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曾經(jīng)是歷史的功臣,更是歷史的罪人,如今他身上依然有許多解不開的謎題。林彪本名林育蓉,為何這兩個名字反差如此之大?除了葉群,有誰知道林彪生命中的另外兩個女人?可曾知戰(zhàn)無不勝的元帥曾經(jīng)也險些做了逃兵?
陽剛名卻是一副清秀柔弱貌
1907年12月5日,林彪出生在湖北一個地主家庭。林明卿這年正好30歲。他為在而立之年又添兒子而感到高興。林明卿苦思一番,給兒子取名叫“林育蓉”。
也許“育蓉”這個名字的女性色彩太濃,脂粉氣重了些,孩子一生下之后就經(jīng)常病病懨懨,即使不病,也清秀柔弱得像個女孩子。為了使孩子多多增加陽剛之氣,也為了紀念林母產(chǎn)前吉兆,林明卿又給兒子取了個學名,單號“林彪”。彪,是小老虎的意思。
在共進中學學習期間,情竇初開的林彪曾經(jīng)有過一段短暫的戀愛。他暗戀上了一位名叫陸若冰的漂亮姑娘。陸若冰是黃岡回龍山戴家沖人,與林家大灣隔三里路,她一直跟隨著兄長陸沉(曾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生活。童年時,她就與林彪熟識,到武漢后,兩人來往更是頻繁。林彪熱情地教她識字,學文化,漸漸萌生了感情上的沖動。陸若冰比林彪大一歲,正處妙齡,風姿綽約,一笑一顰,洋溢著妙齡少女的青春氣息。她把林彪看作是聰明伶俐的小弟弟,從生活上關(guān)心他、照顧他。沒有戀愛經(jīng)驗的林彪把這種姐弟間的友情當作愛情,為之魂牽夢繞。
1924年8月,陸若冰由堂哥介紹,由武漢前往安慶女子師范學校讀書。林彪按捺不住思念之苦,不斷地給陸若冰寫信,把她比作嬌艷的“牡丹”和帶刺的“玫瑰”,說她是自己心目中最可愛的姑娘。
到這個時候,陸若冰才發(fā)現(xiàn)林彪人小鬼大,想岔了。于是,她冷靜地給林彪寫了一封回信:“我的學習很緊張,沒有考慮個人的婚姻的打算。盼你好好學習,并取得好成績?!?/p>
對于這件潛藏在林彪心底的暗戀,陸若冰始終沒有對人談起過,直到晚年,她才透露出當時慧劍斷情的理由:
“我拒絕了林彪的追求,主要有四個原因:其一、他比我小。那時有只許男大女10歲,不能婦大男一歲的風俗;其二、我太年輕,書未讀完,一心想學知識;其三、我知道他在老家有未婚妻,我不能做拆人家墻腳的事;其四、林彪個性奇特,形象太差,特別是他頭上長的黃癬,看著很不舒服。”
收到陸若冰的回信,林彪發(fā)誓,大丈夫當以事業(yè)為重,不做出一番驚世偉業(yè),決不涉足情場。從此,他緊閉心扉,潛心學業(yè),言語越來越少,成績越來越好。
到了1925年,在林育南的幫助下,他成為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
未婚妻苦等林彪23年無果
林彪經(jīng)過了從私塾到高中的系統(tǒng)學習,文化基礎(chǔ)較好,人又聰明,因此,他的各科成績在考評時均為“優(yōu)良”,而且由于他肯動腦筋研究戰(zhàn)術(shù)問題,深受一些軍事教官的青睞,同學們不無妒嫉地稱他為“軍校之鷹”。這只“軍校之鷹”不畏繁重的課堂,就怕野營拉練和早跑。因為林彪耐力很小,體質(zhì)虛弱,適應(yīng)不了大運動量、長距離的訓練。
按照軍校的慣例,每天雄雞鳴白時,只要不是雨天和雪天,全校各科各連的學生,都要圍繞黃埔島公路列隊跑步。繞島一周,大約有15公里的路程。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林彪也逐漸適應(yīng)了這種馬拉松式的早跑,體質(zhì)漸漸增強。到后來,身體雖然仍舊瘦削,但已經(jīng)練成了一副經(jīng)得起摸爬滾打的筋骨。這個時期的林彪,學習上比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躍。
在林彪7歲那年,父親林明卿做主與世交汪友成的女兒汪靜宜定下娃娃親。林彪年紀小,不懂事,開始還覺得好玩,后來漸漸長大,對目不識丁的小腳“未婚妻”很不滿意。
1927年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八,林彪向連長請假回家探親,獲得批準后,匆匆跨上戰(zhàn)馬,一路風塵地返回暌違已久的林家大灣。
林彪回家,令林明卿喜出望外,他決心乘此機會,把兒子的婚事辦了。
然而當全家吃過團年飯后,林明卿迫不及待催著林彪完婚時,林彪?yún)s大膽地冒了一句:“我想把這門親事退了?!绷置髑渑豢啥?,呵斥道:“說出嘴的話,潑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來呢?這樣做,怎么對得起你汪世伯?”
