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理解一種植物或動物為何會長成這個樣子,首先要想到三個問題:
①這種模樣是不是有利于它們的生存或繁衍?還是純屬偶然?
②如果有利于它們的生存,那么是怎樣的原理?
③是否能找到證據(jù)證明上面的說法?
先從第一個說起。要證明斑馬的條紋對它們的生存是不是有好處,最好的辦法是找一群斑馬,將其中的三分之一涂成純白色,三分之一涂成純黑色,最后三分之一不變,然后看看哪種斑馬存活下來的最多。問題是……怎么才能逮住一匹斑馬再給它涂色呢?這可沒人試過!
那么,我們只能從第二個問題入手,先假設(shè)一下斑馬的條紋是有用的,然后開始想象:在高高的草叢中,斑馬身上的條紋可以起到偽裝的作用。有時,獅子根本就看不到它們在哪兒,即使看到了,也根本分不清哪兒是頭、哪兒是尾!這樣,斑馬當(dāng)然就不會被獅子抓住了。
可是,現(xiàn)在輪到第三個問題了:“這種想法有證據(jù)嗎?”如果我們查找一下書籍和資料,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想法雖然有道理,可是卻沒有人能證明確實是這樣。不過,科學(xué)家們卻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些斑紋的另外一種作用。
2011年,一些科學(xué)家在野外放置了一些木制的斑馬模型,把其中有些模型涂成條紋狀,有些涂成純白色,也有些涂成了純黑色。接下來,他們給這些模型都刷上膠。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純黑色的模型上粘住的飛蟲最多,純白的就要少一些,而條紋的最少。這就是說,斑馬的條紋可以驅(qū)趕這些吸血的飛蟲,就像一種視覺驅(qū)蟲劑??刹灰】催@些飛蟲。它們不但會傳播疾病,而且還會吵得斑馬心煩意亂,不能專心進食和防備猛獸的偷襲。所以說,斑紋對斑馬的生存還是很重要的!
猴子是愛吃香蕉的動物。因為香蕉很好吃,而且含有淀粉,可以填飽肚子。不過,今天我們要做的這個實驗,是看看如何能讓猴子不吃香蕉。
科學(xué)家們在鐵籠里關(guān)了五只猴子,再放進一串鮮嫩甜美的香蕉。猴子們頓時興奮起來,看了看周圍的動靜,之后就有一只猴子率先伸手去抓香蕉。這時,實驗人員打開高壓水槍,“刷”地一聲,把五只猴子都澆成了落湯雞!
這下,猴子們都不敢動彈了。可是過了一會兒,面對著香噴噴的香蕉,它們又動心了??纯礇]有動靜,又一只猴子躍躍欲試,蹦到香蕉跟前,剛要伸手,高壓水槍再次啟動——“嘩!”猴子們又吃了苦頭。
如此幾次下來,猴子們都徹底變老實了。眼睜睜看著令人垂涎欲滴的香蕉,竟然誰也不敢再去嘗試。此時,實驗人員把一只新的猴子放進去。這只沒挨過懲罰的猴子當(dāng)然不知道厲害,一進籠就直奔香蕉而去。這時,那五只被澆得水淋淋的猴子一擁而上,拼命按住它,生怕它害得它們再挨澆……于是,在這個籠子里,“香蕉不能吃”就變成了一條規(guī)則,深深地刻進了猴子們的腦袋。即使再放進新的猴子,它們也都最終被“改造”得不但不敢去吃香蕉,還會阻止別的猴子去吃!
這個情景不但讓科學(xué)家們非常感慨,也讓一些哲學(xué)家們陷入了沉思:人類社會的很多規(guī)則、法律又何嘗不是這樣,用懲罰的手段慢慢建立起來的呢?而當(dāng)大家都認(rèn)同了一種規(guī)則之后,都會自覺地去維護它,想要再打破它就很難了。當(dāng)然,猴子不會去思考為什么不讓它們吃香蕉的問題,也就是說,它們判斷不了這個規(guī)矩是不是合理的。而人類則可以先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一項法律、規(guī)則是不是合乎道理,之后再決定是否推行和遵守它。這就是人類的智慧超越了猴子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