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cè)?/p>
和時間的這場比賽,是注定要輸?shù)摹?墒俏覀儽仨殔⒓舆@場比賽,還要不斷騙自己說也許會贏。事實上,從生命的一開始,我們已經(jīng)來不及了?;蛘哒f,以上帝面前的那只鐘表來看,我們永遠(yuǎn)都是來不及的。
不過,除了哲學(xué)家,很少有人整日拿上帝那只鐘來為難自己。更多的時候,人們看的是世間的鐘表。我們居住的國家和城市有各自的鐘表。網(wǎng)絡(luò)、報紙、雜志,真實或虛擬的社交群落,也有它們的鐘表。選擇一份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它的時間體系;與一個人結(jié)成長期的伴侶,有時也需要將鐘表調(diào)試到與對方一致。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我們的時鐘,漸漸地,我們甚至忘記了它的存在——那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內(nèi)在的時鐘。
倘若內(nèi)在的時鐘沒有受到外界侵犯,我們或許會過得從容和體面許多。不過在一個如此迅疾而密密麻麻的世界里,這幾乎是沒有可能的。我們甚至愿意接受這種侵犯,因為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身處一個現(xiàn)代的、熱鬧的、豐盛的世界。我們張開雙臂迎接侵犯,令外界的時序徹底攻占了內(nèi)心世界。到那個時候,我們就成了裝備機(jī)芯的發(fā)條玩具,在固定的時候作做出必要的反應(yīng)。我們再也聽不到彼此的心跳,取而代之的是“嘀嘀嗒嗒”的鐘表聲與鐘擺聲。
永遠(yuǎn)都是來不及的,遲早也是要來不及的。來不及一點都不可怕。但有些來不及是不必要的,是一種對自己的啃噬和傷虐。我們都在趕時間。不過,我們究竟在趕的是誰的時間?那些和時間賽跑的人啊,他們又在和誰的時間賽跑呢?
細(xì)品:
“80后”一代,就好像是生活在流水線上一樣,父母幫助我們安排好一條既定的賽道,讓我們與時間競賽。其實結(jié)果已經(jīng)注定,人怎能跑得過時間,我們或許注定要輸,可這場比賽我們又必須參加?!耙蝗f年太久,只爭朝夕”,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可是到底有幾個人真正明白這與自己賽跑的時間到底是什么?
沒有人在意我們在乎的是什么,沒有人過問我們想要的是什么,更沒有人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我們所要追求的是什么?!霸姾瓦h(yuǎn)方”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我們還能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