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曹仁
薏苡在浙江省縉云縣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由于其藥用及食用價值的不斷開發(fā)利用,需求量大增,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縉云縣薏苡以晚熟高稈品種為主,易發(fā)生的主要病蟲害有黑穗病、葉枯病、玉米螟、黏蟲,各病蟲害混合交替發(fā)生,嚴重影響薏苡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2012年至2014年,筆者就薏苡主要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進行了實地調(diào)查,并通過試驗總結(jié)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薏苡主要病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1.主要病害的發(fā)生特點
黑穗?。涸摬≈饕:λ搿⑷~片及葉鞘。一般在苗期不易發(fā)現(xiàn),隨著植株生長莖葉部形成瘤狀體,穗部腫大成球形或扁球形的褐皰,內(nèi)部充滿黑褐色粉末,也有個別籽粒局部隆起充滿黑粉。黑粉籽粒在收獲和脫落時,包膜破裂出孢子,污染健康籽粒,也能隨風飛散,污染土壤,成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連年種植會造成菌原大量積累,導致發(fā)病嚴重。
葉枯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葉鞘,葉片上的病斑呈橢圓形、梭形或長條形,長達8厘米、淡褐色,邊緣顏色較深,后期病斑上有黑色霉層,病斑多時連成片,葉片枯死。通常下部葉片先發(fā)病,后向上蔓延。病葉上的病菌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溫度18~32℃,潮濕多雨的天氣有利于病菌大量繁殖。7月至8月,縉云縣臺風暴雨頻繁,正值薏苡拔節(jié)孕穗期,該病流行,達到高峰。一般連作田塊發(fā)病早且重。
2.防治措施
選種:建立無病留種田,并經(jīng)常檢查,如發(fā)現(xiàn)有黑穗病的病株及時拔除燒毀,選用優(yōu)質(zhì)無病菌的種子。
輪作:連年種植薏苡的田塊,由于田間病菌積累較多,病害發(fā)生逐年加重。輪作作物以非禾本科作物,如豆類、油菜等為宜。
清潔田園并消毒:黑穗病、葉枯病的病菌均能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越冬。因此,在10月中旬收獲后要及時清理田間秸稈、殘葉、雜草,集中在田間燒成焦泥灰,每畝施石灰100公斤殺菌。
科學栽培:縉云縣種植薏苡每公頃密度5.13萬~7.65萬叢,首先要采用寬窄行栽培方式,寬畦寬80厘米,窄畦寬50厘米,株距20~30厘米,有利于通風透光,減少病害傳播。其次要做到合理施肥,一般每畝用腐熟土雜肥250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作基肥;適時施用分蘗肥,6~8葉時,每畝施硫酸銨10公斤,10~11葉時,每畝施硫酸銨10~15公斤、氯化鉀10公斤。最后要做到科學灌水,濕潤促苗。孕穗期保持淺水2厘米,抽穗期氣溫高灌水深3~6厘米,灌漿結(jié)實期要干濕相結(jié)合。通過以上措施,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達到自身控制病害的效果。
藥劑防治: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2分鐘,晾干后播種,可預防黑穗病。在葉枯病發(fā)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防治,每畝用藥液量50公斤。視病情發(fā)展情況,每隔10~15天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2~3次。
二、薏苡主要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1.主要蟲害的發(fā)生特點
玉米螟:薏苡苗期、抽穗期均會受到玉米螟為害,植株受害率為5%~20%。低齡幼蟲鉆入心葉為害,展葉后可見整齊成排小孔或破爛葉。3齡后幼蟲鉆入莖稈為害,造成枯心苗、白穗,影響薏苡正常結(jié)實,降低產(chǎn)量。
黏蟲:幼蟲取食葉片、嫩莖和嫩穗,將葉片吃成缺刻或吃光葉片,形成光稈,咬斷嫩穗,造成減產(chǎn)。成蟲晝伏夜出,白天潛伏在枯枝落葉、草叢、秸稈堆中。對糖、醋有很強的趨向性。
2.防治措施
清潔田園:每年在3月底以前,徹底清理田間病殘體、雜草等,可降低玉米螟的越冬蟲源,消滅黏蟲繁殖地。
單一成片種植:種植薏苡盡可能選在獨自的山凹田或單一成片的區(qū)域種植,田塊盡量避免與玉米、小麥等作物混作,以免玉米螟、黏蟲等轉(zhuǎn)移為害。
誘殺:采用糖醋盆誘蛾,糖醋液配方:紅糖375克、米醋500克、水250克、普通白酒125克、90%敵百蟲原藥3克。將原料放在盆中,白天蓋嚴,晚上打開。山區(qū)丘陵地塊可安裝太陽能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每30~45畝安裝一盞,以壓低蟲口密度。
藥劑防治:在玉米螟低齡幼蟲時期,用100億活芽孢/毫升蘇云金桿菌懸浮劑1000倍液、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3000倍液灌心葉,隔10天再施藥一次防治效果較好。在黏蟲3齡后,用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3000倍液噴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