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廖玉蕙的《在碧綠的夏色里》多取身邊瑣事為創(chuàng)作題材,深入俗世生活,展現(xiàn)出作家的民間關懷。廖玉蕙散文叫好又叫座的另一原因是真情,情深但有原則,常以女性的溫柔與堅韌直面生活。《夏色里》的語言亦通俗曉暢,常用詼諧風趣之筆,又多從故事出發(fā),寫來輕松從容,讀者讀來亦津津有味。
關鍵詞:民間關懷 女性話語 故事敘述
廖玉蕙是臺灣著名的散文作家,著述豐富,已出版《閑情》《記在心上的事》《不信溫柔喚不回》《曾經(jīng)的美麗》《五十歲的公主》《大食人間煙火》《后來》《為什么你不問我為什么?》等二十多本散文集,另有《走訪捕蝶人——赴美與文學耕耘者對話》、《打開作家的瓶中稿——再訪捕蝶人》《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等各類文集,共計四十余本?!对诒叹G的夏色里》是廖玉蕙的一本散文集,仍是與先生蔡全茂合作,廖玉蕙文,蔡全茂圖,文字風趣曉暢,插圖活色生香。
一
中國現(xiàn)代散文有“閑話”與“獨語”兩種傳統(tǒng),臺灣散文也延續(xù)了這兩種傳統(tǒng)。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臺灣文壇上,與簡等傾向于“獨語”傳統(tǒng)的作家相比,廖玉蕙顯然是承續(xù)了“閑話”的傳統(tǒng)。廖玉蕙的散文,正如廚川白村對英國隨筆的介紹:“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爐旁邊的安樂椅上,倘在夏天,則披浴衣、吸苦茗,隨隨便便,和好友任心談話?!眥1}
既然是“和好友任心談話”,在話題的選擇上自然無所限制,從國家大事到市井瑣事無可不談。《在碧綠的夏色里》分五輯,共收文三十二篇,選材也呈現(xiàn)出“雜”的特點,然而在一片繁花盛景之中,《夏色里》的選材也有明顯的傾向性,那就是“小”。廖玉蕙一直從事大學教師的工作,積累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認為“教學不能只青睞精英,總希望每位有心向?qū)W者,都能在課堂上得到照應”。這種為師的理念,已經(jīng)透露出廖玉蕙身為精英知識分子,但并未囿于“精英”的寬廣胸懷。《夏色里》也有星光熠熠的文壇盛景,但散文實在無須正襟危坐談學術,廖玉蕙多從日常工作與交往入手,諸如與聶華苓的逛街購物和深夜交心這樣的生活細節(jié)去見證這些文壇巨擘的真性情,讓痖弦、王鼎鈞、蔡文甫、白先勇、聶華苓、夏志清等這些在普通讀者眼中遙遠又神秘的“名人”不再只有模糊的想象,還原他們可敬又可親的真實形象。
《夏色里》大多文章還是作家身邊發(fā)生的“小事”,或者母女往事,或者夫妻斗嘴,或者師生互動,或者鄰里交往,充滿市井生活氣息。以《洗頭與豬舌頭的關系》一篇為例,講的是“我”與美容院老板娘的故事,只是再平常不過的洗頭、剪發(fā),因為老邊娘兼職副業(yè)推銷各種物品,造成了“我”莫大的苦惱,并引發(fā)了一場攻防戰(zhàn)。類似的事情相信很多讀者都遇到過,共同的遭遇很容易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然后作家“自曝其短”,將她在處理此類事情上的“拙”毫無保留地都寫進文中。“自曝其短”也是作家寫作持民間立場的一種表現(xiàn),不是以“精英”的眼光俯視蕓蕓眾生拙劣的表演,而是以身在其中的一員,來講述推銷者的可憐與可恨、過于講禮貌者在虛偽與真實之間的掙扎。結尾作家偶然發(fā)現(xiàn)的“口條”一詞在兩岸的不同釋意,不經(jīng)意間露出諷刺之意?!峨u兔同籠》亦取在臉書、高鐵、電梯、計程車、電話、朋友家、研究室、按摩店、路途等最為頻繁使用的交際工具或交流場所發(fā)生的瑣碎小事,在“我”時而為“雞”時而為“兔”的窘境與困境中,書寫在并不涇渭分明的社會結構中的人與人的相處?!队嘘P清掃的問題》選的是日常清掃工作的題材,因為外務繁重,“我們”先后請了三位清潔婦到家里幫忙工作,而看似簡單的雇傭關系也生出復雜的人情揪扯?!拔摇迸c工作敬業(yè)、性格沉默有禮的吳太太頗為投契,工作關系結束后仍念念不忘;而話多又好提問與指教的W,則在清潔工作之外嚴重干擾了“我”的正常生活,“我”也再次暴露出人際交往上過于柔和的“拙”處。兩相對比,我與吳太太淺淡而溫馨的情誼更加彌足珍貴。
