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氧化還原反應問題解題規(guī)律歸納

      2016-04-29 00:00:00華雪瑩
      青蘋果·教育研究版 2016年10期

      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中的一種重要反應類型。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有關規(guī)律并能熟練運用,是學好這一知識點的關鍵。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梳理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有關規(guī)律,希望同學們能夠熟記并能正確運用。

      一、守恒律

      1.電子得失守恒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到電子的總數(shù)與還原劑失去電子的總數(shù)相等(或者說化合價升高總數(shù)與化合價降低總數(shù)相等)。

      應用1 計算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的多少。

      例1 KI與KIO在酸性條件下可發(fā)生反應生成單質碘,問該反應中被氧化的碘元素與被還原的碘元素的質量之比是多少。

      解析 K→化合價升高1價,被氧化;KO→化合價降低5價,被還原。要使化合價升降總數(shù)相等,KI與KIO的物質的量之比應為5∶1,則被氧化的碘元素與被還原的碘元素的質量之比也為5∶1。

      應用2 確定氧化產(chǎn)物或還原產(chǎn)物中元素的價態(tài)。

      例2 在含有0.078 mol FeCl溶液中,通入0.009 mol Cl,再加入含有0.01 mol XO的酸性溶液,溶液中的Fe恰好全部被氧化,并使XO還原為X離子,求n的值。

      解析 Fe→Fe,1 mol FeCl失去1 mol電子;Cl→Cl,1 mol Cl得到2 mol 電子;O→X,1 mol XO得到2(6-n) mol電子。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規(guī)律,F(xiàn)eCl失去的電子數(shù)等于氧化劑Cl和XO得到的電子總數(shù),即0.078×1=0.009×2+0.01×2(6-n),解得n=3。

      應用3 配平氧化還原方程式

      例3 配平方程式: P+ CuSO+ HO→ CuP+ HPO+ HSO。該反應中160 g CuSO可氧化P的質量是 。

      解析 該反應中氧化還原關系較為復雜,既有CuSO與P的氧化還原反應,又有P的自身氧化還原反應?!鶦u,P元素化合價降低3價;SO→P,Cu元素化合價降低1價;→HO,P元素化合價升高5價。生成1 mol CuP共得到6 mol電子,生成1 mol HPO失去5 mol電子。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規(guī)律,CuP與HPO的物質的量之比應為5∶6,即CuP的系數(shù)為5,HPO的系數(shù)為6;然后通過觀察法寫出其他各物質的系數(shù)。配平后的化學方程式為11P+15CuSO+24HO=5CuP+6HPO+15HSO。

      因為CuSO與被CuSO氧化的P之間仍符合得失電子守恒規(guī)律,所以CuSO與被CuSO氧化的P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1。n(CuSO) == 1 mol,可氧化的P的質量= mol×31 g·mol=6.2 g。

      2.電荷守恒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反應前后,陰、陽離子所帶電荷的代數(shù)和相等。

      3.原子守恒 氧化還原反應與一般的反應一樣,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應用 配平氧化還原方程式;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計算;求某一反應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原子數(shù)之比,或氧化劑與還原劑分子數(shù)之比,或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分子數(shù)之比。

      二、物質轉換規(guī)律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在反應中得到電子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chǎn)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在反應中失去電子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chǎn)物。可用“雙線橋法”表示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

      應用 用于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及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

      三、性質表現(xiàn)律(價態(tài)律)

      1.處于最高價態(tài)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如F、O、Fe、H、CO、KO、HO、O等。

      2.處于最低價態(tài)的元素只具有還原性,如金屬單質、X(鹵素離子)、H、H等。

      3.處于中間價態(tài)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以一種性質為主,一般遇強氧化劑表現(xiàn)還原性,遇強還原劑表現(xiàn)氧化性。例如:2FeCl+Cl=2FeCl;FeCl+Zn=ZnCl + Fe。Fe、SO、H等以還原性為主,Cl、CO、NO等以氧化性為主。

      4.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其性質是各種價態(tài)的元素性質的綜合體現(xiàn)。如HCl中H處于最高價態(tài)+1價,遇金屬等還原劑時可表現(xiàn)氧化性;其中的Cl處于最低價態(tài)-1價,遇到KMnO、MnO、KClO、Ca(ClO)等強氧化劑時表現(xiàn)還原性。

      應用 判斷元素或物質的氧化性與還原性的有無。

      四、價態(tài)轉化規(guī)律

      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同時,必有元素化合價降低。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歧化反應中反應物價態(tài)應介于兩產(chǎn)物價態(tài)之間,而歸中反應中產(chǎn)物價態(tài)應介于兩反應物價態(tài)之間。

