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郭寶海
摘 要:從機械化育秧技術、機械耕整地技術、機械插秧技術、大田管理技術、機械收獲技術等方面,介紹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為實現(xiàn)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規(guī)程
中圖分類號:S233.71 文獻標識碼:Adoi:10.14031/j.cnki.njwx.2016.08.012
0 引言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是在水稻生產過程中,結合農藝要求,在部分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機械化作業(yè)。達到解放勞動力,降低作業(yè)成本,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水稻產量,也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農業(yè)必經(jīng)之路。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可分為機械化育秧技術、機械耕整地技術、機械插秧技術、大田管理技術、機械收獲技術。
1 機械化育秧技術
機械化育秧選用種子發(fā)芽率不低于85%,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7%,含水率不超過14.5%。使用育秧播種流水線育秧,秧盤規(guī)格為580×280×20 mm的硬盤或軟盤,每畝最大用盤量為23盤。
(1)用種量及播種密度:按每公頃最大用盤量345個盤,每盤最大密度按3粒/cm2計算,每盤用種4872粒。以27 g/千粒重計算,則每盤需種132 g,每公頃最大播量為45.5 kg,根據(jù)稻種發(fā)芽率不同,播種時略可增加,每盤播種粒數(shù)最少不低于2500粒(68 g)。
(2)移栽水稻播種要對種子進行催芽,催芽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包括精選種子,用等離子體種子磁化機進行等離子體種子磁化(可選),鹽水漂浮選種,藥劑浸種消毒,催芽,晾芽。
催芽設備采用水稻蒸汽催芽器或電子全自動水稻浸種催芽設備(1~2 t/24~36 h),催芽的主要技術要求是“快、齊、勻、壯”。催芽后種子一定攤開晾曬煉芽,一般在室內攤晾4~6 h,且種子水分適宜不粘手即可播種。
(3) 做苗床、備床土。苗床地應選擇在無污染,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旱田或庭院,每公頃水田需苗床面積56~60 m2。種床淺翻12 cm,每平方米應施腐熟農家肥 5~10 kg,并施總量30%的育苗劑,與床土混拌均勻,整平耙細,用木滾子壓一至二遍,鋪0.5~1 cm細土,并把總量30%營養(yǎng)土與床土攪拌均勻施于床面,擺盤前澆透水。苗床寬1.4~1.5 m,秧板之間留寬20~30 cm,深20~30 cm的過道,便于排水和行走,板面要做到“實、平、光、直”。
育秧盤的盤土,選用70%旱田土+30%腐殖土,晾曬使水分降至15%~20%(手捏成團,落地即碎),打碎土塊,撿出雜草、石塊等雜物。用50目篩子過篩,盤土與剩余育苗劑均勻混拌,育苗劑的用量參照說明書,另備總量25%的素土。盤土應在秋季時準備,并進行拌肥,使其充分熟化。如秋季沒準備也可在春季化凍后取土。切忌:施用過除草劑或含有其它化學藥物殘留的土不能做盤土。
盤土要測試酸堿度,PH值最佳值為5,正常值為5~7,超過7時就進行調酸。
(4) 用播種流水線進行播種作業(yè)時,在播種前對播種機進行全面調試。播種標準:底土厚2.0~2.5 cm,底土噴水達到飽合狀態(tài), 每盤用種量在110~143 g,均勻播種,播種后均勻撒素土蓋好,蓋土厚0.5~1.0 cm。
播種設備可采用久保田育秧播種機SR-510C,作業(yè)效率:600 盤/h;井關育秧播種機THK-3071KC,作業(yè)效率:600 盤/h。
播完種后進行大棚擺盤,苗床秧板上平鋪硬盤或軟盤,鋪平緊密整齊,盤與盤的正邊要重疊排放,盤底與床面土緊密貼合,防止透風。整棟大棚鋪完盤后進行封閉除草,施藥后床面覆蓋地膜,起到保濕、保溫作用,同時防止水滴澆露種子。
2 機械耕整地技術
機械化插秧采用中、小苗,對水田耕整地質量和施肥質量相對要求較高。水田耕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插秧的效果,機械耕整地的技術要求是:田面保持平整,單塊田面高低差不大于3 cm,田面無雜物,泥土上細下粗,移栽前要進行沉淀,達到泥水分清,上軟下實,沉實不板結,水清不渾濁,熟稱花打水狀態(tài),插秧后確保寸水棵棵到。
2.1 耕整地原則與施肥方法
(1)耕整地的基本原則:搶早耕翻整地,適量施基肥,適當沉淀,地、苗互不相等。
(2)適施基肥:應根據(jù)土壤的地力等因素狀況,實行配方施肥。每公頃施農家肥15~20 m3,施用和豐牌有機、無機水稻專用復合肥,每公頃施600~750 kg,結合翻地施2/3,結合耙地施入1/3。如用化肥,每公頃施肥量按純氮110 kg計算(應施尿素200 kg、二銨100 kg、鉀肥75 kg),底肥用全量的二銨、鉀肥和60 kg尿素結合翻地施入。
2.2 機械化整地
(1)耕翻整地:不要過度深翻,翻地深度要控制在15 cm以內,耕層平穩(wěn),殘茬覆蓋率高,無漏耕、重耕現(xiàn)象。
