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浩
?
基層干部要會講“大道理”
○袁浩
所謂“大道理”,是指重大的原則和理論,以及具有普遍真理的道理。對于黨的干部來講,“大道理”往往具體化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事關全局的道理,“大道理”是動員、引導和凝聚民眾的有力思想武器。新的時期,隨著社會主體利益的多元化、思想影響的多樣化及其社會矛盾沖突的復雜化,領導干部擔當著動員、引導和凝聚民眾的重要職責,當然要首當其沖地會講大道理,善講大道理。
對于廣大基層干部來說,同樣也面臨著會講、善講“大道理”的問題。因為基層干部經常直接和職工群眾打交道,一言一行都關系到黨的形象。如果講不好、或者不愿講“大道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會處于“棚架”狀態(tài),無法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基層干部非但不會講、不善于講“大道理”,而且不愿講、不愿聽“大道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有的思想觀念陳舊,跟不上時代步伐,工作還是老套套,群眾不愿聽;有的不注重學習,自己不求甚解,照本宣科,群眾聽不懂;有的認為講“大道理”是高級領導干部的事,自己只要會干就行了,學不學理論關系不大;有的就理論講理論,就道理說道理,就思想說思想,與基層干群的思想、工作、生活實際相脫節(jié),缺乏針對性,空洞無味,反而引起群眾的反感。
其實,作為各級領導干部,無論做什么工作,都離不開理論指導。特別是在全面從嚴治黨、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基層干部身處基層一線,經常直接和群眾打交道,尤其需要會講“大道理”,這樣才能把權威的聲音和紀律的底線講實講透,講出精氣神,講出正能量。那么,基層干部如何講好“大道理”呢?
講好“大道理”,先要弄懂“大道理”,否則,以己之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基層干部要想講好“大道理”,就必須勤于學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尤其是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認識、分析和處理現(xiàn)實問題,把抽象的“大道理”具體化,將“大道理”與工作、生活實際相結合。
在充分領悟、真正精通“大道理”的基礎上,講好“大道理”,還需要牢牢抓住三個字。
一是“真”。“大道理”要說服人、引導人,首先必須是真道理。基層干部要講通“大道理”,必須強調一個“真”字,要言之有據(jù),符合客觀實際,反映客觀規(guī)律。否則,即便講得滔滔不絕、氣勢洶洶,但不是真道理,就唬不住人,服不了人。
二是“實”。講大道理不是唱高調,也不是呼口號,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言之有物,善于小中見大,把抽象內容具體化。特別是在基層工作中,如何把“大道理”講成“小道理”,也是一門學問。這就需要基層干部能夠在熟練掌握政策的基礎上,聯(lián)系本地區(qū)本部門的實際,貼近群眾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實際,看人下菜,看對象開講,善于把“大道理”吸收轉化成群眾感興趣的“小道理”,并能親切、生動地講給群眾。
三是“情”。講“大道理”,要采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增強理論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使“大道理”入情入理,令人信服,群眾才能愉快地接受,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是“硬”。講好大道理必須堅持“硬”,這個“硬”,不是靠指示服人,更不能靠氣勢壓人,要以理服人,講得大家都信服,自覺遵守,堅定不移。否則,大道理講得太“軟”,講得大家半信半疑,覺得可有可無,則不僅起不到動員、引導和凝聚民眾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引起民眾的反感甚至抵觸。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內鄉(xiāng)縣委組織部 )
(責任編輯 張 敏)
思想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