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曼
?
放慢節(jié)奏
舒曼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在追求快節(jié)奏的同時,也應該使自己慢下來,看一看身邊的風景。慢,不是停滯不前,也不是瞻前顧后,而是一種完味與思考。想一想,該怎么走?看一看,如何選擇?其實,放慢節(jié)奏就是給自己提速!
讓電視慢下來
如今,一檔超乏味的電視節(jié)目正在挪威流行,這檔節(jié)目形式被稱為“慢電視”,已經(jīng)和童話故事、越野滑雪一樣,深受當?shù)孛癖姎g迎。
早些時候,一檔名為《卑爾根鐵路》的電視節(jié)目播出,拍攝一列火車從挪威首都奧斯陸到西南部城市卑爾根7小時旅程的“分分秒秒”,節(jié)目播出后便走紅,部分時段的觀眾人數(shù)超過120萬。隨后,挪威廣播公司推出了一檔更慢的節(jié)目,直播挪威海達路德公司旗下“北挪威”號郵輪沿挪威海岸線的5天游旅程。郵輪上的11架攝像機秘密拍攝,展現(xiàn)了旅程的全過程,既有沿途秀美的風光,又有游客在甲板散步等“無聊”鏡頭,整個直播時間長達134小時,創(chuàng)下電視節(jié)目直播的世界紀錄。而且,這檔“超級無聊”的節(jié)目創(chuàng)下了挪威電視節(jié)目的收視紀錄,超過300萬人收看了該檔節(jié)目,占全國總?cè)丝诘?/5。在連續(xù)5天的直播中,該節(jié)目的收視份額平均維持在36%。
點評:按理說,電視平臺的時間非常寶貴,廣告都以分鐘計算,為什么還要“長篇累牘”地播出同一檔節(jié)目呢?原來,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慢”的重要性,甚至沉醉在對過去的美好回憶之中。如今,時代發(fā)展了,社會進步了,生活節(jié)奏也在不斷加快。生活提速了,而生命質(zhì)量呢?其實,唯有讓心沉下來,放慢速度,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慢,不是停止,也不是后退,而是與“快”并列的生活態(tài)度。
車時代的“慢生活”
一個喜愛自駕游的男子,在快退休時宣布自己的“理想”:開著自己精心改造的房車,去丈量祖國的版圖,累了路邊小憩,餓了支鍋做飯。他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行車絕不超過100公里。這個理想立即遭到一些人嘲笑:這是逛“桃花源”吧?恐怕三天也走不出北京吧?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寬闊的車道,路上一塊指示牌上寫著:“慢慢走,欣賞??!”這是在提醒行車者,別錯過了路邊的風景。當下,鐵路提速、搶占市場、一夜成名等詞匯,就像一輛風馳電掣的汽車,充斥人們的眼球。在這輛車上,我們沒有選擇,不做司機,便做乘客?!俺钥祜?、走快路、開快車”等超速節(jié)奏,似乎不能給我們“慢”下來的機會。然而,當環(huán)境加速惡化,公眾情緒越發(fā)惡劣,我們才感到什么地方不對勁兒,為何不慢一點呢?
點評:人類之所以生產(chǎn)汽車,就是為了給生活提速,可在車時代為什么還要享受“慢生活”?這是因為快節(jié)奏讓一些人疲憊了,擁堵的交通環(huán)境以及加速惡化的天氣,讓一些人良心發(fā)現(xiàn),而倡導低碳生活更是社會的主流思想。車要慢慢地開,飯要慢慢地吃,路要慢慢地走……這不僅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更是一種精神境界。其實,慢下來也未嘗不可,至少能領(lǐng)略身旁的風景,做到心曠神怡。
“慢半拍”折射理性之光
在一本名叫《尋找失蹤者》的書中,有一段關(guān)于“慢半拍”的理論,寫得耐人尋味。文中說,“我明智地認為,自己從來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不會成為一個為眾人期盼和矚目、隨時可以發(fā)出警策之聲的人。我屬于一個笨拙的、慢半拍的人?!辈恢獜暮螘r起,人們著急開車、著急掙錢、著急買房,甚至著急培養(yǎng)孩子,以彰顯一份“我存在,故我思考”的人生價值,生怕晚了一步,就會被別人甩下。但是,真需要那么迫切嗎?木心有一首詩《從前慢》:“記得早先年少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慢慢生活,慢點發(fā)聲,慢慢思考,或許“慢半拍”更能散發(fā)出珍貴的理性之光。
點評:“快”是一種生活方式,“慢”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翱臁蹦芗铀偈虑橥瓿傻倪M程,“慢”下來也能提高辦事效率。我很喜歡《尋找失蹤者》中有關(guān)“慢半拍”的自嘲,這也蘊含了作者的理性與智慧?!奥肱摹辈灰欢ㄊ鼓懵浜?,反而會讓你更勝一籌;有些人往往缺少對“慢”的思考,最終被快節(jié)奏的大潮所淹沒。
慢功出細活兒
有一天,我看書的時候,看到劉震云的一篇文章。他坦言,舅舅對自己一生影響最大。舅舅是一個木匠,方圓幾十里,他的木匠活做得最好。別人一張桌子用三天完成,他則用上10天,這樣一來,他做出來的桌子自然比別人的好很多。他經(jīng)常對劉震云說:“你不是聰明的人,我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劉震云又一次記住了舅舅的教誨,同樣是作家,別人寫一本小說用三個月,他卻用了三年,這樣一來,讀者都說他寫得好,其實“并不是我的手藝比別人好,而是我花的時間比別人長一些,這是我寫作最大的秘密和訣竅?!?/p>
點評:“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好的文章從來都不是隨便寫成的,而是需要反復修改打磨,才能成為經(jīng)典。其實做人也和寫文章一樣,當遇到困難時要想一想,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當某個計劃無法實施時,可以先停一停,等機會成熟的時候再進行。不要把成功看作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成功是由無數(shù)的曲折和失敗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