zhǔn)確理解卦爻辭的整體精神主旨,把握中國文化中擇善固執(zhí)的精髓,并且通過恰當(dāng)?shù)娘@化手法將原文隱含的主旨寓意顯現(xiàn)出來。通過對比譯文和原文可以看出,以上三個譯本有的顯化不夠充分,譯文只譯出了原文的字面意義,未能深入挖掘原文的精神內(nèi)涵;有的畫蛇添足,甚至偏離了原文的主旨內(nèi)容;有的未準(zhǔn)確把握原文的隱喻涵義,出現(xiàn)了誤讀甚至邏輯不一致。相比而言,衛(wèi)/貝本比理本和皮本更加準(zhǔn)確地理解了原文隱含的主旨,該譯本在力求保持原文形式風(fēng)貌的基礎(chǔ)上,將其中隱喻的主旨精神通過顯化的注釋加以補(bǔ)充,兼顧了形式和內(nèi)容的互補(bǔ),可以幫助譯文讀者構(gòu)建原文的文化精神,堪稱《周易》譯本中的經(jīng)典。

      四、結(jié)語

      《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其生命力和影響力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就在于其隱喻的哲理符合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運行法則,正如《漸卦》揭示的“利貞”是婚姻幸福亙古不變的法則。隱喻思維是人類的共性思維,而不同民族的隱喻思維除了具有一定的共性,更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個性。隱喻的翻譯是一種文化的翻譯,也是一種文化交流,這種交流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底蘊(yùn)的顯化,即將文化內(nèi)涵由隱化顯、由底到面地轉(zhuǎn)化出來?!吨芤住冯[喻翻譯的顯化需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準(zhǔn)確把握原文的隱喻內(nèi)涵,如《漸卦》點、線、面三個層面的隱喻內(nèi)涵,以點隱喻鴻雁的用情專一,以線體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動態(tài)趨勢,以面拓展精神價值取向;二是緊扣原卦的主旨,顯化的譯文也應(yīng)當(dāng)是突出主旨的語篇,《漸卦》六爻的譯文應(yīng)當(dāng)再現(xiàn)“利貞”這一主旨,和主旨相悖的翻譯都需三思;三是譯文的顯化必須再現(xiàn)原文擇善固執(zhí)的價值取向,《漸卦》隱喻面的精神升華在譯文中是否顯化則是判斷譯文優(yōu)劣的砝碼。

      {1} 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周易正義》,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頁。

      {2} 陳良運:《周易與中國文學(xué)》,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版,第86頁。

      {3} 錢鍾書:《管錐編(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第23頁。

      {4} 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80;唐芳:《國內(nèi)外翻譯中顯化現(xiàn)象研究》,《外語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第58—63頁。

      {5} 柯飛:《翻譯中的隱和顯》,《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5年第4期,第303—307頁;汪立榮:《隱義顯譯與顯義隱譯及其認(rèn)知解釋》,《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6年第3期,第 208—216頁。

      {6} 賀顯斌:《英漢翻譯過程中的明晰化現(xiàn)象》,《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3年第4期,第63—66頁。

      {7} 徐復(fù)觀:《中國文學(xué)精神》,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頁。

      {8} 傅惠生:《周易爻辭語篇認(rèn)知隱喻結(jié)構(gòu)分析》,《華東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6年第4期,第104—111頁。

      {9}{10}{21} 謝祥榮:《周易見龍》,四川出版集團(tuán)巴蜀書社2012.年版,第581頁,第578頁,第578頁。

      {11}{13}{17} Legge,James trans.The Yi King,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882:181,178-179,178-179.

      {12}{14}{18}{19} Baynes, Cary F Wilhelm, R. trnas., I Ching. London:Penguin books Ltd.2003:206,205-208,205-208,205-208.

      {15}{16}{20} Pearson, Margaret. J trans., The Original I Ching. Singapore: TUTTLE publishing.2011:200-201,200-201,200-201.

      大竹县| 错那县| 济南市| 逊克县| 应城市| 靖西县| 元氏县| 平阴县| 清镇市| 延吉市| 合川市| 怀仁县| 衡山县| 吉木萨尔县| 磴口县| 文化| 武隆县| 河津市| 琼中| 星子县| 郎溪县| 凤山市| 武山县| 宜君县| 新乡市| 抚远县| 揭阳市| 文安县| 灌阳县| 资阳市| 南陵县| 云安县| 合山市| 云和县| 双江| 抚州市| 榕江县| 宣化县| 慈溪市| 阿尔山市|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