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有友人頻繁來到家中,而且一坐就是半天,自己雖說有諸多不便,卻一點(diǎn)聲色也不露,如此友誼更能遺響于世間。
1934年10月一天的上海,天空陰云籠罩,凜冽的風(fēng)吹送著冷寂的歌聲。在一間咖啡室里,時年23歲的蕭紅見到了魯迅、許廣平夫婦。
蕭紅由于從小得不到父愛,沒有家庭的溫暖,且從遙遠(yuǎn)的東北來到舉目無親的上海,幾年的漂泊無依的流浪生活,如帶了大量冰凌的河水,使得她原來一顆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心,被擊打得十分冰冷且傷痕累累。當(dāng)蕭紅見到魯迅夫婦后,她立即發(fā)現(xiàn),魯迅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一代大師竟是出奇的平和,一雙智慧的眼中充滿善意。蕭紅一下子覺得,魯迅就是一盆可親近的火,能讓她心中的冰融化掉,治愈她那顆受傷的心,使得她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
可不是,魯迅先生十分喜歡她,關(guān)懷她;許廣平也呵護(hù)她,處處照應(yīng)她。自那以后,蕭紅便成了他們家中的???,去后一坐就是大半天。然而,魯迅有太多的事要做。因此許廣平后來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說:“因此我不得不用最大的努力留出時間,在樓下客廳陪蕭紅女士長談?!痹诹硪黄恼轮性S廣平又說:“蕭紅先生無法擺脫她的傷感,每每整天的耽擱在我們寓里。為了減輕魯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勞,不得不由我獨(dú)自和她在客室談話?!?/p>
許廣平這兩篇文章中都說到了“不得不”,如此說,實(shí)在是因?yàn)槭捈t的到訪打破了他們夫婦生活的平靜,導(dǎo)致許廣平對魯迅的照料不能兼顧到。譬如,魯迅先生有睡午覺的習(xí)慣,一個夏天,許廣平從中午開始,陪著蕭紅說了一下午的話。當(dāng)蕭紅離去后,許廣平惦記著魯迅,趕緊到樓上去看,卻發(fā)現(xiàn)這天全部窗子都沒有關(guān),那天的風(fēng)又相當(dāng)?shù)拇螅虼唆斞甘軟隽?,引起發(fā)熱,病了幾天才痊愈。
盡管如此,許廣平并沒有因此怠慢蕭紅,而是把這件事隱瞞了下來?!拔覀円恢睕]敢把魯迅先生這次生病的病由說出來,現(xiàn)在蕭紅先生人也死了,沒什么關(guān)系,作為追憶而順便提到,倒沒什么要緊的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2/06/zrcs201607zrcs20160724-1-l.jpg" style="">
雖說蕭紅一直都沒能知道這樣的“不得不”,但許廣平對自己的呵護(hù)幫助是刻骨銘心的。雖說命運(yùn)坎坷的蕭紅對此無以回報,她卻無時無刻不關(guān)注著許廣平。魯迅去世后的第五天,蕭軍便收到遠(yuǎn)在日本的蕭紅的信,信中她囑咐蕭軍說:“可怕的是許女士的悲痛,想個法子,好好的安慰她,最好是使她不要靜下來,多多的和她來往?!币?yàn)檫@個建議,在魯迅去世后的一段時間里,蕭軍、黃源、聶紺弩夫婦、張?zhí)煲矸驄D、胡風(fēng)夫婦等多位朋友時常到許廣平家,陪她聊天,有時也拉她去看電影。
蕭紅的一片赤誠之心,在蕭紅去世后,許廣平非常沉痛地說道:“魯迅先生逝世后,蕭紅女士叫人設(shè)法安慰我,但是她死了,我向什么地方去安慰呢?”
由于魯迅夫婦的幫助,蕭紅闖進(jìn)了上海文壇。從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風(fēng)便吹進(jìn)了中國文藝界,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一位有才華的青年女作家誕生了。正是因?yàn)橛兄S廣平“不得不”的真情呵護(hù),讓蕭紅至死不忘魯迅夫婦的恩情。1942年1月22日,彌留之際的蕭紅一再拜托守候在她床前的摯友駱賓基說:“我死后只有一個愿望,就是能把我的一點(diǎn)骨灰埋葬在魯迅先生的墓旁……如果真有在天之靈的話,以便在天國里也能聆聽到先生的教誨?!?/p>
有些“不得不”是力所不逮的“不得已”,而有的“不得不”卻是力能勝之情況下的“不忍”,因?yàn)檫@“不忍”,便彰顯出人格的高尚和友誼的真誠。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