      應用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高低。

      1.鄰位轉化律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相鄰價態(tài)間的轉化最容易進行。

      (1)元素處于最低(或最高)價態(tài),遇一般氧化劑(或還原劑)時轉變至相鄰價態(tài)。例如:

      2H+O=2↓+2HO

      2Cl+Cu=2Cl+CuCl

      (2)元素處于中間價態(tài),遇強氧化劑(或強還原劑)被氧化(或被還原)至相鄰的高價態(tài)(或低價態(tài))。例如:

      O+Cl+2HO=HO+2HCl

      O+2HS=3↓+2HO

      (3)元素處于中間價態(tài)時可發(fā)生歧化反應,且一般發(fā)生鄰位轉化(即歧化律)。例如:

      +HO=H+HO

      3+6NaOH=2Na+NaO+3HO

      3O+HO=2HO+O

      2.跳位轉化律

      (1)元素處于較低(或較高)價態(tài)時,遇強氧化劑(或強還原劑)發(fā)生跳位轉化。例如:

      +6HNO(濃)=HO+6NO↑+2HO

      2KO+16HCl=2KCl+2Cl+5Cl↑+8HO

      (2)當加劇反應條件(如升高溫度、使用催化劑、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增強酸性、增大反應物的量等)時,可發(fā)生跳位轉化。例如:

      3+6NaOH=5Na+NaO+3HO

      4H+5O=4O+6HO

      H+8HNO(濃,足量)=HO+8NO↑+4HO

      例4 G、W、X、Y、Z均為含氯的化合物,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如下的轉化關系(方程式未配平且氯元素一定有價態(tài)變化)。

      ①G W+NaCl

      ②W+HO X+H

      ③Y+NaOH G+W+HO

      ④Z+NaOH W+X+HO

      請判斷G、W、X、Y、Z中氯元素化合價的高低。

      解析 反應①中G→NaCl,氯元素化合價降低,則氯元素的化合價G

      3.互不交叉和換位規(guī)律

      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的物質之間發(fā)生反應(不考慮其他元素之間的反應,下同)時,產(chǎn)物的價態(tài)必介于兩反應物的價態(tài)之間,且其變化是不交叉的。

      (1)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tài)間不相互轉化。例如:C與CO、CO與CO、Fe與Fe、Fe與Fe,或S與HS、S與SO、SO與HSO等均不反應(因此可用濃HSO干燥SO)。

      (2)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的物質之間發(fā)生反應時,生成中間價態(tài)的物質,且只靠攏不交叉。也就是說,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中該元素的化合價可能為同一中間價態(tài),也可能不為同一價態(tài),但一定介于氧化劑與還原劑中該元素的化合價之間(即歸中律)。例如:

      H+HO(濃)=↓+O↑+2HO

      KO+6H=K+3↑+3HO

      應用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能否發(fā)生、物質的變化以及預測反應的產(chǎn)物,判斷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及轉移電子數(shù)。

      例5 (1)在反應KClO+6HCl=KCl+3Cl↑+3HO中,氧化產(chǎn)物是 ,還原產(chǎn)物是 ,轉移電子數(shù)為 。

      (2)在反應HS+HSO(濃)=S↓+SO↑+2HO中,氧化產(chǎn)物是 ,還原產(chǎn)物是 ,轉移電子數(shù)為 。

      解析 (1)由于K中Cl元素價態(tài)與H相同,則KCl既不是氧化產(chǎn)物,也不是還原產(chǎn)物(不換位)。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都是Cl,該反應為歸中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5。

      (2)與O中S元素化合價恰介于H和HO之間,根據(jù)互不交叉規(guī)律,只有S為氧化產(chǎn)物、SO為還原產(chǎn)物時,價態(tài)變化才不交叉,轉移電子數(shù)為2。

      五、性質強弱律(性質遞變律)

      1.氧化還原反應發(fā)生的一般規(guī)律為“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弱氧化劑+弱還原劑”,即對于一個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來說,氧化劑一定比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強,還原劑一定比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強。也就是說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的強弱順序為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性的強弱順序為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例如:在反應2Fe+Cl=2Fe+2Cl中,氧化性Cl大于Fe,還原性Fe大于Cl。

      應用1 判斷反應能否發(fā)生。

      例6 判斷下列反應能否進行,并說明原因。

      (1)Fe+Cu=Fe+Cu

      (2)2Fe+Cu=2Fe+Cu

      。

      解析 (1)因為氧化性Fe

      (2)因為氧化性Fe>Cu,還原性Cu>Fe,該反應符合氧化還原反應的條件,所以該反應能夠發(fā)生。

      應用2 判斷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

      例7 已知反應:

