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百川
少年維納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小神童,他4歲開始讀書,7歲便能讀科學文獻了,9歲上中學,12歲以少年大學生的身份進入了塔夫茨學院,15歲進了哈佛大學,18歲時獲得了數(shù)理邏輯博士學位. 維納博學多識又富有個性,可敬又可愛,關于他,有許多非同尋常的有趣故事.
1919年,維納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長達25年. 維納給學生上課,很有個性. 有次維納在講解一個定理時,想到了一個很直覺的證明方法,于是只在自己的大腦中推演,一下跳過了很多步驟,只寫下一個簡單的結果. 這當然是他的學生們無法承受的,于是有人很策略地請求他是否能夠用另一種方法再證一遍,他說“當然可以”,馬上又在腦中推演,又忘了在黑板上書寫,經過幾分鐘的靜默之后,只見他在原來的結果處打了一個查對無誤的記號,就下課走了.
在麻省理工學院能與維納直接說話、握手,十分難得,所以每個人都想套近乎. 有一次,一個學生看見維納正在郵局寄東西,來回踱著步,一臉沉思. 這位學生很想自我介紹一番,但不知道怎樣接近他為好,生怕打斷了先生的思維而損失了某個深刻的數(shù)學思想,最終他還是鼓足勇氣,走近了這個偉人:“早上好,維納教授!”維納猛地一抬頭,拍了一下前額,說道:“對,維納!”原來,維納正準備在郵簽上寫寄件人的姓名,但瞬間忘記了自己的名字……
有一次維納搬家,妻子知道維納會丟三落四,搬家前一天的晚上再三提醒他新居的地址,她還找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門鑰匙換下舊房的鑰匙. 第二天維納帶著紙條和鑰匙上班去了. 白天恰好有人問他一個數(shù)學問題,維納就把答案寫在那張紙條的背面并遞給了人家. 晚上,維納習慣性地回到舊居,他很吃驚,家里沒亮燈,從窗子望進去,家具也不見了,掏出鑰匙開門,發(fā)現(xiàn)根本對不上齒,使勁拍了幾下門,無人應答,維納只好在院子里踱步. 突然他發(fā)現(xiàn)街上跑來一小女孩,維納說:“小姑娘,我真不走運. 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鑰匙插不進去. ”小女孩說道:“爸爸,沒錯,媽媽讓我來找你. ”
在維納的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zhí)行主席看到一臉稚氣的維納,頗為驚訝,于是就當面詢問他的年齡. 維納不愧為數(shù)學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歲數(shù)的立方是個四位數(shù),歲數(shù)的四次方是個六位數(shù),這兩個數(shù),剛好把十個數(shù)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這意味著全體數(shù)字都向我俯首稱臣,預祝我將來在數(shù)學領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 維納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大家都被他的這道妙題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會場上的人,都在議論他的年齡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答,但是需要一點數(shù)字“靈感”.不難發(fā)現(xiàn),21的立方是四位數(shù),而22的立方已經是五位數(shù)了,所以維納的年齡最多是21歲;同樣道理,18的四次方是六位數(shù),而17的四次方則是五位數(shù)了,所以維納的年齡至少是18歲.這樣,維納的年齡只可能是18、19、20、21這四個數(shù)中的一個. 剩下的工作就是一一篩選了.20的立方是8000,有3個重復數(shù)字0,不合題意.同理,19的四次方等于130321,21的四次方等于194481,都不合題意.最后只剩下一個18,是不是正確答案呢?驗算一下,18的立方等于5832,四次方等于104976,恰好不重不漏地用完了十個阿拉伯數(shù)字,多么完美的組合!
這個年僅18歲的少年博士,后來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業(yè),成為了信息論的前驅和控制論的奠基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