“我與汪家姑娘都沒見過幾次面,根本不了解,怎么結(jié)婚?再說,現(xiàn)在正是亂世,男兒志在四方,我不愿過早成親,讓妻室捆住手腳。我當兵打仗,提著腦袋東征西討,萬一有個什么不測,豈不是耽誤人家的青春!”林彪舉出了許多理由,企圖說服父親。
林明卿、陳氏和長兄林慶佛好話說盡,林彪就是不松口。見兒子這般執(zhí)拗,辜負了自己的一片好心,陳氏忍不住老淚縱橫。林彪是個孝子,見母親如此傷心,自己也不好受,便退了一步,答應(yīng)再考慮考慮。
好容易挨到大年初三,林彪逃難似的匆匆辭別父母,返回部隊。不久,林彪越過父母,直接給汪靜宜寫了一封信,提出廢除婚約。林彪在信中大意是:彪決心從軍征戰(zhàn),難免有個三長兩短,豈不誤汝青春?此為退婚因由。乞諒。
不料,汪靜宜是個烈性女子,苦心守候,終生不嫁,與患侏儒癥的妹妹相依為命。她盼望林彪回家,兩人還有溝通轉(zhuǎn)圜的余地。可林彪自離開家鄉(xiāng)后,如同泥牛入海,杳無音訊。汪靜宜這一盼就是23年。建國初,林彪從東北打到武漢,就任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時,他的一位嬸娘去武漢見林彪,告訴他:“育蓉,汪家的姑娘還在等你呀!”林彪一怔,說:“我這么多年未回去了,她不應(yīng)等嘛?!边@時,林彪已與葉群結(jié)婚,并生有一雙兒女。
汪靜宜聽聞林彪娶妻生子的消息后,柔腸寸斷。這位敦厚的鄉(xiāng)姑沒有上門哭鬧,只是流淚啜泣,自嘆命苦。倒是林明卿良心不安,多次勸說林彪:“你不能娶她,但你不能不管她。她一個弱女子,在農(nóng)村生活很艱難,你是不是把她接出來,安排點事情。”林彪一想也是,便與葉群商量。葉群心生一計,派人來接汪靜宜,說是安排她到林家當保姆,給葉群帶孩子。汪靜宜對來人說:“告訴育蓉,我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不需要他的憐憫!”就這樣,她單身一人,孤苦無助地過了一生,1963年因病去世,終年56歲。
一個“想跑而沒有跑成的逃兵”
大革命失敗之后,全國革命處于低潮,南昌起義軍主力又在潮汕遭到失敗。在這種情況下,革命的前途究竟如何?武裝斗爭的道路是否還能堅持?我們這支孤立無援的部隊究竟走向何處?這些問題,急切地擺在每個起義戰(zhàn)士面前。
粟裕大將曾指出,林彪就是一個“想跑而沒有跑成的逃兵”。此話從何講起呢?
部隊駐扎在大庾縣城時,林彪和一些黃埔軍校畢業(yè)的中、下級軍官來找陳毅,表示要離開部隊,另尋出路,還勸陳毅也和他們一起離隊。
林彪對陳毅說:“你是一個知識分子,沒有打過仗,沒有搞過隊伍。我們是搞過隊伍的,現(xiàn)在部隊不行了,碰不得,一碰就垮。與其當俘虜,不如穿便衣走?!?/p>
“我不走?,F(xiàn)在我拿著槍,可以殺土豪劣紳。我一離開隊伍,土豪劣紳就要殺我。”陳毅斬釘截鐵地否定了林彪的說法。他嚴肅地對林彪等人說:“你們要走你們走,把槍留下,我們繼續(xù)干革命。隊伍能存在,我們也能存在。攜槍逃跑最可恥。”
10月下旬,起義軍余部召開全體軍人大會。朱德宣布這支部隊今后由他和陳毅領(lǐng)導,他大義凜然地說:“愿意繼續(xù)革命的跟我走,不愿再干的可以回家,來去兩便,絕不勉強?!?/p>
陳毅也誠摯地勸告大家:“南昌起義是失敗了,但南昌起義的失敗并不等于中國革命的失敗。我們大伙要經(jīng)得起失敗局面的考驗。只有經(jīng)過失敗考驗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就是要做失敗時的英雄?!?/p>
在大多數(shù)士兵信心日益增強的時候,悲觀已久的林彪還是開了小差。在部隊離開大庾縣城的那天,林彪伙同幾個動搖分子離隊,朝梅關(guān)方向跑去。在山林中,他們遭到反動民團的搜捕追殺,林彪與幾個離隊者失去了聯(lián)系,只身一人,踽踽而行。路遇一個好心的山民告訴他,梅關(guān)一帶的路隘、關(guān)口被地主“挨戶團”把守得水泄不通,只要碰到可疑分子或操外地口音的人,輕則搜去財物痛打一頓,重則砍頭殺身。一聽這話,林彪又害怕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只好返回了部隊。
“文革”中,一些御用文人百般吹捧林彪,稱南昌起義失敗后,是林彪率領(lǐng)剩余部隊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朱毛會師”應(yīng)改為“林毛會師”。深悉內(nèi)情、素以耿直馳名的陳毅憤怒地痛斥道:“偽造歷史是一種犯罪行為。南昌起義上井岡山,林彪起過什么作用?他說穿了是一個逃跑分子?!?/p>
(摘自《林彪的這一生》,少華著,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