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豫婷
小時候,爸爸給我做過一個黃黃的、很亮的燈籠,長大以后才知道,那是奶奶教會爸爸做的小橘燈。
在奶奶那個年代,家里很窮,更沒有燈去照亮。于是,奶奶就把樹上結的最大的橘子摘下來,削掉“蓋”,挖去瓤,在里面放一小節(jié)蠟燭,然后用細繩套住,小橘燈就大功告成了。漸漸地,小橘燈成了我兒時最心愛的玩具,而如今奶奶只身在老家,那只小橘燈,放在我窗前估計已經干癟了。
九月,秋高氣爽。周末時候,爸爸從橘園回來買了些橘子給我??粗@又大又圓的橘子,我忽然想起那只小橘燈。重陽節(jié)快到了,我想也為遠在老家的奶奶做個小橘燈。在爸爸的幫助下,我也學會做“小橘燈”了。那天晚上,家里不開燈,因為屋子里已經掛滿了“小橘燈”。
重陽節(jié)的晚上,我和爸爸下樓散步,卻發(fā)現(xiàn)樓道的燈不知道為什么不亮了,變得很黑很黑。我便突發(fā)奇想:如果在門口掛上一些小橘燈,那么我們出門就方便了,鄰居們也會感受到這小橘燈的溫暖了。于是,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聽后笑了,對我說:“好啊,就讓這暖暖的小橘燈,照亮所有看見的人吧!”我趕緊把家里的“小燈籠”們提了出來,在樓口的報箱上放置支架,掛起了我的小橘燈。雖然它們可能不到天亮就會熄滅,但至少在天黑的時候,照亮了回家的人們。
回到家,我連忙打電話給奶奶,告訴她,我和爸爸非常想念她,為她做了個最好看的小橘燈。我的小橘燈還照亮了所有可以看見它的人,這樣,來來往往的人們就不會害怕黑暗了。奶奶聽了,笑得一直停不下來。掛了電話,我擦去眼角的淚花,也舒心地笑了。
(指導教師:董愛婷)