廖玉蕙并不以社會批判著稱,她態(tài)度相對溫和,但從不遠離生活?!断纳铩坊蛟S沒有國家大事的針砭臧否,卻有熱鬧豐富的俗世生活,有市井小人物的故事。其中F的故事尤其為感人。F是廖玉蕙的遠親與學生,性格拘謹羞澀,然而十分有才華,卻又被困于母親與自己的病痛,與廖玉蕙的通信中字字都是無盡的掙扎,又透露出她努力樂觀生活的堅持。這就是小人物真實的人生吧。廖玉蕙“筆下匯聚許多人的前塵舊事”{2},總是以她的深情關懷俗世生活,或諷或贊,用細節(jié)展現(xiàn)活色生香的民間景象。
二
對隨筆來說,“比什么都緊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將自己的個人底人格的色彩,濃厚地表現(xiàn)出來”{3}。廖玉蕙散文之所以叫好又叫座,她的民間關懷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她的真性情。
在廖玉蕙的文字中,她曾經(jīng)也是敏感內(nèi)向的慘綠少女,然而經(jīng)過時間的磨煉與積淀,她已經(jīng)從封閉的個人世界走進人群,雖性情迷糊,缺乏紀律性,但是愛熱鬧,喜歡笑,笑起來眉眼彎彎,極富感染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對生活一直保持童稚之心。廖玉蕙自言人格影響她從事創(chuàng)作時選擇了散文這一文類,其實她也將她的真性情放在了散文創(chuàng)作里,文如其人在廖玉蕙這里收獲了一個典型的例證。正如陳芳明為散文集所作的序《她的退休與未休》中所言:“廖玉蕙散文動人的地方,不在于文字技巧的華麗,而是以真情牽動讀者的心靈?!眥4}
《夏色里》雖然選材繁雜,但一以貫之的仍是廖玉蕙幾十年不曾減少的對生活的熱情。而以真情寫作,廖玉蕙作為女作家的身份優(yōu)勢也得以極大體現(xiàn)。廖玉蕙并非傳統(tǒng)舊式女性,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身兼教師與作家雙重身份的現(xiàn)代女性,她也有明確的現(xiàn)代女性意識,但是她并不激進,態(tài)度溫和但有原則,或深情,或幽默,或犀利,或堅強,或嬌憨,直面生活中的陽光與黑暗。
文集開篇《一株拒絕開花的櫻》是對逝去母親的懷念,深情難掩,直至感動了那株母親生前就一直拒絕開花的櫻樹。文中配圖是兩株花樹,分別代表外曾祖母與外曾孫女的櫻花與粉撲花兩兩相望,生命的傳承不絕?!渡凶顕篮亩臁放c《天上一顆星星也無》兩篇亦是懷念母親,在女兒的回憶中一位不斷鞭策女兒上進的強悍母親躍然紙上?!稕]有珊瑚的珊瑚婚》是為三十五周年的珊瑚婚而作,廖玉蕙從要不要一起送女兒搭車這件日常小事開始,講夫妻兩人要不要各做各事的辯論,講生病時讓妻子冒雨買姜以體會自己平時的辛勞,雖然愛情已然“在難以察覺的細微處退位”,但是夫妻兩人互相照顧與扶持,在摩擦中不斷調(diào)整相處模式,各自貢獻所長維系家庭和樂。而被選為了書名的《在碧綠的夏色里》這一篇,字里行間都是深厚的師生情誼。廖玉蕙從教多年,一直都以她的“溫暖和正面能量”幫助與鼓舞著學生,一張卡片,一雙新拖鞋,都體現(xiàn)著學生的敬與愛。
《背叛?還是挑戰(zhàn)?》等多篇文章是回憶廖玉蕙自己的人生旅程,考學失利的痛苦彷徨與日后努力的艱辛充實,終于翻轉(zhuǎn)人生?!度松幌嘁姟穼懙膭t是她與年少時戀人的再次重逢。失敗的戀情曾經(jīng)讓他們的人生遭受凄風苦雨,本以為兩人背著各自的另一半單獨見面是禁忌,其實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后,兩人都已放下當年的感情,都同意他們?nèi)松伤マD(zhuǎn)順的關鍵,在于他們拿到了最好的一張王牌——各自的另一半。愛情或許已經(jīng)逝去,人生卻更加豐厚,擔得起那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廖玉蕙從不吝于展露她的深情,情深卻并不軟弱,而是以女性的柔軟包容生活的棱角,孕育出最美麗的珍珠。
