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洪根
古人擅長作詩寫詞,平仄押韻,讀來朗朗上口,意味深遠。在詩詞中巧妙地嵌入數(shù)字,則更添奇趣、奧妙和神韻。
在南北朝時期,南朝樂府詩歌中,有一道《懊儂歌》,很有趣:
此詩是寫一個出門在外的男子,歸心似箭,恨不得早日見到女友的急切心情。三千三減去一千三,可不是還有二千里嗎!行程尚未過半,就扳起指頭掐算,可見其急切心情。
凡鐘樓或寺廟的鐘聲都為一百零八下。為什么?原來是一年12個月、24節(jié)氣和72候之和。雖說打鐘都是一百零八下,但輕重緩急各有不同,并且各地都有詩歌形式的描繪。
蘇州的詩歌是這樣的:
即:(18+18+18)×2=108
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
已行一千三,所以二千在。
緊十八,慢十八,中間十八,
徐徐發(fā),兩度湊成百零八。
杭州的詩歌是這樣的:
即:36+36+36=108
越州(浙江紹興)詩歌是這樣的:
即:(18+18)×(6÷2)=108。(六遍是早晚各三遍)
浙江臨海詩歌是這樣的:
即:(7+8+18+3)×3=108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才華橫溢,性格耿直,但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晚年慘淡,生活無聊。曾作《靜坐》詩一首:
前發(fā)三十六,后發(fā)三十六,
中發(fā)三十六,聲急通共一百八聲息。
緊十八,慢十八,
六遍湊成一百八。
前擊七,后擊八,中間十八徐徐發(fā),
更兼臨后擊三聲,三通湊成一百八。
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聰明的小朋友,你能從蘇東坡的詩句中發(fā)現(xiàn)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嗎?
《越玩越聰明》參考答案:一、破損的寶塔:10與16相同。此題考察觀察的靈敏度、記憶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道路線:從李小明和王小平住的街道圖不難看出,李小明從A出發(fā),首先有3條路可走,就是AD、AE、AB。(1)當他由A到達D時,又有3條通向F的路,即從D經(jīng)過E到F;從D經(jīng)過E到B再到F;從D經(jīng)過E到B再到C,最后到F。(2)當他由A到達E時,又有3條通向F的路,即從E到F;從E經(jīng)過B再到F;從E到B再到C,最后到F。(3)當他由A到B時,又有3條通向F的路,即從B到F;從B到C再到F;從B到E再到F。由此得出,李小明從A出發(fā)到王小平家F,共有3×3=9(種)不同的走法。三、非常熱:T=2;O=3;H=9。 四、運動員的年齡:甲是排球隊員,21歲;乙是籃球隊員,17歲;丙是足球隊員,19歲。 五、翻跟頭的小鳥: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