      (1)I+SO+2HO=HSO+2HI

      (2)2FeCl+Cl=2FeCl

      (3)2FeCl+2HI=2FeCl+I+2HCl

      試判斷I、SO、Cl、FeCl四種物質氧化能力的強弱。

      解析 根據(jù)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由反應(1)可得出:I>HSO>SO;由反應(2)可得出:Cl>FeCl;由反應(3)可得出:FeCl>I。綜上所述可知四種物質氧化能力的強弱順序為Cl>FeCl>I>SO。

      當然也有例外。例如:2NaCl+2HO=2NaOH+Cl↑+H↑(氧化性Cl大于HO,還原性H大于NaCl。這是由反應條件電解所決定的);Na+KCl(熔融)=NaCl+K↑(還原性K大于Na,這是因為K的沸點758 ℃比Na的沸點883 ℃低,生成的K為蒸氣而脫離反應體系,使反應能有效地向右進行)。

      2.在相同條件下,總是氧化性或還原性最強的微粒優(yōu)先發(fā)生反應。例如:向含有Br和I的溶液中滴加氯水,則I將優(yōu)先被氧化;向含有Cu和Ag的溶液中加入鐵粉,則Ag將優(yōu)先被還原。

      應用 判斷混合溶液中離子發(fā)生反應的順序。

      例8 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FeBr溶液中通入少量Cl ,通入過量Cl 。

      (2)FeI溶液中通入少量Cl ,通入過量Cl 。

      解析 因Fe、Br、I都具有較強的還原性。當通入過量Cl時,F(xiàn)e、Br、I都可被Cl所氧化,此時兩溶液中反應相似,離子方程式分別為

      2Fe+4Br+3Cl=2Fe+2Br+6Cl

      2Fe+4I+3Cl=2Fe+2I+6Cl

      當通入少量Cl時,由于還原性I>Fe>Br,F(xiàn)eBr溶液中只有Fe被氧化,離子方程式為

      2Fe+Cl=2Fe+2Cl

      FeI溶液中只有I被氧化,離子方程式為

      2I+Cl=I+2Cl

      3.一般來說,同一元素的價態(tài)越高,其氧化性越強,如氧化性:Fe>Fe;價態(tài)越低,其還原性越強,如還原性:HS>S>SO。不過也有例外,氧化性HO>HO,原因是HClO不穩(wěn)定,見光易分解,生成具有強氧化性的“初生態(tài)”的氧原子。

      4.一般來說,酸性越強、濃度越大、溫度越高,氧化劑的氧化性或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例如:KMnO在酸性溶液中氧化性最強、中環(huán)境次之、堿環(huán)境中最弱;濃鹽酸具有還原性,而稀鹽酸沒有;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而稀硫酸沒有;溫度越高,碳的還原性越強等。

      應用 比較物質間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選擇適宜條件下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制備氧化性較弱的物質,或用還原性較強的物質制備還原性較弱的物質。

      六、反應先后律(難易律)

      一般來說,在同一反應環(huán)境中,濃度相同或相近的氧化劑遇到若干種還原劑時,還原性強的先被氧化;同理,在同一反應環(huán)境中,濃度相同或相近的還原劑遇到若干種氧化劑時,氧化性強的先被還原。例如:還原性I>Fe,將Cl通入FeI溶液中,先發(fā)生反應Cl+2I=2Cl+I,后發(fā)生反應Cl+2Fe=2Fe+2Cl;還原性Fe>Br,將Cl通入FeBr溶液中,先發(fā)生反應Cl+2Fe=2Fe+2Cl,后發(fā)生反應Cl+2Br=2Cl+Br。

      應用 判斷物質的穩(wěn)定性及反應順序。

      七、反應方向律

      氧化還原反應一般按照氧化性較強的物質與還原性較強的物質反應,生成氧化較弱的物質和還原性較弱的物質的方向進行。也有例外,如還原性Fe>H,但FeO+4H 3Fe+4HO(g),原因在于該反應為可逆反應,生成的水蒸氣被排出可使平衡不斷向右移動。類似的有還原性Si大于C,但2C+SiO=Si+2CO↑

      應用 用于預測反應的可能性。

      嘉兴市| 商丘市| 威海市| 桃园市| 孟州市| 上思县| 崇礼县| 沙雅县| 额敏县| 当雄县| 霍山县| 诸城市| 丹凤县| 长宁县| 中牟县| 安新县| 开江县| 九寨沟县| 如皋市| 礼泉县| 余干县| 安阳县| 宁强县| 元氏县| 韩城市| 大方县| 玉溪市| 墨脱县| 建德市| 尚志市| 兰坪| 蒙自县| 祁门县| 余江县| 灵丘县| 大竹县| 宁远县| 洪泽县| 浦县| 左权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