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潤
放學后,我和小伙伴們相邀去放牛。銅鈴聲散布在山坡上,牛群悠閑地吃草時,我和伙伴們的“咚咚喹盛會”開始了。
我們在空曠的地方燒起一堆篝火,圍著火堆比賽吹咚咚喹。
比賽的規(guī)則很簡單:一是比誰的氣長;二是聽誰吹得動聽。贏了的人坐在巖石上,好像一個凱旋的將軍。輸了的人就要挨罰了,把頭伸過去,乖乖地讓勝利者在額頭上叩幾個響指。不想被彈腦門的人,可以在草地上翻幾個跟頭。有的人還會烤幾個焦黃的糯米粑或玉米棒送給勝利者。
我經(jīng)常受罰,卻覺得很快樂。彭茜媛會吹咚咚喹,總是能輕松地獲得勝利。小武子、阿順不輕易服輸,經(jīng)常纏著吹得好的“高手”苦練,常常吹得“臉紅脖子粗”。他們在找機會再決勝負。
咚咚喹不僅是我們的玩具,好多的土家姑娘、土家兒郎也把它當作傳聲筒。竹林里、山坡上、小溪邊,我們常??吹剿麄兇┲n麗的土家服裝,唱著歌謠,吹著咚咚喹……
龍山縣有四位咚咚喹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他們是嚴三秀、田隆信、田采和、彭繼容。他們走鄉(xiāng)串寨,收集了幾十個民間原始曲牌,把一首首優(yōu)美的曲子,吹向了千家萬戶,吹進了人民大會堂,甚至漂洋過海吹到了歐美各國,吸引了不同膚色的朋友,為土家族的兒女爭光添彩。
我要向爺爺奶奶們學習,以后也把咚咚喹吹出深山,吹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