三
廖玉蕙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寫作一本流暢自然、意味深遠,又可以讓大部分喜愛文學的人看懂、看得進去的散文,一直是我‘文學理由’的初步實踐”?!跋M麑懗鰜淼淖髌分辽倌芤l(fā)共鳴,其次能感動人心,若能對人心有所豐富或提升則是所至禱?!眥5}
深入俗世生活,取身邊瑣事為創(chuàng)作題材,又敢于“自曝其短”,都是“引發(fā)共鳴”的良策,加之真情涌動,必能“感動人心”,繼而豐富靈魂。除此之外,廖玉蕙的文字也十分生動,富有感染力。廖玉蕙的文字并不華麗,也不幽微,走的是明白曉暢一路。淺顯通俗的文字極容易流于枯燥乏味,《夏色里》多由故事出發(fā),又用詼諧風趣之筆,寫來輕松從容,讀者讀來亦津津有味。
也許與廖玉蕙身為教師又非常擅長演講有關,她的文字雖淺顯但卻生動而有活力,沒有閱讀障礙,又不至于平淡如水,與她“看懂、看得進去”的理念保持一致。廖玉蕙也會根據(jù)需要適時轉(zhuǎn)換筆墨,諸如用深情的文字表達女兒痛失母親的傷悲,在講述夫妻之情時則又展露出幽默的才能。語言風趣,一直是廖玉蕙文字生動的重要構成因素。像是《魚兒魚兒水中游》,作者寫他們將幾只病愈的魚送回池子時用了這樣一句話:“于是,就在月亮的迷蒙光暈籠罩下,我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護送幾只魚兒返回它們的故居?!毕葟娬{(diào)了月色,又用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護送”“故居”這樣的“大詞”來形容這樣一件“小事”,其中的反差讀來有趣,又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
《夏色里》能夠?qū)崿F(xiàn)“看得進去”的閱讀效果,還在于很少純抒情或說理的文字,替而代之大量而豐富的故事。廖玉蕙十分善于觀察生活,也擅長講故事,總是能借助生活中具體的人事形象地表達情或理。諸如《速度》一篇,取的是某日到鄉(xiāng)下郵局辦事這樣慣常的生活小事,廖玉蕙卻看到了其中的“故事”。城市人“她”在某日闖入慢悠悠的鄉(xiāng)下郵局,對行員與辦事民眾之間為了大小寫的“五”與填錯單子這種小事廢話連篇非常不滿,對他們沒效率的悠閑聊天十分憤怒。然而等終于輪到“她”時,行員女孩仍舊沒有迅速地為她辦理業(yè)務,笑臉夸贊其皮膚好這種無關的事情,“她”卻立刻轉(zhuǎn)怒為喜開始切磋保養(yǎng)之道。廖玉蕙用風趣的筆墨講述小小一則故事,描繪“她”心理的微妙轉(zhuǎn)變,將對效率與人情關系的思考暗藏其中,也是借此反思城市與鄉(xiāng)村的生活差異與價值錯位。
廖玉蕙傾心紫陌紅塵的熱鬧繁華,創(chuàng)作上卻秉持“簡單”原則。臺灣當代文壇百花齊放,文學思潮也已幾經(jīng)遞嬗,廖玉蕙一直以赤誠的稚子之心凝目滾滾紅塵,以曉暢生動的文字于細微處“為生活尋找一個說法”?!对诒叹G的夏色里》是廖玉蕙為文壇貢獻的又一株簡單卻意味深遠的美麗花朵。
{1}{3} 廚川白村著、魯迅譯:《出了象牙之塔》,北新書局1935年版,第7頁,第7頁。
{2} 陳義芝:《推薦廖玉蕙》,見陳義芝主編《廖玉蕙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頁。
{4} 陳芳明:《她的退休與未休》,見廖玉蕙《在碧綠的夏色里》,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版,第7頁。
{5} 廖玉蕙:《為生活尋找一個說法》,見廖玉蕙《在碧綠的夏色里》,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頁。
作 者:司方維,許昌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