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修寧
那天,我乘坐電梯,正巧和收破爛的老太太一起上樓。剛說兩句話,她就用近乎炫耀的口吻告訴我:“我兒子在北邊小區(qū)買了房?!?/p>
“真的?”我有些吃驚。
“剛剛交了房,多年的愿望變成了現(xiàn)實,這下我們老兩口放心了。”
“你們肯定給兒子出了不少錢吧。”我問。
“這不是應(yīng)該的嘛!”老太太一臉的自豪。
老太太的兒子是一個30歲左右的青年,原來也和我住同一棟樓,他和妻子都在工地上打工,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在我的印象里,這兩口子一直都是起早貪黑地干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摸黑回家。他們穿戴普通,但很樂觀,愛聊天,臉上一直帶著笑容。他竟然買房了!要知道,省城的房價讓不少人望而生畏啊,況且我印象中的買房人都是從事著體面職業(yè)的一類人……
老太太和她的老伴在一樓寬大的門面房里收破爛,房里總是堆著各式各樣的雜物:啤酒瓶、易拉罐、報紙、破鍋、破盆……每天天不亮老頭兒就騎著三輪車出發(fā)了,車里放著蛇皮塑料袋,還有一桿一米來長的秤。老人的儀容也和他的職業(yè)很匹配:灰白的棉布衫和黑色褲子整日附著灰塵,頭發(fā)花白,散亂如麻,但他紫銅色的臉龐告訴了人們,他身體很好。
老太太每天在家照看孫子,并在五彩斑斕的雜物旁用煤氣灶做飯,或是把收來的報紙一張張疊好,碼齊扎捆。
有一次,老太太到我屋里取廢紙,我和她閑聊時了解到,老兩口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他們早些年和眾多的農(nóng)民一樣,“在希望的田野上”老老實實地種田、收割,臉上綻放著豐收的喜悅。但最近幾年種田的收入大不如前,不如在城里打工掙得多,“孩子們想過城里人的生活,我們也支持,就把地租出去了?!?/p>
和他們一家情況一樣的家庭都市里有不少,他們遠離故土,在城市的一隅,從事著卑微的職業(yè)。即使篳路藍縷,受盡白眼和冷言冷語,只能吃著粗糲的飯菜,但他們?nèi)阅瑘猿?,他們樂觀著,向往著,為的就是在城里有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家。
他們是我們民族里最為堅強的一類人,他們不偷不搶、不貪不賄,吃的香甜、睡得踏實,遠離是非恩怨,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生命之花,猶如墻上的藤蔓,卑微而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