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松林
彩云之南的傣族,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中人數(shù)較多、極富區(qū)域特色的一個民族,這里不僅有熱帶雨林孔雀大象和婀娜多姿的鳳尾竹,傣族的味道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路燈閃爍起來,我們來到景洪市江邊的小街,這個地方叫金沙灘,是較有特色的餐飲之地,我們準備品嘗久譽盛名的傣家燒烤。一家燒烤店里正在忙活的是姐弟倆,我們落座后,先點了一份香茅草烤魚,這是一道傣族風味菜,只見店主麻利地把活蹦亂跳的羅非魚去鱗剖腹洗凈,將蔥、姜,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香料,與鹽小拌后,這些調料塞進魚肚,再用三根香茅草繞魚身一周捆好,用竹片夾緊,放在炭火上烤。待七成熟時,魚香味就散出來,她迅速抹上豬油,續(xù)烤三分鐘左右,就放在綠色的芭蕉葉上,端上桌來。在炭烤過程中,魚腹中的香料與魚皮外的香茅草以及魚肉香“三香”融合,使這條烤魚鮮、香、嫩、酥,我們從未吃過這樣的烤魚,兒子一下消滅了半條。
接著,烤脆骨、烤香菇、烤鴨胗,直至烤韭菜,無論葷素,都是獨特的味道,可謂膾炙人口。我們邊吃邊與店主攀談,她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傣家人,有一手燒烤傣家菜的手藝,就在江邊找到了合適的位置,她說一天日程排得滿滿的,早上去采購新鮮食材,上午回家?guī)Ш⒆?,下午洗凈料理,傍晚就出來了,正好弟弟放暑假,就一起來做幫手,生意不錯。
吃到最后,我們點了當?shù)刈罹咛厣娘垺ぬ}飯,出于好奇,我就站在灶臺旁,看此飯是如何做成的。只見女店主挑了一棵大大的金黃色菠蘿,這叫無眼菠蘿。何謂“無眼”?我們平常在街上買的菠蘿,皮削去后會露出一個個有規(guī)則的小黑圈,猶如眼睛,而無眼菠蘿是沒有這些黑圈的,所以稱無眼菠蘿,只有版納地區(qū)有產出,個大甜度高,之前一到版納我們就嘗遍,確實好吃。此時,只見店主用刀將菠蘿頂部切下,然后用竹勺掏出里面的果肉和汁,然后將預先準備好的糯米飯與果肉果汁混合。店主說,這備用的飯也是有講究的,要選上等糯米浸泡2小時,淘盡后煮到八成熟,如果過分生,再與菠蘿一起蒸,花的時間就長,菠蘿易被蒸爛不成形,如果糯米飯?zhí)崆巴耆?,再與菠蘿復蒸,米就蒸過頭不香不好吃了,只有八成熟是恰到好處的。原來是這樣,看來掌握熟的“度”還有不少技巧。
隨后,女店主將混合均勻的果肉糯米一起放進淘空的菠蘿體內,也只塞到八成空間,她說不能裝得太滿,否則在蒸的過程中,米還會膨脹,果殼受壓會被擠破。她邊說邊灑了些碎白糖。我又問,菠蘿肉是甜的,為什么還要加糖呢?她笑著說,單吃果肉是甜的,但蒸的時候酸氣還會滲透進米中,用少量的糖是為了去酸味,保持飯的甜度。噢,竅門還真不少。店主把剛才切下的菠蘿蓋蓋上,輕輕放在蒸鍋里,大約蒸了八分鐘,就起鍋了,尚未上桌,那特有的甜香已搶先入鼻,一端上桌,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取下菠蘿蓋,挖起了飯,那種狼吞虎咽的樣子直讓我笑,只見他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我只得又點了一份菠蘿飯。那種香甜,那種清爽,那種色彩,是這輩子最好吃的飯。我歸納了此菠蘿飯的“三個八”,即糯米八成熟、裝得八成滿、蒸時八分鐘,是“三八式”菠蘿飯。女店主笑著說:“我們做小生意沒有那么多理論,只是天天做,憑感覺,不管本地客外地客,都一樣,尤其讓遠道來的客人感受到,這里不僅風景好,傣族的味道也是有特色的。”是啊,說得實在,這飯不僅好吃也不貴,這頓烤餐只花了一百多元,可謂物美價廉。舌尖上的版納滋味,原來是這樣的,傣味實在,人也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