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怡霏
?
之江小學的人文之魅辦一所讓孩子們感念一生的學校
本刊記者李怡霏
之江是浙江母親河錢塘江下游一段的別稱。2004年5月17日,這條之江卻流淌進嘉陵山區(qū)的心田。這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南充參加了浙江援建項目——嘉陵之江小學奠基儀式。學校建成后,有效地解決了山區(qū)孩子就近上學難的實際困難。之江小學的師生從此常常感懷“之江情”,把“恩育中華魂”作為校園文化主題,以此感恩浙江的無私援助,感謝學校給自己提供的成長土壤,在感恩報恩中培育中華魂。
嘉陵之江小學感恩活動
到之江小學時,正細雨霏霏,一樓有歌聲傳來,近前去看,卻是一幫半大的孩子整齊排座,齊聲唱著“之江學子之歌”,嘹亮歌聲帶著陣陣熱氣傳來,讓人覺得自身也沸騰不已。唱完之后,有老師招呼:“同學們再大點聲兒,晚上我們多吃點兒!”孩子們左右看看又齊齊笑出聲,挺胸抬頭,又齊聲唱起來,朝氣蓬勃。
近年來,之江小學關工委在各級關工委的指導下,密切配合學校感恩教育課題研究,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對全體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培養(yǎng)感恩意識,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創(chuàng)導文明新風,感恩先行的校園美景。在實踐中學會感恩,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心地善良、懂得報恩的文明人。
“感恩教育是從細節(jié)處改變?nèi)说?,不管學生和老師,大家都有變化?!碧莆臇|校長說,他調(diào)來之江小學的時間并不久,但就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卻讓他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情況。
之江小學之前的教師管理制度松散,因為學校教職工多,年齡跨度大,家庭住址遠近不一,而學校又地處郊外,交通極為不便,所以導致很多老師并未“坐班”,而是有課再“到崗”?!皠倎淼臅r候,老師的上班時間很隨意,有時候還找不到人,現(xiàn)在只要是上班時間,隨時都能看見人?!?/p>
唐文東說,以前在校內(nèi)看見了垃圾,無論是他還是其他老師,都會自覺撿起來丟到垃圾箱,“一次兩次,次數(shù)多了,學生都看在眼里,再結合課堂教育,學生們也就慢慢改正這個壞習慣?!?/p>
“以前吃午飯的時候,經(jīng)常能看見學生們餐盤中剩下的食物,大多數(shù)也是隨意丟棄,現(xiàn)在基本上不會剩下飯菜,餐盤也會好好放好?!碧莆臇|說,學生們學會了對辛苦種植的農(nóng)民伯伯感恩、對食堂的清潔阿姨感恩,自然而然地學會去節(jié)約、去幫助。
學校的感恩教材會根據(jù)實際情況變化,今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學校當日舉辦了“媽媽節(jié)”,邀請家長來學校參加活動,讓學生們在臺上大聲喊出平時不好意思說的話,“媽媽我愛您!”“媽媽您辛苦啦!”之后還要和母親進行“愛的擁抱”,唐文東說,這類活動最能引起家長和學生的共鳴,增進親子感情。
“大人和小孩都在改變著,他們自己也許沒有發(fā)現(xiàn),但我看得很清楚?!碧莆臇|說,以前的家長會家長“請不來”,現(xiàn)在是主動電話聯(lián)系老師,了解學生情況;以前班級大掃除,學生做、老師看,現(xiàn)在是老師帶頭做;校園環(huán)境變得干凈整潔,好習慣已經(jīng)深入到每個人的心底。“比起分數(shù),我們更在意的是孩子以后的成長路徑,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公德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