(2)帶水作業(yè)整地:灌入水浸泡24 h后進行水整拉平,水不宜過多并清除殘茬。田面無殘茬、雜草等,埋茬深度在4 cm以上,泥漿深度達到5~8 cm,田塊高度差不超過3 cm。
(3)泥漿沉淀:大田泥漿必須適度沉實,沙質土地沉淀1天左右,沙壤土沉淀2~3天。黏質土沉淀4天后進行機械插秧。
(4)整地設備:大中型輪式拖拉機(324型、354型、454型、484型、554型、704型、904型等拖拉機)配中速翻地犁、旋耕機、水田驅動耙、埋茬起漿機。
3 機械插秧技術
3.1 秧苗的運輸
運輸秧苗時秧盤要平放,保持秧苗不倒防止混亂,可采用樓層式運秧工具;卷起秧苗運輸時最多疊放二層,運到地頭,苗盤要單個平放,防止倒秧苗。保持原則是輕運輕放、隨運隨插。要盡量減少搬動次數(shù),防止秧塊變形,秧塊要保持四角垂直方正,不缺邊缺角。
3.2 機械插秧對秧苗的要求
機械插秧對秧苗有一定的要求,苗要粗壯、葉挺、葉色深綠,苗高12~18 cm,苗齡在30~35天,葉齡3.1~3.5葉,根系15條,每平方厘米有2~2.5株苗,秧根盤結不散。秧塊要帶土,盤土厚2~2.5 cm,寬度27.5~28 cm,秧苗均勻度達到80%以上,秧塊含水率為35%左右。
3.3 機械插秧質量指標
漏插率小于5%,傷秧率小于4%,相對均勻度合格率要大于85%。作業(yè)時要求臨界行距一致,不壓苗、不漏行。
機插秧的行距為30 cm,株距一般為20 cm,還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株距,株數(shù)一般保持每穴2~3株,插秧深度控制在0.5~1 cm,如果秧苗有倒伏狀態(tài)可略微增加機插深度。
注意插秧的深度不要過深,避免影響分蘗和產量,如插秧期過晚,深度可控制在1.5~2 cm。
3.4 機插設備
手扶式久保田SPW-48C型(4行,作業(yè)效率:3畝/h)和SPW-68C型(6行,作業(yè)效率:4畝/h)、手扶式井關PC6型(6行,作業(yè)效率:4畝/h);乘坐式久保田SPU-68C型(6行高速,作業(yè)效率:8畝/h)、久保田SPD-8型(8行高速,作業(yè)效率:12畝/h)、乘坐式井關PG6型(6行高速,作業(yè)效率:8畝/h)、井關PZ-60型(6行高速,作業(yè)效率:8畝/h)。
3.5 插秧機在田塊的行走方法
插秧機的行走方法有兩種(以4行插秧機為例)如下圖所示,一是在田邊留有4行寬的余地,按第一方案的路線進行插秧作業(yè)。二是第一行直接靠田邊插秧,其它三邊留有4、8行寬的余地,按第2方案路線作業(yè)。
4 機插大田管理技術
機插水稻的大田管理主要分為水、肥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三個方面。水層管理:
深水孕穗,寸水抽穗揚花,淺水灌漿,濕潤成熟,從而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黃熟期淺水勤灌。移栽期應薄水移栽,水層宜為0.5~1.5 cm,栽后及時灌淺水護苗返青。切忌長時間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爛秧。返青期應淺水勤灌,水層以3 cm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撥節(jié)長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臨界期,此時稻田總需水量最多,占全生長期需水量的30%~40%,出穗前30天灌10 cm深水,出穗前15天灌6寸深水護胎,防治障礙性冷害的發(fā)生。出穗后的20~25天,稻株需水量較大,應以保持淺水層為主。出穗25天以后,灌一次淺水后,自然落干2~4天再上水,灌水量逐漸減少,直至成熟。
水稻秧苗移栽后,為增加秧苗分蘗數(shù)、成穗數(shù)及飽粒數(shù),在不同時期施用不同劑量的肥料。用化肥配方施肥的田塊,水稻移栽緩苗期(約6月10日左右)追50 kg/hm2尿素做返青分蘗肥。6月末追50 kg/hm2尿素做補肥,在出穗前20天,出穗后10天各追加20 kg/hm2尿素做穗肥和粒肥。靈活施用穗肥。用肥數(shù)量視水稻長相和氣候情況酌情進行增減,對葉色淺,群體生長量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過20 kg/hm2,相反,則少施或不施,防止貪青晚熟。在7月20日左右用磷酸二氫鉀3 kg加米醋3 kg兌水300 kg噴施??稍黾忧ЯV兀岣呙踪|。病、蟲、草害防治:病、蟲、草害的防治同常規(guī)水稻種植模式相同,沒有特殊的要求,可參考常規(guī)種植模式病、蟲、草害防治方法。
植保設備:機動噴霧器(如:北京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3WB-15X型背負式機動噴霧機)、電動噴霧器(如:臺州黃巖天文3WD-16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條件允許可用水田高桿打藥機或遙控飛機打藥機。
5 機械收獲技術
水稻黃熟期及時收獲,采用高性能半喂入式收割機進行收割,秸稈可回收。機收割時要做到收割干凈、不漏割,收割損失率應小于等于1%,割茬低。
收割設備:久保田PRO588型(4行,作業(yè)效率:4~7畝/h);洋馬4LBZ-140(AG600)型(4行,作業(yè)效率:4~7畝/h);井關HF608型(4行,作業(yè)效率:4~7畝/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