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愚人節(jié)捉弄別人很容易,但在科學技術領域,更多發(fā)生的情況是,說話的人一不小心就打了自己的臉。特別是面對一些剛剛問世的發(fā)明和技術,如果你只是根據(jù)自己的舊經(jīng)驗和舊“腦筋”,覺得它們成不了什么大氣候,那么你的想法很可能就會在未來變成一個“愚人節(jié)玩笑”。
“整個地球只需要五臺計算機就夠了?!?/p>
很難想象這是在1943年,剛剛創(chuàng)立不久的IBM公司董事長托馬斯·華生說出的話。然而,當時的計算機足足有半個房間大,執(zhí)行的也都是破譯密碼、計算導彈路線之類的“高大上”任務。沒有人能預見到只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它就變成了家家戶戶都擁有的日常工具。
“美國人需要電話,我們則不然。我們有足夠的郵遞員?!?/p>
1876年,當貝爾發(fā)明電話的消息傳來,英國郵局首席工程師威廉·普利斯的腦洞顯然開錯了方向。實際在電話普及之后,人們還是把寫信的習慣保持了很長時間。直到后來電子郵件和短信才徹底取代了紙質(zhì)信件。
“騎馬是會一直流傳下去的交通方式,而汽車只是一時的潮流而已?!?/p>
當1903年,美國后來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打算建造自己的第一家汽車廠時,他的律師憂心忡忡,用這樣的話來勸說他。雖然這位律師出自一片好心,但很明顯,他對科技發(fā)展的看法實在太陳舊了。
“最多在六個月后,電視將失去新鮮感。人們會很快厭倦每天晚上盯著一個膠合板箱?!?/p>
在電視機剛剛被發(fā)明出來的1946年,很多電影公司的老板都還抱著這樣的幻想。但之后無情的事實向他們說明,電視對人們的誘惑力太大了。不少人都放棄了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改為在家看電視。
“核動力真空吸塵器很可能在十年之內(nèi)成為現(xiàn)實?!?/p>
與上面的“保守觀點”相比,這個看法又犯了“過于超前”的錯誤。不說別的,為了吸一點地面上的灰,至于要動用核能嗎?
“在未來,你的郵件將通過制導導彈在幾個小時之內(nèi)從紐約送到澳大利亞。我們要迎來火箭郵件時代?!?/p>
這是在1959年,美國的一位郵電部官員發(fā)出的豪言壯語。但地球上百分之百的人都肯定不想讓一枚送信的導彈擊中自己家的房子!
“網(wǎng)上購物終將失敗?!?/p>
《時代》雜志算是美國一本非常權(quán)威的時事分析雜志。然而即使是它的編輯,也小看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力量。今天,遍布全球的電子商務網(wǎng)絡和大大小小的網(wǎng)絡購物節(jié),都遠遠超出了它的想象。
“手機絕不會取代固定電話。”
雖然馬丁·庫珀是手機的發(fā)明者,但在一開始,因為架設信號網(wǎng)絡非常復雜,他也無法預見到手機會在未來變得人手一只。而是以為人們只會在出門時用手機,而在家里還是會用固定電話。
“所有人都在問我蘋果公司什么時候推出第一個手機。我總是回答,可能永遠都不會?!?/p>
看來,蘋果公司總裁史蒂夫·喬布斯的保密工作做得實在太完美,以至于在2006年,當時的《紐約時報》還以為他們根本不會生產(chǎn)手機這種“小東西”??墒沁@個看法第二年就變成了一個大玩笑。這一年,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一臺Iphone,并且迅速將人類帶入了智能手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